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王维维

更新时间:2023-04-02 00:32:20 人在看 0条评论

王维维

粽子图片可爱简笔画-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五一劳动节作文(精选22篇))

O姓名性别(区号:0571)职称酷我音乐调频 最后学历研究方向

1严晓浪男

yan@

教授、博

导、硕导

毕业硕士生

纳米尺度集成电路CAD技术

系统芯片(SOC)设计

2何乐年男

helenian@

教授、博

导、硕导

毕业博士生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3谭年熊男

tannx@

教授、博

导、硕导

毕业博士生

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IP核设计技术

4吴晓波男

wuxb@

教授、博

导、硕导

毕业硕士生现代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技术

5史峥男

shiz@

副教授、

硕导

毕业博士生集成电路设计及其自动化

6沈海斌男

shb@

副教授、

硕导

毕业博士生信息安全技术、SOC设计技术

7竺红卫男

zhuhw@

副教授、

硕导

毕业博士生EDA,嵌入式系统

8王维维男

wangww@

副教授、

硕导

博士

集成电路的行为综合、形式验证,计算

机应用技术

9罗小华男

luoxh@

副教授,

硕导

研究生深亚微米工艺的可制造性技术研究

10王国雄男

wanggx@

副教授,

硕导

博士

超深亚微米工艺下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

验证技术

11张培勇男

-8032

zhangpy@

副教授,

硕导

博士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

12虞小鹏男

xpyu@

副教授,

硕导

博士毕业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13刘大可男硕导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系统级芯片(SOC)设计方法研究

用于系统芯片的EDA工具算法研究及实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深亚微米和微波IC及电网络的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

电子电力器件及其集成

目前正在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工作:

1、系统级芯片(SOC)设计方法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微电子工艺技术己进入超深亚微米阶段,目前集成电路的特征线宽已达到0.18um,已完全有能

力将信息采集、加工运算、存贮和随动执行这样的超大规模信息系统集成并固化在芯片上,即

SOC(SystemOnChip)。根据国际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以超深亚微米(VDSM)和IP复用(Reuse)技

术为支撑的微系统芯片(SOC)在世纪之交正在迅速发展,并将在新世纪成为集成电路技术的主流,这是我国集成电路

产业发展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当前急需去实现的是要抓住SOC发展的这一机遇,突出集成电路设计,加强与网

络通信、信息安全和关键电子信息产品整机发展相结合,形成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SOC设计能力和相应的高效服务

体系,带动并支持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及应用研究正是将重点放在自主开发品

种较全并有一定数量的可供嵌入的IP核和典型SOC芯片设计研究上;同时着力掌握以软硬件协同设计、IP复用和

VDSM关键设计工具为代表的SOC设计技术;还要积极研究未来SOC新工艺、新器件和可靠性等关键支撑技术,实现

我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跨越发展。

2、EDA工具算法研究及实现

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后端工具的开发,主要是面向互连的布线方法学研究与实现。正在从事或申报的课

题有:“超深亚微米工艺条件下的关键线网布线技术研究”,“基于光学校正的超深亚微米IC物理设计优化技术

研究”,“IC单元电路逻辑参数提取工具”,“单元电路的逻辑同构识别技术研究”等。

3、深亚微米和微波IC及电网络的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

随着互连线董事长办公室效果图 效应影响的越来越显著,这一方向的研究将有重大的意义,我们正在开展三地七校下一代超深亚微

米VLSI设计方法学研究课题:“超深亚微米VLSI中电感参数提取”,而“基于网络快速模拟的电子器件建模”是

与Transim/Cad妨碍拼音 ence的合作项目。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MotorolaRISC32IP核心设计流程,我们正在从Motorola手里接受RISC32中央处理器的整套设计过程,

该IPCORE将是通信、数据处理、家用电器等ASIC芯片的核心,对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有重大意义。

