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题目
寓言故事的成语-降雨等级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用卡纸做花)
1
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分析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
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
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
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
(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试题特点
本次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目落实《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
的精神,遵循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要求,从新时代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理想信
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的精神主线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巧
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提升语言文字建构与运
用能力,实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第四单元课文(学习活动)为《家乡文化
生活》。分为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和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该单元的学习任务为当代文化参与,立德树人主题指向为我们的家园。了解
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
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
觉性。语文素养为: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
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
能力;2.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的变迁,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之间的
关系;3.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的认识,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
升当代文化参与意识。
本次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和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任务有
2
相似之处,力求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即考生担任《中华地名》栏目的主持人,
需要完成一篇主持词,通过对某一地域风土人情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
建构与运用,提升文化自信。同时,需要注意审题,主持词属于应用类文体,
需要开场有问候语,点名主持人和节目名称,概括所介绍地域的总体特点,之
后再分点详细介绍,最后还有结束语。
3、题目解析
题目中明确设置了语境即电视台邀请考生客串《中华地名》这一节目的主
持人。请考生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上自己熟悉的地名,使题目
完整后,按照主持的文体要求,完成一篇主持词。试题比较灵活,在熟悉的语
言环境中考查考生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审题难度较低,考生可从家乡
生活入手,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例如旅游胜地、文化古城等。
通过调动记忆中存储的相关素材储备,对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
名人物等进行筛查,对能唤起记忆与情感,或许是难忘的故事,又或有特殊的
意义的角度进行排序,选择较好入手的角度进行切入,由浅入深,挖掘该地域
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
4、写作角度
写作时可以从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角度准备谋篇
布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事物进行介绍,为避免
千文一面雷同现象,选择材料时注意体现选材的精神内涵与民族文化自信的引
领。
5、写法指导
本题为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在构思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体式驱动:本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解说词,我们要明确该文体格式的要求。
2、内容驱动:从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
性进行考量。该题要求考生从熟悉的地名入手,介绍该地的自然特征、风土民
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家乡文化或某一地域的热爱,
书写地域文化内涵实质。例如,选择自己参观、旅游过的城市,例如选取地域
为南京,自然景观上有秦淮河长江共同孕育这自古繁华之地,中山陵是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人文景观上从南京城的历史渊源说起,六朝古都底蕴
3
深厚,盛衰交替,在自然的永恒和人事代谢中,涌现出的人才恰恰是时代的缩
影与转折。写出了《听听那冷雨》“杏花、春雨、江南”的余光中先生,款款
道出了“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的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步入江
宁织造博物馆,你会联想到写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
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会想到
《明朝那些事》的男主角明成祖朱棣奋斗传奇的一生,还会想到“做个才子真
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甚至会想到浦口火车站里曾经那个
感人至深的《背影》。
3、对象驱动:写作时要有写给谁的语境意识,考生需化作电视台主持人,带
领电视机前的观众领略某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那么在语言上我们要避免口语化,
在逻辑上需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或者并列,选取的人事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4、思维驱动:在写作时要有思辨性和探究性,注意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
民意识。在论述地域文化的现状与优势的同时,能否深入挖掘地域发展的弊端
和不足,为地域发展献言献策,也是当代青年学子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