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被称为什么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疫情最新消息-
2023年5月4日发(作者:环保局证明范本)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足球贫穷的近义词 ,曾拥有一位世界球王级别的人
物,大家想知道这个被吧。以下是与大家分享的关于称为世界五
大球王之一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足坛五大球王一:贝利贝利10岁那年和小伙伴们组织了
自己的俱乐部,取名叫"九七俱乐部"。他们在紧挨着"九七街
"的地方建了自己的球场,人行道作边线,球门设在街两头。这条
街因9月7日是巴西的独立纪念日而得名。当时他们既没有正规
的足球,更没有合格的球鞋,但对足球的热爱足以使他们对这些
东西忽略不计。
贝利的脚法准,技术精。一位卖足球的店主曾跟他开玩笑,
如果他能把球踢到商店的门楣上就送他一个足球,结果贝利毫不
费力地就得到了一个。12岁时,他被著名教练布利多发现,加入
了包鲁俱乐部少年队;15岁时入选巴西著名的桑托斯队;3年后成
为该队一线主力球员,开始真正的职业球员生涯。
在桑托斯队,贝利取得了巨大成绩,共为该队夺得12次巴西
圣保罗联赛冠军,5次全国冠军,两次南美足球锦标赛冠军和两次
洲际杯赛冠军。一时间,贝利成为冠军的代名词,威名远扬。
1
1957年,不满17周岁脑筋急转弯的题目 的贝利破格入选巴西国家队,开始了他
无比辉煌的世界杯历程。头两场比赛是对阿根廷队。首场比赛他
在巴西队
0∶1落后的形势下被换上场,攻入一球扳成平局。第二场比
赛巴西队以
2∶0取胜,第一个球是贝利打入的。从此贝利成了国际足坛
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1958年,培训评估报告 18岁的贝利首次出征瑞典世界杯大赛,技惊天下,
一举为巴西队第一次捧得金杯。在首场对奥地利和第二场对英格
兰的比赛中,主教练都没有安排贝利上场。但第三场对苏联的比
赛中,贝利和加林查双双获得了上场机会。这场比赛正式启动了
贝利和加林查在前场的梦幻组合,从此他们所向无敌。在6月29
日对东道主瑞典队的决赛中,贝利奠定了球王的地位。上半场巴
西就以2∶1领先。下半场双方一开始处于胶着状态。第10分钟,
贝利接队友一记长传,他背对球门,用胸部接球,防守队员立即
赶过来围抢,但贝利熟练地将球挑起,让球飞过防守队员后他立
刻转身,不等球落地就用左脚抽射4个动作一气呵成,球应声入
2
网,防守队员还没反应过来。此时全场观众都激动地喊着感谢语句 "贝利!
贝利!"连瑞典守门员也感动了,加入了观众的行列,为贝利喝彩。
这个进球被国际足联确认为世纪入球。在终场前,贝利接扎加洛
传球,头锤建功。赛前,人们还纳闷巴西队为什么要带一个小孩
参赛,但赛事结束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小孩不同凡响。
贝利连续4次参加世界杯大赛,共3次夺取世界冠军1958、
1962、1970年,3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运动员。1970年和队友夺得
世界杯冠军后不仅使巴西队永久地获得了"雷米特杯",也使他成
为历史上惟一一位代表国家队赢得3届世界杯冠军的足球巨星。
在决赛阶段,他共打入12球,在世界杯历史上居第三位。
1966年的世界杯是贝利最不愿回首的。当时已经连续两次获
得冠军的巴西队与保加利亚、葡萄牙队和匈牙利队分在一组,欧
洲三强决心封杀巴西队。在第一场对保加利亚队的比赛中,贝利
成了对方杀伤战术的最大受害者,数次被对方放倒。在以2∶0涉
险过关后,巴西队的管理者们被第一场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第二
场干脆不派贝利上场,结果巴西队被匈牙利队打败。对葡萄牙队
的比赛成了背水一战,贝利与葡萄牙队的尤西比奥直接对话,两
3
队踢得火药味十足。贝利几度被对方踢倒,最后被用担架抬下了
场,使其退出了比赛。这场球巴西队以1∶3败北,堂堂两届冠军
得主不得不灰溜溜地打道回府。贝利为此抱憾终生。但是贝利善
于总结经验,受伤后没有抱怨对方,而是客观地认为自己水平稍
高,对方肯定会重点防守,受伤是难免的。他一生在场上无数次
被对方放倒,但从没有与对方发生争执。1970年的墨西哥世界杯
赛上,与英格兰队比赛时,贝利特别感动,因为英格兰队的防守
队员表现出了绅士风度,没有一个人向他施小动作,也没有一个
人侵犯他,双方都像球场君子,虽然最后英格兰队输了,但贝利
却为他们鼓掌,向英格兰队的队长拥抱致谢。贝利作为一代球王,
把足球运动推到了艺术的境界。他脚法细腻,作风硬朗,动作简
朴,尤其擅长凌空射门,带球过人。他的跑位如鬼魅,射门更是
变幻莫测。贝利在他20年的足坛生涯中,共踢了1363场,射进
1283个球,无人能望其项背。其中有90场各进3球,30场各进4
球,6场每场各进5球,1场进8球。在桑托斯队时,有一次,他
在本方禁区得球后迅速推进,一连绕过9名防守队员,最后又绕
过守门员将球踢进对方大门,堪称有史以来最精彩的入球。
4
1970年第九届世界杯赛后,贝利宣布退出国家队。
世界足坛五大球王二:斯蒂法诺在世界足球史上,斯蒂法诺
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可能与他生活的年代有关,当
时还没有电视,有的国家连收音机都是稀罕之物,了解他的办法
主要是通过平面的文字媒体,影响了人们对他的了解。