5、电力电子器件及其集成

863重大专项“智能电源微芯核(IP)设计”,目的是将微电子技术同新兴的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出有

中国自主产权的电力电子控制芯片的功能模块。

原本以为今天答辩结束之后会有解脱的感觉,可是现在一点都没有,而是有点痛苦,习惯的改变总会让人痛苦的。删光

了实验室电脑中所有我留下的痕迹,不过前面师兄留下的一部好片我可没有删,他留给了我我也总该继续留给后来的人吧,

浙大的精神不也是这么传承下来的吗。

非常非常感谢史峥和潘赟两位老师,今天答辩时你们对我说的话是我在浙大收到过的最奢侈的礼物。我也不知道

自己能在学术这条路上走多久,但我一定会记得这条路的起点正是今天。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让我信心满满地离开这里。

现在好像真的该毕业了,毕业了好啊,毕业了可以大吃大喝,可以回家享福,可以不再受31舍巨无霸小强们的困

扰了。可是,毕业之后我便再也无法盼望着毕业了。人活着,最大的杯具就是没了盼头。所以我得赶快想想还有什么可企盼

的。

31舍的电梯,31舍的侯赛因、马克思和思密达们,31舍的巨无霸小强们,31舍的猥琐男们,918窗外的古荡街道,

北门外曾经的水果西施,玉泉篮球场上的老爷子,超大所门外的法国梧桐,脚下的秧歌大妈,正门外的报告树,教2

前的大草坪,南门外的青芝坞,玉古路旁的护校河或者臭水沟,我们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可是我将不再是现在的我。当然还

有紫金港远去的岁月,只是不知道几年之后再看浙大夜惊魂,会不会比现在感触更深。

超大分两大块方向,其实我觉得是三块:

模拟方向,主要是做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和基准电压电流源的(学过模电就明白了,没学过就麻烦了==),体现电路。这个

方向主要是何乐年教授。

数模混合方向,主要是做AD转换DA转换和一些RF(射频)电路的,体现系统。这个方向主要是吴晓波教授。以上两个方

向都在超大所4楼。有时又把它们统称为模拟方向,整个团队由吴晓波负责,与后面数字方向相对独立。

最后一个是数字方向,体现系统。这个方向中又分很多部分,有点杂。有做内存的,有做开发工具的(EDA工具),最终合

起来是做一个嵌入式处理器。

电气学院院网上有个喜报,就是出自超大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顺便悄悄地说一下,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差不多是这

个层面上能拿的最高的奖项的。一等奖基本上都被国棒球服配什么裤子 家级的重工业项目包揽了,像那些什么铁路啊,石油啊的。所以莫要小

看这个二等奖。这个方向由严晓浪教授负责。同时严晓浪又是整个超大所的领头人。

关于就业前景,电力电子不是很清楚,据说是读研之后出来很牛。也有人说超大也是这样的,我只想说这个因人而异,也和

个人发展方向有关。超大出来也得到工作的,杭州有个集成电路设计基地的,里面有很多浙大校友开的企业。如果大三大

四和个别老师接触一下,一般他们都能给你推荐到企业里去的,只要你本科就想出来工作。至少我觉得是这样的。

关于研究生之后很虎的说法,我是这样理解的。在集成电路这个世界里,梯度还是很明显的,有些地方有很强的硬性指标要

求。就拿IBM来说吧。IBM在上海有一个芯片设计研究所,招人硬性指标是硕士研究生;同时在北京有个CRL,这是IBM在

全球的8个研究院之一,招人硬性指标是PhD。

所以读研一说,得看你自己的发展计划了:读得越久去的地方就越高,当时不读研,读好本科个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

超大所全称VLSI研究所

感谢我的导师吴晓波老师,感谢您对我学术上的指导和对我出国的支持,感谢给我写推荐信的老师。

吴晓波爷爷好啊!很有水平的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老师:

