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恐怖图片
结婚小游戏-减压音乐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妈妈你辛苦了)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镇海区中心学校张怡芳
教学背景:
《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五十九条提出:“加
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
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
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
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
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
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为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我校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一对一”数
字化学习模式展开研究,让更多的学生、老师从数字化教学中受益来不断提高教
学的有效性。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孩子们所面临的学习环境更为复杂和丰富,利用网络
等手段,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类信息,获得资源,随时随地地学习,正逐渐成为他
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提出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
式,即让学生每个人拥有一套数字化设备,并享受这个设备所提供的各种平台与
资源,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让孩子们具备
21世纪的技能,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方向和下一步改革主要的目标。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
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
“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
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
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
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
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
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的题
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
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
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
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所谓“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
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
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
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2.情景创设,体验感悟
体验是个性化行为,别人无法替代,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
但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促使学生生成体验。如引上网搜集与文中内容相关的资
料,同学间再进行交流评价等。又如对话情境,要求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和老师、
同学对话,交流体验并进行自我对话,最终与作者其鸣生成自己的体验。再如探
究情境,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教师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生成体验。叶圣陶曾说:“读书有心境,入境始为亲”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
描绘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去亲近人物,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
吾之心,使其心皆若出于吾之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147年前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师: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谁能说说圆明园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呢?作者
在这篇文章中用了精炼、准确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请同学们一。(课件出
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
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
子。
二、领略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自读学习
师:多么精炼、准确的评价呀!那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
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并被称为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
术的精华呢?(利用白板在句子后打上问号。)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分组
来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和同学按问题
分组学习。(学生分成三组选择问题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
1.带着问题圈划重点语句,深入研读。
2.借助学习包,浏览资料,批注自己的感悟。
3.如有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向教师质疑问难。)
介绍学习包:在学习包中有圆明园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们在研读
时可以点击相应的按钮进行阅读、浏览。
过渡:看到同学们刚才学得很专心、很认真,真是不错!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
们的体会,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二)交流体会
1.精巧的布局
(1)理解“众星拱月”
师:什么叫“众星拱月”?(板书)【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文中的月指什
么?【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星呢?【分布在周围的许多小园。】圆明园的
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出示图片: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
局。)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园子组
合在一起就是—一圆明三园。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月】再看,周围的
这些小园就是什么?【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这就叫—
—众星拱月。
(2)感受面积的大
师:看着众星拱月的布局,你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圆
明园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我们学校的操场大概有0.1公顷,那么我们就来大
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我们这样大的操场?(课件出示计算公式)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4589个学校操场这么大,可见圆明园有多
大。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观啊!
这样的布局可以称得上是?【精巧】(板书:布局精巧)谁能读好圆明园这众星
拱月的精巧布局呢?(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评价:多么精巧的布局啊!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师:正因为圆明园的布局是如此精巧,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圆
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圆明园是一座举
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出示句子、引读)
过渡:好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啊,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
术的精华又表现在哪儿呢?请第二小组的同学来交流你们的想法,其他小组的同
学可以进行补充。
2.宏伟建筑
(1)从语言中感受建筑风格的多样和景点的众多
预设一:
生:因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
有……;有……也有……)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圆明园内的景观很多。
师: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谁能具体说说。
生:殿堂的特点是“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的特点是“玲珑剔透”,“买卖街”
的特点是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
师:你们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别善于思考。圆明园的景观各有
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啊!
过渡一: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若学生先读第二句)过渡二:你发现作者在介绍时是如何将这些风格迥异
的建筑、众多的景点连接起来的呢?【用了7个“有”。】
预设二:
生读第二句
师: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向我们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的?
生:举例子。
师:作者举例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
生: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
师:圆明园中的建筑、景点是不是只有这6个呢?
生:不是。还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
“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过渡一:你发现作者在介绍时是如何将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众多的景点连
接起来的呢?【用了7个“有”。】
(学生若先读第二句)过渡二:那你从第一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转到
预设一)
预设三:(当生运用“学习包”中的资料来体会时)
师评价:你能借助“学习包”来深入学习,加深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
法真不错!