在球王贝利和马拉多纳之前,斯蒂法诺是世界足坛球艺最精
的人。他独领世界足坛风骚20多年,被人们誉为"足球全才",有
"金箭头"的美名。
阿尔弗雷德迪斯蒂法诺1926年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
艾利斯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籍意大利,但父母都是阿根廷人。
斯蒂法诺家附近有一个牧马的好场所,平时人们在这里放牧,
也在这里踢球。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斯蒂法诺6岁便开始踢足球。
他身材矮小,体格单薄,动作也不灵活,特别是左脚功夫很差。
有人开玩笑:"左脚不行,想踢好足球完全是做梦。"这话提醒了
他,调起了他争强好胜的念头。于是他加紧锻炼,苦练左脚功夫,
进步极快。12岁时他加入拉普拉塔河俱乐部队,成为职业球员;17
岁时加盟利维尔队并成为该队主力;20岁时,加盟阿根廷最有名气
5
的河床队,在该队效力的3年时间内,两度夺取阿根廷联赛冠军,
3次获得亚军,并两次荣获最佳射手称号。
1947年斯蒂法诺入选国家队,这是他的梦想。当时阿根廷国
家队人才济济,在每个位置上都有几位优秀选手,能入选国家队
必须技高一筹。这要感谢国家队教练斯塔维莱,他慧眼识英才,
对斯蒂法诺的球技和人品大加赞赏。那一年他代表国家队参赛6
场,进了6球,名声大振。
1947年,斯蒂法诺随国家队征战南美足球锦标赛。由于球星
庞托尼在第一场对玻利维亚的比赛中受伤下场,斯蒂法诺有机会
替补上场,得到了展露才华的良机。他不负众望,上半场就攻入
一球,令观众大喜。
1947年底,阿根廷河床俱乐部出现了危机,绝大多数一流球
员外流,其中哥伦比亚人乘机而入,以重金收买了8位。斯蒂法
诺加盟哥伦比亚波哥大"百万富翁队",他在"百万富翁队"效力3
年,为该队夺取3次全国联赛冠军。
1952年斯蒂法诺随队参加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的建队50周年
友谊赛。在这场比赛中斯蒂法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球技,他娴熟
6
的过人、流畅的盘带、凌厉的射门让西班牙人目瞪口呆,他们形
象地称他是"金箭头"。他给西班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提
出优厚的条件邀他到西班牙踢球,皇家马德里队和巴塞罗那队还
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斯蒂法诺转会皇家马德里队,并同时加
入西班牙国籍。
斯蒂法诺在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效力长达11年。这一时期也
是皇家马德里队最为辉煌的年代。斯蒂法诺与匈牙利著名球星普
斯卡什联袂出手,为皇家马德里队连续夺得5次全国联赛冠军,5
次欧洲冠军杯冠军和一次洲际俱乐部冠军杯冠军。他本人为皇家
马德里队共出场510次,进球413个,5次被评为欧洲最佳射手,
两次荣获欧洲足球先生。如果当时评选世界足球先生的话,他肯
定是第一人选。
斯蒂法诺技术全面,能胜任场上任何一个位置。作为一名出
的中锋,他体力充沛,控球技术炉火纯青,善于窥测时机,能
在关键的时候为同伴创造射门机会,也能在机会到来时抓住机遇
直接射门得分。斯蒂法诺的远射能力尤其突出,常令对方门将难
以防范。
7
1957年斯蒂法诺成为西班牙国家队一员,成为足球史上少数
几个为两个国家效过力的球员之一。
1966年,40岁的斯蒂法诺因伤退出了绿茵场。医生们建议他
不要再踢足球了。他非常伤心,不顾医生的劝阻仍然参加比赛,
结果导致肌肉劳损,痛疼难忍。在挂靴那天,球会在查马廷球场
为他举行了告别赛。看台上人山人海,为他欢呼为他歌唱,他激
动得两眼湿润,不断地向球迷们致意,高喊着:"我永远属于足
球!"
驰骋足坛30多年的斯蒂法诺堪称足坛"常青树",运动寿命之
长令人难以置信。在西班牙效力13年,斯蒂法诺共参赛563场,
进球466个。有一个赛季,曾进球49个,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他代表西班牙国家队奋战30场,进球31个。
人们没有忘记斯蒂法诺,至今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他随心所欲
的控球能力,得心应手的传球技巧,场上的敏锐观察能力和快速
果断的判断能力。有的足球史学家甚至认为斯蒂法诺是早期全攻
全守打法的代表,他能力全面,攻守兼备,活动范围大,体力充
8
沛。他由守转攻的能力和速度无人能比。作为一名足坛巨星,斯
蒂法诺不亚于贝利和马拉多纳。
斯蒂法诺1957、1959年两度被评为欧洲足球先生,有"白
皇帝"的美誉。只是因为有双重国籍,所以没有参加世界杯的历史。
世界足坛五大球王三:普斯卡什普斯卡什是20世纪50年代
匈牙利足球改革的受益者。在他出道之前,英国人发明的MW阵式
统治世界足坛20多年。
费伦茨普斯卡什1927年4月2日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
斯郊外的一个村庄。童年时代普斯卡什身材矮小,外表又瘦又弱,
看上去也并没有什么灵气,但在足球场上他却是一个令任何对手
都悚的人。
普斯卡什从小酷爱足球,12岁时就小有名气,一个偶然的机
会被球星萨伯发现,带到布达佩斯国防少年队,接受严格的正规
训练。不久他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控球、左右脚射门的技术
