本文作者:kaifamei

论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3-02-04 10:43:04 人在看 0条评论

论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性

Roy Orbison-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关于看破红尘的诗句整理)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

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

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

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关键字】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正文】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

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

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

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当时中国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政治上,首先,“文革”时期,作为政治主体的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政治素质整体

下降。作为政治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功能缺失。“文革”时期,包括中共各级党委、人大、

政协等在内的各种原来常设政治组织或残缺或虚置,其正常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随之缺失。

作为政治主体的国家政权与公共机关职能变形。第二,政治运行制度规则极度失范,政治文

化日趋非法理化。“文革”期间,各项政治制度与规则或残缺虚置或极度变形,整个政治系

统的政治实践处于随意化、无规范化的状态。第三,政治实践紊乱无序,加速了政治文化的

畸变进程。

经济上,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较快的提高。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到1978年,全国农

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人均工资下降,只在1971年底对少部分人提

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造成了严重欠账。“文革”前经过三

年经济调整时期,城市居民供应的商品本来已经有不少取消了配给票证,“文革”时期又不

得不恢复甚至增加。城市市民基本上靠工资生活。住房相当困难。至于农民的生活,相当多

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文化上,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耽误了一代人,而且使教育质量急剧下降。“文

化大革命”的十年间,估计为国家少培养了10万名研究生、100多万名合格的大学生、专

科毕业生和200多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因而,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匮乏的严

重问题。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砸烂;一部分科学

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苏美两霸的争夺和他们同世界各国

人民的矛盾尤为尖锐,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

而且越来越乱。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

一方面是世界人民的革命倾向蓬勃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

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

世界各个角落。世界上到处讲缓和、讲和平,恰恰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缓和,更谈不上什么

持久和平。而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运动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

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

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

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

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正是在科学分

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中华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邓小平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

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

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

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而经济体

制改革的内容有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组包产到户;1983

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1984年以后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所有制上

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上,实行按劳

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外开放的内容有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到九十年代基本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生会开放

城市的开放体系。

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大革命、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而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所带来最根本的变化

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

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我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

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

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

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共产党

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

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

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

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

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

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

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

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

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

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

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

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

主义。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修订版

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113105-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2-04 10:43:0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