(2)分组介绍景点
师:是啊!圆明园中有——(边引读边板书:„„还有„„;不仅有„„还
有„„)课文用了一个“有”字,连结成了这么一段话,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仅
凭这“7”个有字,能写得尽吗?(板书:建筑宏伟)我们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
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几处?【40处。】
师:这么多的景点,就算走上一天也走不完哪!更何况我们这短短40分钟
一节课的时间呀!那就让我们挑选其中几处去好好领略一番吧!打开学习包中“图
片欣赏”里的“小导游”按钮,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喜欢的图片,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来描述,然后推荐一位同学来做小导游向我们介绍。(学生小组讨论介绍,推
荐一位展示。)介绍时以“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为开头。(出示五张图
片并按学生介绍放大图片)
(3)欣赏图片,指导朗读
师:圆明园中的景点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美不胜收,听了你们的描述,更让
人觉得每一个景点是那么秀丽迷人,那么独具特。这么多的美景,怎能不让我
们陶醉其中呢!既然我们走不完圆明园中这么多美丽的景点,那么就让我们通过
图片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配乐欣赏圆明园景点图片)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圆明园真是太美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不仅多,
而且风格迥异。要是现在圆明园还在,我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
师:漫游在这样一座园林中,怎能不让我们流连忘返呢?难怪作者情不自禁
地写道,请你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指名读1人、齐读。评价:
读得真好呀!好似真的带我们进入了幻想的境界里。)
师: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
精华。所以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
华。(出示句子、引读)
过渡:那么圆明园为什么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第三小
组同学来谈谈你们的看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珍贵的文物
预设: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
各种奇珍异宝。(出示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圆明园内的东西有很多,不仅有青铜礼器、名人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
宝。
生:我从“上自”、“下至”这两个词中看出时间很长。
师:(利用白板圈划“上自”、“下至”)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经
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
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你想想会有多少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被收藏在圆明
园中啊!你从“学习包”中了解到有哪些名人书画呢?(出示图片)谁能用上
“有„„也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呢?谁还能用上四个“有”来说?
师:谁能用同样的句式并且加上形容词来说说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漂亮
的宝石挂件、光彩夺目的七彩宝塔、金光闪闪的纯金酒杯、精致的六角套瓶、珍
贵的夜明珠、栩栩如生的虎首】(出示图片)
师:如此之多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又让你想到了哪些词?【不计其数、
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成千上万】(板书:不计其数„„)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这个铜首,你知道它价值多少吗?老师告诉你,2010
年,被侵略者抢夺走的兔首,在法国巴黎的拍卖会上,拍出了近一亿元人民币的
价格。这样的生肖铜首有几个?可这圆明园中的宝物岂止这12个啊!你觉得圆
明园中的奇珍异宝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价值连城、价值不菲、无价之宝】(板
书:价值连城„„)
师:正因为圆明园中的珍贵文物不仅不计其数,而且价值连城,(板书:文
物珍贵)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
馆、艺术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
物馆、艺术馆。(出示句子、引读)
三、痛惜圆明园的毁灭
1.抓词句感受
师: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出示图片)那是因为——1860年10月6日,英法
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彻底地毁灭了。(补充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去鞭笞英法联军的可耻行径。请同学们轻声读读第五自然段,
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利用白板标记“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
烧三天”)
师:“统统”掠走,什么是掠,怎么“掠”?【要能拿的,就拿走,拿不动
的就用车运,一个也不留。】
师: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你觉得他们会怎么破坏,怎么毁呢?
(评价:英法联军真是太可恶了!这简直是令人发指的强盗行径啊!真是一无
耻、贪婪的强盗呀!)一位参与抢劫的侵略者用文字记录了这些强盗行径,我们
一起来读读。(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
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
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射击,
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
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师:这就是侵略者的兽行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难过、痛恨】那就请你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评价:老师能感受到你此时的心情确实非常难过。
你读出了对英法联军咬牙切齿的痛恨。)
2.通过录像感受
师:更可恶的是,敌人为了销毁罪证,竟然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就让我们一
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播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视频,教师旁白:同学
们,侵略者野蛮地闯入了圆明园,把能带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统
统抢夺走了,那些带不走的家具、优美的景点、奇特的建筑也都在大火中消失了。
火苗呼呼地蹿着,火势很快蔓延开来,到处都是大火燃烧建筑时发出的“噼噼啪
啪”声。)
师:这样的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里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没
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象征
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
—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
—西洋景观。众星拱月的精巧布局——没有了;不计其数的名人书画也——没有
了;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都——没有了(边引读边擦板书)最后,只剩下了一片
灰烬!(板书:化为灰烬)
三、练笔升华情感
1.留言板写感受
师: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
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那
就在“圆明园的毁灭”主题留言板中写下你的感受吧!
