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同爱-酸豇豆炒肉末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残酷现实)
1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1
最近我在看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一位清朝时名叫吴敬
梓的写的一本讽刺当时官场的小说。我过去看得多的是国外名著,对中国的古典
名著我总觉得难于看懂,所以兴趣乏乏。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妈妈给我讲的里面的
一个故事,吝啬鬼严监生两根灯芯的故事,这可比写欧洲著名的吝啬鬼葛朗台还
要精辟,于是我就来了兴趣,看起这本书来,虽说里面的语言还是有一些搞不太
清楚,但是我也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到了乐趣。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它把锋
芒射向社会,客观地、写实地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由于吴敬梓具
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他把
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
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在艺术结
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
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这部小说最让我不能释手的是作者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妈妈曾用绘画和
我分析中国人和欧洲人的不同,如同中国的水墨山水和西洋人体油画一样,中国
人讲究的是意境、神韵,非常含蓄;而欧洲人追求的是人体结构、彩的丰富与层
次,很直白。中国人的小说中对人物的描绘也是如此。
《儒林外史》我已看完大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人。第一位是小说开
篇描写了浙江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
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书,
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扬州乐园 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
不见,最后他逃往山中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第二位是一个考到五十多岁才中举的秀才范进,范进中举后的疯癫模样以及
他岳父及乡邻在他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我这里要
说的是范进中举后去拜访一位知县,范进所表现出来的伪善:“范进方才说道,‘先
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
2
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
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
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作
者对范进和知县,一个描写其动作,一个描写其心理,将范进虚伪的人格嘲讽得
淋漓尽致。
范进与王冕对比,一个淡泊名利,早已看透了当官的险恶;一个为了能出人头
地,考到五十多岁才中举。彰显了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王冕人性的美好。
第三位就是我当初听妈妈讲的严监生,他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早已深深刻
入我的心中。整篇讲严监生的文章中,虽然一个关于“吝啬”的词都没写,但是
文章中却处处隐藏着严监生的吝啬。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
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他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
一斤。最令人拍手叫绝得是严监生死后的场景,他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
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虽然《欧也妮葛朗台》中也写了葛朗台临死时死死盯
着金子,直到手中攥着金子后才断气。但是《儒林外史》似乎更胜一筹,一根灯
草就令一个人迟迟不肯断气,此种情况真令人惊叹。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儒林外
史》真是一部讽刺世间为功名利禄而奋不顾生的人的经典绝作。
《儒林外史》虽然写的是明朝的科举、官场,但是它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其价
值。社会在前进,但仍有不少人信奉“拜金主义”,物欲横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历史就是明镜,而古典小说则是历史的缩影。读了《儒林外
史》,我不仅为其写实的风格以及精妙的人物刻画所折服,从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淡
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深深吸引了我。
我读《儒林外史》如同在观一幅中国水墨山水长轴,读得越深入越了解它的
文字所表达内容的精辟,回味那一段动作描写或一段对话,仍是无穷的韵味,这
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妙处啊!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2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渴望回报。
科举制度?它本来是一个为了选取更多人才,让读书人公平竞争才存在的平
台。可是它始终抵不过世俗的污染,它变成了大家不再熟悉的样子,变得不再公
平,而是权贵们发表个人喜好的舞台。那时的人们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是
3
就算是这样依旧有很多人不顾一切的踏上这条不归路,他们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
寄托在中举上,即使这可能是一场永远没有回报的付出,他们这一路走来真的不
容易,在通过科举考试的路上,有太多的艰辛和汗水,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但是
在《儒林外史》里有这样一书生,他们不服输有着坚强的意志,勇敢的追逐着
自己的梦想。
范进呢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别人都是十年寒窗,可他呢用了五十年的时
间,每天都在学习,好像在他的世界里就只有学习和中举这两件事,就再无其他。
可是他的苦读也是建立在家人的奋斗上的,在他读书的时候,他的亲人们过着连
米饭都吃不上的日子,他从呃怎么读 一头黑发读到两鬓斑白,可是科举制度它没有感情,
也许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每个考官他们都有不一样的爱好,也许这次你的文
章写得符合这个考官的胃口,那么成功的可能就会是你,但是范进他从来都没有
想过,他是拿着自己的一辈子在跟科举制度做斗争,如果输了,那苦日子就会是
遥遥无期的,在他没有成功之前,所有人都瞧不起他,即使是低身下气的去求别
人,也不一定会得到好脸。也许在考场上你的文采高于他人,但是没有赏识你
的伯乐,或许更多的会是贪欲钱财的贪官,范进他考了五十年,失败了无数次,
每一次考试他都是在和命运做斗争,成功了就是无限风光,“一人得到鸡犬升天”,
好在范进他还是幸运的,在人生这场漫长的赌注里,他终于赢了,他中举了,本
来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范进他却疯了,可能在常人眼里这是一件很怪
异的事情,可是也就在于你能看到多少真相,中举后疯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就恰恰透露出了,科举制度对这个时代的影响之大,它毁了很多人的人生,很多
个本该幸福的家庭,它是这个时代的败笔。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它们钳制了人
们的思想,使人们成为了学习的机器,那样麻木,没有梦想。