和力量等方面都有过人表现,被认定为一个可造之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匈牙利解放,国家重整山河,
急需一种娱乐项目调动大家的热情,凝聚民心。作为大众主要娱
9
乐项目的足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迅速恢复与普及。17岁的普
斯卡什成为国家队主力队员。1948年他所属的国家队归陆军管辖,
普斯卡什既是主力队员,又是一名少校,在百姓眼中好不威风。
1948年,匈牙利国家队主教练西贝斯独创"424"阵型,代替了
风行20余年的英式WM阵型。他认为足球比赛是进攻与防守的游
戏,因此他将重兵布置在前场和后场,中场只留两名球员。这种
新式打法果然奏效。从此,匈牙利队饮誉世界足坛,由普斯卡什、
希代古提、柯奇士、齐博尔组成的强大前锋线锐不可挡,秋风扫
落叶般地席卷欧洲大陆,连续5年保持国际比赛不败。
在欧洲大陆,匈牙利不到一个对手,连以现代足球鼻祖自
居的英格兰队也只能俯首称臣。匈牙利队在1952、1953年分别在
客场6∶3和主场7∶1大胜趾高气扬的英格兰队,将汤姆芬尼
和马休斯领衔的英格兰队杀得溃不成军。不仅结束典型的近义词 了英格兰队本
土90场不败的记录,而且一举奠定了匈牙利队在欧洲足坛的"龙
头老大"地位。普斯卡什作为队长,成为当时欧洲足坛无人不晓无
人不知的英雄人物。
10
1952年,普斯卡什随队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足球赛,一举夺
得金牌。这是他们夺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枚金牌见证了他们
过去的实力,也昭示着辉煌的未来。
两年后,匈牙利队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足球赛。
处于巅峰状态的普斯卡什和全体将士一路过关斩将,锐不可挡。
分组赛中,匈牙利队以9∶0大胜朝鲜队,接着又以8∶3战胜了
西德队,形势看好。但遗憾的是普斯卡什被西德队的伤人战术踢
伤,不得不离开球场。复赛和半决赛中,匈牙利在缺少普斯卡什
的情况下,迎战巴西队和乌拉圭队。全队上下精诚团结,拼抢积
极,屡屡向对方大门发起攻击,终于以4∶2的相同比分将南美的
这两支劲旅拉下马,取得了决赛权。
决赛当中,匈牙利队迎战分组赛中的对手西德队。伤病缠身
的普斯卡什按捺不住自己的求胜欲望,主动请战,大大鼓舞了全
队士气。有了普斯卡什的坐阵,匈牙利队攻防有序,进退有节。
不到10分钟,匈牙利队就连进两球,把西德队打得头晕脑胀,摸
不清东南西北。但西德队毕竟不是一支弱旅,他们以牙还牙,也
发动了全面进攻,很快连扳两球。场上气氛紧张。由于前几场比
11
赛匈队拼得太狠,普斯卡什又带伤上场,全队逐渐体力不支。在
比赛结束前5分钟,西德队利用匈牙利队的一次后卫失误,蝴蝶的意思 从右
路又攻进一球。眼看大局已定,普斯卡什仍不放弃,仍在前场积
极奔跑,寻机会。在最后一分钟,普斯卡什在对方禁区内抢到
球,他冷静地用左脚打门,球应声入网。场上的队员惊呆了,观
众们也惊呆了,过了几分钟,人们才开始欢呼普斯卡什的名字。
但执场裁判认为普斯卡什越位在先,进球无效,匈牙利的夺
冠希望就这样被活活地浇灭了。处于巅峰状态的普斯卡什和拥有
世界一流球星的匈牙利队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为屈
居亚军而遗憾不已。
不过这次杯赛上普斯卡什凭着出的表演荣获最佳运动员称
号。他和队友柯奇士双双被评为世界最佳内锋。
1956年11月,东欧形势紧张,匈牙利政局动荡,陆军中校普
斯卡什不得不流亡国外。他先在奥地利效力,后转入西班牙皇家
马德里队。在皇家马德里队,普斯卡什再创辉煌,与阿根廷球星
斯蒂法诺一起连夺1956~1960年的5届西班牙全国联赛冠军和欧
洲冠军杯冠军,夺取一次世界俱乐部赛冠军,在西班牙和欧洲足
12
球史上立下一座丰碑。普斯卡什每个赛季都攻入20多个球,4次
成为西班牙联赛最佳射手。
1958年普斯卡什加入西班牙国藉。1966年39岁的普斯卡什
告别足坛,走上教练岗位。
世界足坛五大球王四:马修斯1915年2月1日,马修斯出生
于英格兰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和伯明翰之间的斯托克城。他的父亲
是一位职业拳击手,母亲非常贤惠。父母教给马修斯的做人原则
是遵纪守法、克制谨慎、勇于进取。他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反
而对足球情有独钟。他14岁进入斯托克青年队,16岁就登上了甲
级联赛的舞台。
马修斯参加了1000多场比赛,进球1000多个。
马修斯有"球场上的卓别林"之称。他在场上经常上演滑稽动
作,没人防守的时候他也容易摔倒,惹来一阵笑声,"球场上的卓
别林"的雅号由此而来。他善于声东击西,利用娴熟的球技和假动
作诱使对方上当,迫使对方暴露意图而自己却不露声。
他特有风度,虽然经常被对方侵犯,但从不还击,甚至不露
怒气。1965年女王伊丽莎白册封他为爵士。他不喜欢听恭维话,
13
1956年当选为第一届欧洲足球先生后,他说:"我这一生都是糊里
糊涂的……不过,你们都知道,50年代还没有这么多广告,我只
记得有一位讨人喜欢的老先生专程从巴黎来到布莱克本,把'金球
奖'给了我。"面对荣誉他处之泰然。
马修斯留给后人的足球财富是盘球技术。作为一代盘球大师,
他在场上经常遇到对方的侵犯,他报复的方式是9岁孩子身高体重标准 提高盘球技术,
用更高的球技带球过人,躲过对方的抢铲。球一到他的脚下,他
会迅速成为一名"挑衅者",在对方后卫迎击前盘带过人。他直奔
