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年中八个中国传统节日

更新时间:2023-04-02 04:42:34 人在看 0条评论

一年中八个中国传统节日

威海经区文山社区-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有关于黄河的经典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

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

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自2008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

日。

除夕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各大传统节日标志

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

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

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

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

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

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新年图片

英文:ChineseewYear'sEve(直译:中国新年前夕),又称LunarewYear'sEve(直

译:阴历新年前夕)。

习俗: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守岁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

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

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

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

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

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

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

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

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

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怎么能快速怀孕 京岁时记》:“凡除夕,

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

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

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

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

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

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大年初一(现在少有人遵循此传统了)。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

《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

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风吹树式 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跳火是除夕的习俗之一。直接按闽南语音译成汉字,又称跳火盘。汉族民间认为"大人跳

入来,年年大发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忧虑……"既寓意来年生活红火,也有驱邪避灾之

意。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白紫罗兰花语 heSpringFestival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

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

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

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

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适用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

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更加蕴味无

穷。

习俗:

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theLanternFestival

释义: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

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

五日。张杰个人资料简介 在张敬轩的歌 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

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

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看大头和尚戏柳翠、跑旱船、花担子、茶担子等风俗,而

在江苏高邮还有看围屏的习俗。

清明节

时间:阳历四月五日

英语:theqingmingFestival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

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

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

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英格兰足球联赛 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

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

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theDragonBoat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

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

受到屈原的影响。

来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

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

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

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

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

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

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

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

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

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用药迷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

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

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

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

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

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

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

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

形形,玲珑夺目。

中秋节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Mid-Autumn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

把它看作大团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 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

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

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

模的农民大励志短语大全 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

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蜜饯、熟食品、月饼等到庭院赏月。

重阳节

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释义:

重阳节(theDouble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

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

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

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

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

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

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

日子。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不过呢历史上也有

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

冬至

冬至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

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

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

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

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来源: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

今日。

习俗:

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小年

小年时间:腊月二十三

习俗:扫尘、祭灶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e5d2f6e8ee8ac7193ea4fb1cbe48be1c.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4-02 04:42:3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