吴晓波教授:模拟方向,和国家半导体等有合作,现在有做电力电子应用相关的芯片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模拟那边他的学

生最多。

何乐年教授: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相关,现在有做模拟集成电路低功耗相关的研究。

赵梦恋:模拟方向,吴晓波老师的门生,现在还在香港那边交流做研究,快回来了。

严晓浪教授:现在是boss,现在应该是关心产业问题,重心不在学术研究上了。也不自己带研究生的。原先的研究方向

是集成电路EDA工具的布图布线等算法。

沈海斌副教授:数字设计方向的主力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信息安全相关的算法和

集成电路设计。手下有一学生。

史峥研究员:EDA方向主力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OPC相关的算法和工具开发

竺红卫:嵌入式系统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在生仪楼这边带了几个学生,貌似不多。

王维维副教授:原先在计算机学院,在超大所这边的工作应该是在EDA算法,貌似

在这边没有带学生。

徐新民:不在实验室,常年在中天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研究,但主要的

工作可能放在产品设计开发上了吧。

罗小华:EDA方向,以前做过建库工具等的开发。

张培勇:不在实验室,也在中天公司那边,做数字设计。

王国雄:EDA方向,实验室这边貌似没有什么研究项目。

葛海通:也算实验室元老,现在是中天公司的经理,所以基本也不在实验室。

老师们的研究重点是一回事,而现在在做什么多少和老师们今年申请了什么项目有关。超大所其实老师也不少了,但是很多

都是博士刚毕业没几年,还不能带学生。而且好些都在公司。个人是希望这些老师能不光做产品开发,能尽快成长起来,充

实实验室的力量的。

法的题目是必问的,去年面试我的是吴老师和何老师,会问你一些CMOS电路的基本知识,

比如说等效电阻怎么计算以及一些match的问题,这个吴老师的课上有讲过,比如2k的电阻

和1k的电阻怎么做,关键就是matching。笔试的话比较水,是多个题目可选的,内容包括

laplace变换什么的,看看电路原理的书就可以了。

最后一题是翻译,英文译成中文,ms是将运算放大器的,很简单的。然后还有几个主观题,

就是让你说说自己的缺点什么的,还有让你用英文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于是就水过!

电气学院严小浪教授一到浙大,就着手vlsi所得建设。vlsi虽然是挂在电气学院门下,似乎属于电

气的应用电子系,但那里其实和信电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人员近一半来自信电系,如那里掌门模拟

的吴晓波,soc的沈海滨。优良的人员配成加上那里充足的资金支持,使那里成为浙大ic发展的最快处。

主要是ic的设计,似乎对soc方面特别重对自己好点的经典句子 视。特意还在生医楼租了一层作为soc交叉研究中心。不知道

是不是因为ic发展下去会和软件一样,用来满足各行业某一方面的需要,所以需要别的纯ic以外的的知

识。现在驱动ic产业的是通信、计算机技术、信息家电和各类智能卡。讲的不详细各位多多补充。

吴老师是我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一位对学生很负责,很有耐心,而且很和蔼一位的老师。我常常在

国外的教授面前说,我以前的教授每天工作到夜里10点多,而且都是骑车很远到学校里来上班的,每当

话说出来,心里最大的感觉其实还是一种于心不忍的酸楚。国外的的教授一周5天,每天工作到17点或

18点准时下班,中间还有午休。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老师,为了工作,付出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反而

他们的收入比起国外的高薪教授来又是少之又少了。

以前做毕设的时间,看到他的笑容,我们就会更加卖力.他带的学生也是带毕业设计老师中最多的,

他对学生认真负责,大家都感觉得到,所以也当然愿意跟他做毕业设计。他对我们的论文批改也很认真,

每一个同学都叫过去谈!而且每次都组织我们做毕业设计和研究生师兄师一起参加每周的讨论会,让我

们感受到实验室里的良好的学术气氛.而且还花很多时间,让我们本科生做presentation,让师兄师们

一起帮忙来提意见.这是很好的一种指导方式。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不管哪个学生,他都一视同仁,

对大家一样的好一样的亲切。有时还和大家一起吃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吴老师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到夜里10点多,加上他家住的远,而且中间午饭,晚饭都不回家吃饭。

他的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以身作责,让每一个在实验室里做毕业设计的同学都感受到他的认真与努力.

