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国庆节的由来简介

更新时间:2023-03-17 17:18:35 人在看 0条评论

国庆节的由来简介

除夕祝福短信-山药玉米粥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路由器调试)

一.国庆节由来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形容白的成语 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

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

民政府庄严宣告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

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

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一段情话 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

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

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

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

泽东庄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二.国庆节历史由来: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

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开国大典。其

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的“开

国”,也就是说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圆环体积 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

国的诞生。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

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

月1日定为国庆日。”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

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

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

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三.国庆节有关诗歌

《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四.关于国庆节的对联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即将来临,抚今思昔,过去的现在的一些吟咏国庆的佳联,其中有颂

扬国运昌盛的,也有针砭时弊的,读来颇具韵味。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是历史的在飞跃。这

时年仅19岁的郭沫若,为庆贺胜利,挥毫作了两副对联,其中一联云:桃花春水遍天涯,

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上联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下联则借唐代李白《蜀道难》之诗,歌颂时代变

革,大地春回,革命前途无限广阔。读之令人欢欣鼓舞,催人奋进。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四川人刘师需的词语 亮于民国10年“双

十节”时,撰联直刺反动军阀:你在拖,我也在拖,中华版图竟此弄成两块;公有理,婆亦有

理,民国幸福硬算饱受十年。

刘师亮还作了一幅四字联:“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他巧用双关谐音,无情地

揭露了反动政府横征暴敛凯洛夫 的罪恶行径,看似歌颂,实则是辛辣讽刺和挖苦,可谓入木三分。

1949年10月1日,成立,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并用对联形式歌颂新

中国的诞生:物换星移,万里山河尽归人民所有:眉开眼笑,五亿人民共祝祖国新生。

此联吟出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及人民众欢庆胜利的喜悦情怀,对仗工稳,词情

并茂。

自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这些年每逢国庆,人

们都爱用对联形式,歌颂党和祖国。如:民富国强数今朝欢笑迎国庆;山南海北赞改革歌舞

颂党恩。

有人撰颂联云:一步一歌五十二载,歌歌唱不尽山青水秀故园美;一朝一曲三个代表,

曲曲道不完国富兵强万民情。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国庆日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华佗的成就 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

于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宣告成立的伟

大日子,为国庆日。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

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

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

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炒鸡胸肉 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右下图为摆放

花卉庆祝国庆的天安门广场。

gq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

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

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众游行活动,但未举

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

庆,未进行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众庆祝游行。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众庆祝游行。1999

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众庆祝游行。这是

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

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游行结束,人们经常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祖国在

我心中

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举国同庆数十载,

千家万户习开颜.

庆祝祖国62周年华诞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df48ea670b5067a9142f827af9cbd7f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3-17 17:18:3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