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列举宋代著名词人

更新时间:2023-04-06 09:04:26 人在看 0条评论

列举宋代著名词人

范冰冰介绍资料大全-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七夕浪漫的句子14篇)

希望能帮助到您

宋朝词人及其诗词赏析—辛弃疾

本文是关于宋朝词人及其诗词赏析—辛弃疾,感谢您的阅读!

宋朝词人及其诗词赏析—辛弃疾

中国的词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

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

(由诗歌发展而来)。前面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诗人以及古诗。本文

就简单的介绍宋朝的词人及他们的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共为

豪放派词人代表,但他的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以恬淡的笔调,勾画

出清新、活泼的农村画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石兰秦时明月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主旨:写于退居时,表现爱国激情、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抑郁

和愤慨。

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

通过“醉里”和“梦里”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

报国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展现的

壮观场面。

希望能帮助到您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琴瑟演奏出雄壮的

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拼音组合 场上军队正在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上片所展现的军旅生活的情景。

塞外,秋风萧瑟,席卷黄沙。练兵场,广阔无边,旌旗猎猎。一

排排支起的架子,一堆堆燃烧的篝火,炙烤着一大块一大块牛肉,夹

着声音劳动法合同 ,飘着香气,滚动在兵营上空。无数琴瑟,声声悲切,荡涤着

将士们豪壮的胸怀。“点兵开始!”主帅一声令下,声震大漠,威慑军

营,肃穆威严的点兵仪式顿时开始!

说说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懑。

分析本词的艺术特:“壮”是本词的风格特。

其一,题材上看,表现的是军旅生活的情景。“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都是极雄豪极壮美的事情。其二,

思想感情上看,抒发的是征战沙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马作的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了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场面,表现一

心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其三雪橇狗 ,语言风格上看,雄壮,

豪迈,有气势。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主旨:本词描写的是隐退江西期间,夏夜行走在黄沙途中所见的

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象,抒发了词人的闲适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恋。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上片表现欣慰欢快之情,下片表现惊喜之情,都是闲适之情.)

上片写了夏夜那些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又何作用?

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作用:一方面衬托了夏夜的寂静.另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写出词人闲适的心态.

描绘意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树枝上的喜鹊,清风将半夜里鸣蝉的歌声送

来。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前有家小客店在社林边,(怎么不见了?)踏着小路在溪头

处转了个弯,它忽然出现(在眼前)。

“忽见”二字好在哪里?

忽然看见,意想不到。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的感情,这正是

词人闲适愉快的表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弊帚自珍 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该句展示了这样的场景: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

不断地鸣叫;一路上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谈论着丰收的情景,作者欣

慰欢快之情不言而喻,展示了闲适的情怀.(重在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此词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

采用了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白描的表现手法。

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

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烘托

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

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

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相映,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

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表现了作者对农村

生活的热爱。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则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夏夜

的美景,令人遐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

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

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

下文。

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

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

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

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希望能帮助到您

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

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

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的

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秋天的果实有哪些 ,

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a9b2d1d870b8eecec225d1dfe5db13a2.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4-06 09:04:2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