其实教授只是一个称号,在大家心中,他早就是我们心中的了!其实有时看到吴老师周末有时还

要来值班到很晚,加上他身体也不是很好,我都很想告诉他,您早点回家吧!但是我知道即使我说了,他

还是要先处理好他的工作的。其实学院里象吴老师这样卖力工作的老师还有很多,本科生科的杨敏红老师,

有时在夜里你下了自修,可能她才会结束她的工作,或者她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其实看到这些老师们的辛

劳除了感动之后,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们休息得真的太少太少了……

吴老师对学生很好,从来不在小事上与大家计较,学生们问他的问题,他都会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有时他可能还会召集一些研究生来讨论一下,再给出答复。吴老师这种认真的态度,无形中就会鞭策我们

努力学习!虽然现在已经离开浙大,远在异国他乡,但是吴老师的笑容,却会让人常常想起。我想他是一

位可以让学生们多年不会忘记的好教授!

吴老师身体不是特别好,家也住得离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他每天坚持骑一辆比大多数学生

的自行车还要破的自行车上下班。他的生活非常朴素,从他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无形中对于我们这些处

处追求名牌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教材。虽然他穿着不如学生们新潮,但是这丝毫不能掩饰他

的睿智与高尚。

吴老师虽然比学生们年长一些,但是他和我们的交流一点也感觉不出很明显的届线,有时与他的邮件

中,甚至可以看到一个童真的笑脸符号,^_^,让人感觉到他的真实与亲切。吴老师对周围的学生就象他

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学工科的女生少之又少,读研读博的更是少数。吴老师自己也有一个女儿,他对

大家都很关心,实验室里的男女比例也是工科实验室里最优的。

吴老师更是心胸很广阔的一位好教授,对于学生的错误,他不会去严厉地指责你,更不会换一种心态

来看待你,相反,他同样给失误的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你要努力!从他的笑容中,其实更容易让学生认识

到自己的错误和进行不断的自我批评。进而转化为另一种动力!他的宽容,反而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成鼓

励与鞭策!

在吴老师的努力下,实验室里的气氛也相当好,以前做毕业设计时,和博士生,硕士生的师哥师们

相处得也很好,大家对我们这些本科的一些有时看似很“傻”的问题,都是非常的认真和耐心。

其实在浙大几年的回忆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老师,一位是我入校第一位班主任老师,一位是杨

敏红老师,另一位就是我的本科论文导师,吴晓波老师!虽然老师们的风格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一点,

他们真正认真指导学生的态度,关心同学的态度,是让人很难忘记的。

我想,其实关于吴老师,我想写的很多很多,而且想说的也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绝无半点虚情假意。

而且他的好,让你感觉你会很幸运遇到他,让你毕业多年都很难忘记。但是其实写再多,也就是想表达一

个意愿,吴老师评上教授是当之无愧的,希望他在新年里更上一层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更多的同

学可以受到他的关心与爱护!也希望所里系里学院里学校里,更多像吴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能够拿到更多的

荣誉!