所以啊,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坚强点,耐心点,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
痛苦会有助于你,生活从来不会刻意亏欠谁,它给你一块阴影,必会在不远地方
撒下阳光。
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最渴望的样子。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3
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知得失。”利用假期我读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
4
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
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
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知识分子、乡绅等扭曲的灵魂,同时也控诉科举对
人们的.毒害。书中开头出现王冕,有王冕勤奋自学画荷花的故事,和不愿卖画给
官员的洁身自好。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他们全是没有社会地
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
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鲁迅对《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有很
高的评价,他认为《儒林外史》做到了:“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
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生态并作,使彼相,如目在前”。而
我认为《儒林外史》给人一种意境美,对雨后荷花的描写深入人心,运用多种人
物刻画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丰满。随着文化的高速发展,假论文、
假作者和版权纠纷等等问题屡见弊端。此书中也透露出现代文化发展的雏形,二
十一回中牛浦郎将自己的名字,加上别人的号出书。如今假广告、假产品害人不
浅。封建社会中一些江湖骗子,如何使用伎俩骗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
精彩的描述,马二先生在祠门口遇到了骗子。骗子一出场给人的印象就不一般,
从外表打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骗子又从一些侧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让人更加容
易相信。对于理财严监生与杜少卿也不同,严监生拥有百万资产却分分计较,弥
留之时还顾虑着两茎灯草;杜少卿挥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钱上的分毫。
读史可以明鉴,可以让你了解历史的兴衰,可以知道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立
足于社会。以历史来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同
时这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学识,让我们成为一
个更加完善的人。一起来读史吧!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4
初识《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剧《范进中举》之后。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
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
故事之后。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
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
5
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
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
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
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
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仅仅是中举,
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
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
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
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
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
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
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间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政府传
播科举毒推波助澜。跳出范进的故事,作者详细描写了临死伸着两指头,唯恐两
个灯芯废油的关于美的作文 严监生和强抢人猪,用云片糕当药讹诈船家的严贡生兄弟俩作为代
表。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事实上不只这些人。还有举着科举
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西湖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
之类的人。还有佛门弟子,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马上
安排起来。甚至是贾宝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鲁小受其父影响只认八股文,
什么都以八股文,自己终日练习八股,后来因为丈夫对科举毫无兴趣,
终日长叹。书中充斥着讽刺味,辛辣尖刻,这与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联系。
作者吴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败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几
次三番他参加科举,他都不应。他的书桌下有八股细绳,每根下都有一个臭虫,
一个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为贫困无法取暖,他常邀请朋友绕成行走
还“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并称其为“暖足”。这样的背景下,无怪乎书中描写
如此地耐人寻味了。
6
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科举这类的话,也没有了书
中迂腐的现象。但是,常常看见家中老人为了让下下代的认凌晨排队报课外班,
诸多考生因为中考高考日以继夜读书,有些考上的扔书庆贺,有些考不上的跳楼
自杀。没有人为了什么“秀才”、“举人”磕头撞板,却有人为“硕士”、“博士”
不择手段。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一本“儒林次史”来
讽刺这个时代的制度。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5
我刚接触《儒林外史》,是因为小学的一篇节选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
语文老师把严监生和葛朗台相提并举,并告知我们《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
的长篇讽刺小说”,严监生就是其中一个具有浓厚讽刺韵味的例子。
当时我只觉得吴敬梓的讽刺写法的确入木三分,为了油灯里燃着的两根灯油
而不肯断气的细月度工作汇报 节鲜明而生动。
后来又学了《范进中举》,他中举后发疯的丑态更是被作者描写地细致娴熟酣
畅淋漓,忍不住重读了一遍《儒林外史》。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王冕杜少卿,还是
——被数人误解的严监生。
严监生怎么会是吝啬鬼!