对方后卫时,对手总是后退或回避,好像被他推得远远的。如果
对手伸右腿拦截,他会向外侧带球突破;如果对手伸左腿拦截,他
会从内侧突破。当对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向他直奔时,他会迅速将
球传给队友,让对方扑个空。
马修斯从不吃独食,他顾全大局,教练放心,队友也放心。
每次比赛他都是场上的核心。1953年英格兰足总杯赛的冠军争夺
战是马修斯的杰作之一。当时博尔顿队气势如虹,先以3∶1领先,
根本不把老将马修斯放在眼里。但马修斯以炉火纯青的盘带和传
球技术把对方后卫晃得头晕眼花,不知所措。他不慌不忙地穿针
14
引线,组织全队频频发动进攻,最后以4∶3反败为胜,成了百年
绝唱。这也是他一生中夺得的惟一一个金杯。
1965年4月马修斯结束了自己的足球生涯,开始周游世界,
每到一国他都会言传身教,传授足球知识。他花了25年的时间遍
游马耳他、巴西、加纳、津巴布韦、南非、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和地区,足迹遍及五大洲。他所到之处总是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
讲解足球理论,从不故弄玄虚。不管在足球发达的国家还是落后
的国家,他都不顾年迈亲自示范。非洲人曾这样评价马修斯:"对
我们非洲人,他怀有母亲对孩子般的真挚母爱--广阔无边、无比
深沉。"他和黑人的感情之深令人难以置信。南非索韦托黑人居住
区的居民亲切地称他为"白脸黑人"。
世界足坛五大球王五:李惠堂
李惠堂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
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
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但笔者
15
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
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
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
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
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他
只好用柚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
走路,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经过几年的
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
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
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
--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
控球技术尤为出。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
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
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
绝招。
16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出
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
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
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
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
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
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州。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
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
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
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
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
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
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
17
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
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
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
中国人民出了气,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
赛、首主题宴会 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
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
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
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旧中国,一位足球明星能够和京剧大师
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超乎寻常。可见他以顽强的拼搏,
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
李惠堂球风正家风议论文 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
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
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
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
18
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马休斯、
贝利和马拉多纳相媲美。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
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
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
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
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
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
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
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
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
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
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
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
19
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
"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
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
口贴上了一幅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
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
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
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
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5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
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
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
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
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20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
选为国际足联副,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
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
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称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中国足球运动员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