准备

大一大二由于面临残酷的淘汰制度,每天也都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真正有了出

国的想法源于自己大二下有机会参加了学院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UCDavis交流的三周时间让我有了近

距离接触美国大学的机会,当自己徜徉在Stanford,Berkeley,Davis的校园,听过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以后,

我的心慢慢的被感染.......大二下选专业是自己面临的第一个选择,我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很早就定下了选择VLSI这个大方向。浙大VLSI又有模拟,数字和EDA三个分支,经过仔细考虑我选择了模

拟集成电路设计方向,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做模拟需要慢慢的积累,慢慢的沉淀,很多时候设计出一个性能

优秀的电路首先靠的是设计师的直觉,比较有挑战性.另一方面我是一个容易急躁的人,而做模拟方向能够

锻炼我的性格。然而自己对数字和EDA也比较感兴趣,大三选了一堆计算机学院的课,现在看起来在学术

上也是受益匪浅,使我的申请方向扩大了不少,那也是后话了.这个时候,也就是大二下大三上这个时间,我

只是有了出国

读研的意识,还顺便报了10G,但是支撑这个意识的东西是那么微不足道,以至于一点点环境的变化就

使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我看来,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便是生活。没有了目标,经过了前两年紧张

的学习,面对着大三轻松的课程(当然是相对于大二而言),再加上从各个渠道了解到的VLSI的出国情况,

都让自己沮丧不已,觉得要想申请出国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这时候我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

三的课比较少,每天就是面对翻来覆去的看,这对好动的我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好在还有MM陪我,

要不然真可能坚持不下来。但是我已经没有抱着一颗坚定的出国的心去面对GRE考试了,想着反正考好了

出去也比较难,在浙大读研也挺好的,最后考了个过得去的分数也就放在那里不管了。

之后的一段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上课+篮球+电脑+ZJG图书馆4楼组成了我的生活。我的心态的再次

改变来自于在实验室真正开始做研究的过程中,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导师,他鼓励我大三下就来到实验室,一

开始虽然自己做不了什么,但是实验室的氛围让我起码知道了应该干什么.在参与了一个小项目的过程中,

我基本弄清楚了国内外本专业的研究情况,也看清了和国外的差距.于是原本已经快要打消的出国的念头

又清

晰了起来,而这时,已经是05年的5月.这段时间,MM由于10G没有考好,准备5T和重考6G忙得不可开交,

一天我问MM:你这么努力出国是为了什么啊?MM坚定的回答:出国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以下略

去教育开导我的话300字),我想是啊,人活着不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嘛,而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当时颇有一种幡然省悟的感觉,于是乎在截至日期前三天报了8T,暑假一个月的时间给了电子设计,留下两

个星期的时间给T糊弄了个过的去的分数,也就正式走上了申请的道路,而此时,才是真正感觉到生活是充

满了阳光,自己是那么充满了干劲,能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是那么的幸福。

关于材料的准备前人都说得比较充分,按部就班的来就好了,G/T也是勉强够用,在这里也就不误导大

家了,我还是重点说说我的选校和各个学校自己专业方向的情况.当然在准备的过程中自己还是有几点心

得或是教训的.

1)到自己的目标最重要,在国内发展也有很多的机会,像我们实验室的师兄师大都去了很有前途的公

司,在国外读书也会失去很多东西,做权衡时要考虑周全,但是一旦作出决定就应专注于这个目标,不要像

我这样有太多的想法,这样会白白浪费大好的时间.

2)本本申请我觉得GPA还是最重要的,不光是申请出国,在浙大一些出国交流的机会学院还是以成绩为主

作为选拔的标准。同时不要忽视那些你不感兴趣的课程,特别是一些非专业必修课,有时候还是得强迫自己

学的。我就是由于哲学和微观经济学考得太烂吧,GPA拉下了大约0.1初中物理论文 (其实都有原因的,哲学是由于唯一

一次没去上课正好遇到老师唯一一次点名....我对微观经济学其实十分感兴趣的,无奈考试题目太出乎我

意料啊,回答一个问100分的题目实在不是我的强项).

3)多上88,水木.紫霞.Gter,潜水也没有关系,重点关注本专业的出国情况,帖子看多了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少走弯路.

从刚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询问过我关于超大所的情况以及方向选择的问题。适逢超大所新一届

的免试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导师见面会,借此机会表述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对后来人有一点参考意义。不

妥之处,望悉纠正!