他对妻子王氏的两个兄弟出手阔绰,他哥哥严贡生惹了官司,是他出钱打点
周旋……看完第五十五回,我认为严监生非但不吝啬,反而慷慨大方得很。就因
为节选片段里临死前那两个指头,我们便认为他是古今中外数一数二的“吝啬鬼”,
岂不冤枉了严监生?“那接受英文 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这也可以
看做是节约吧?
严监生并不吝啬,真正吝啬的是他的哥哥严贡生。严贡生为了赖掉船家的船
钱,佯装晕病,把普通的云片糕说成是晕病的灵丹妙药,故意让船家吃下去,
反要船家陪他银子。他甚至还在严监生死后强占严监生的偌大家产,那嘴脸真让
人不知下何结论。
临死前恐费了灯油不肯断气的严监生,和天天大鱼大肉坐吃山空的严贡生,
到底谁更吝啬?我以为吝啬是指对待别人而言,若一个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哪里
能说是吝啬呢?
还有范进。
7
范进没什么文化这点我承认,但在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范进的生活除了中举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因此明知科举是独木桥,也要舍命
去挤,哪怕被汹涌的河水淹没,也义无反顾。因为一旦过了河,便是康庄大道,
从此一生无忧。
严监生也好,范进也好,当然算不得什么雅人高士,或蝇营或苟且,过活罢
了。“狂狷名士,逃婚才女,名门基友,冒牌诗人,号哭童生,中举范进,骗财侠
客,独居隐士……”彼时的儒林,每个人都被这滚滚浊流裹挟着向前,大部分人
就是儒林通行的性格,嫌贫爱富追名逐利。
但想想现在,我们大概就是如此。世上并无桃花源,那么在俗世里做个俗人,
便是大多数人的宿命了。
毫无疑问,在儒林之中尚有一股清流存在。开篇王冕自不必说,杜少卿也是
作着墨较多的。我查过吴敬梓生平,发现他本人几乎与杜少卿如出一辙。客居秦
淮河畔,仗义疏财,辞官不就。吴敬梓是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吧
——万贯家财散尽,功名富贵不求,可这是鲜少人能做到的。
在《儒林外史》里河北省分数线 ,九十多个人纷纷登场又纷纷离去,他的描写冷静客观,
就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这芸芸众生。
于是我想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并非全为了讽刺,也是实录这儒林众生相。
“出生科举世家,自幼博览书,家道中落,数次科考,目睹官场斗争险恶,亲
历家族争产风波”,以这样的人生经历,假以十年的光阴,来完成一部《儒林外史》。
我也曾以为当官一定贪赃,而为富一定不仁。后来读完《儒林外史》,也知道
在红尘之中每个人都有不得已处,于是学会了自省,也学会了宽容。人生在世,
出淤泥而不染很难,举世皆浊我独清更难。
杨绛说“人生实苦”,所以既为俗世凡人,且爱这俗世凡尘。要知道这世间,
正如《缘缘堂随笔》中所说的那样:“有明之处必有暗,明多之时暗亦多,戏浓之
时愁亦重。”
所以,既有王冕杜少卿,也有范进严监生。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