(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留言板中。)
预设:
生:这把大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我觉得英法联军实在是太可恶了!
师:你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
生:虽然圆明园已经被侵略者毁灭了,但毁灭不了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的精神!
师:说得多好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生:当时的清政府太腐败无能了,我痛恨侵略者!
师: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啊!
2.小结
师: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举世闻名
的万园之园,所以作者不禁痛惜道——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出示句子)但是,这把火,烧不毁
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学完了,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拓展作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
行选做。
1.选读学习包中有关圆明园的拓展资料及文章。
2.浏览网页:http://
3.进入留言板留言讨论: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借助学习包中的资料、图片,制作以“圆明园”为主题的电子文稿,也可
以上网查。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精巧众星拱月
有„„也有„„
有„„也有„„
建筑宏伟„„还有„„化为灰烬
不仅有„„还有„„
不计其数„„
文物珍贵价值连城„„
(最后擦掉)
教学反思:
紧扣根本以学定教有效拓展
一、先学后教,自主探究
在教学新课时,先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多的查与圆
明园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解。学生在课前对圆明园有一定了解后,在教学中能更
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二、整合资源,训练语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牢记学语文的根本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学
生的语言训练。
1.捕捉运用词语的贴切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众星拱月”来体会圆明园布局的精巧;抓住7
个“有”来感受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迥异、景点数不胜数;通过图片感受后的自己
概括来体会圆明园中珍贵文物的“不计其数”和“价值连城”两大特点。
2.强化语言表达的实践
在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迥异、景点数不胜数时,我设计了分组介
绍景点的教学环节,即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喜欢的圆明园中的景点图片,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来描述,然后推荐一位同学来做小导游向我们介绍。学习任务一布置,
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因为在课前充分了解过圆明园,再加上
课堂上的学习,最后由一位小导游来介绍时,学生描述的语言都比较具体、生动,
效果不错。
3.扩充文本阅读的容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我设计了一个“学习包”,其中包括了
与圆明园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以扩充文本阅读的容量。在课前我将自己到
的相关资料整理成“历史发展”、“名称由来”、“园林结构”、“遭遇浩劫”、“图片
欣赏”、“课外阅读”几个板块,建成一个“学习包”,在课前通过文件形式传输
到学生的学习本上。在教学时,学生可以随时打开“学习包”以助自己对课文的
理解、感悟。
三、推波助澜,激荡情感
1.品味与诵读的糅合中积淀
整个教学设计虽然运用了很多网络教学手段,但始终以“学语文”为根本。
通过图片欣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感受圆明园中景点的美不胜
收、文物的数不胜数、价值连城;以“网络留言板”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课堂小练
笔,让学生写下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在整堂课中以品味语言为基础,朗读为
辅助,在品味与诵读的糅合中积淀语文素养。
2.图像与影音的冲击中推进
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设计了配乐连播图片的教
学环节。教学时,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由衷地发出感叹:“哇!真是太美了!”
在教学痛惜圆明园的毁灭这个环节时,我先引导学生抓词句并通过“学习包”中
的资料来感受,然后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加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在
视觉上给学生强大的冲击,激起学生的痛心与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教学时达到了
很好的效果。
四、运用网络,有效拓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借助网络、学生学习本、网络学习平台更好地引导学
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训练、感悟文本。课前,让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搜集、处理
信息;课中,借助“学习包”更好地品味语言,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利用“网络
留言板”写下学了课文后的感受,升华情感,学生们可以即时查看所有同学的留
言,互相学习;课后,通过网络、学习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进行延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