或许你想来超大所而条件满足,或许你本不想来但条件促使……不论你为何免试进入超大所,现在可

以确认的是你已经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的一员(虽然还没签字画押,虽然即便卖身也能叛逃)。

你可以高昂地步入职场,你可以成为未来的行业精英,超大所提供的平台可以为你实现抱负提供更多的机

会,只要你愿意。后面关于方向选择的论述可能对于希望以技术人员的身份进入职场的硕士生同学(以企

业为目标的博士研究生)相对有用。

首先概括超大所的几个大方向(就不局限与官方的称法了):一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向(DigitalIC

Design);二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向(AnalogICDesign);三是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方向(EDA/IC

CAD)。希望在选择方向前,你对这三个方向的概念不至于混乱。

下面就是方向选择:

1、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点我深信不疑。我下面简要阐述不同方向我所想大专学院 到的一些兴趣迎合点。数字是

流行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顺应趋势。如果你喜爱mp3等媒体播放产品,手机等移动通讯产品,PSP等游

戏终端产品,路由等网络通信产品,车载GPS等汽车电子产品,显卡等PC机产品,甚至热衷于ibmbluegene

那样的超级计算机……数字方向是不错的选择,卡等PC机产品,甚至热衷于ibmbluegene那样的超级计

算机……数字方向是不错的选择?

设想自己设计的芯片能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模拟集成电

路也是不可获缺的。当Apple为自己的iPod电池使用寿命发愁时,你设计的电源管理芯片或许能为它排

忧;当SHARP为显示屏的亮度效果费心时,你设计的显示驱动芯片或许能帮助它;还有无线通讯中应用的

射频芯片,网卡等网络设备中的物理MAC……如果你动心了,模拟方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EDA工具是如今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不可获缺的工具。本科阶段你可能使用过类似Modelsim、

Synplify、Pspice等等的软件。是的EDA软件就是指这些,如果当你使用这些软件时对它的内部充满好奇,

并幻想设计出这样的软件时可能的成就感。那么EDA方向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态度决定一切,激情促就成功!我相信兴趣能够让你在学习和工作中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且充满激情。

2、行业发展是着眼点。"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集成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业在国内绝对是个不错的

行当,但同时要注意这同一个行业中不同方向的发展态势是不一样的。从前途以及钱途考虑,我们需要关

注行业不同方向的发展趋势。行业的热点产品多出于应用的需要,行业的热门概念反映着发展的需求。说

数字集成电路如何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说模拟集成电路,说EDA应该如何助力集成电路设计未来不断发

展!现在热门的产品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昨天看到的时讯报道上称行业需要新兴的产品来促进半导体行

业增长率的提升,新兴的产品可能包括:多核处理器、数字电源控制与管理、极亮LED、家庭多媒体网管

平台、移动视频、4G蜂窝……

可能需要补充的是在EDA领域也是充满期待,仿真工具永远不可获缺,而且性能的需求会随着设计复

杂度的提高而提高,而现在系统级设计(ESL)、验证、DFM等领域的算法和软件的研发都是相当热门的。

你认为未来IC热门的应用领域呢?VOIP,IPTV,超强便携移动终端,无线网络通信?……从中我们不妨

猜测下数字、模拟以及EDA的发展机会吧!

另外从职业可拓展的角度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者的职业范围可以比较容易地向系统软件领域衍生,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者可以向板级系统领域衍生,EDA设计者可以向其它应用软件领域衍生。

从行业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或许能帮助你选定方向!

3、自身条件是出发点。现有的知识体系的确是大家考量的一方面。有的人说"我编程不行",有的人说"我

模电考得很烂"……大家都是聪明的人,都有较强的再学习的能力。从保研到工作至少有两年时间,两

年的时间不少了,知识体系可以不断完善。更何况你要考虑的岂只是到工作的短短几年,你还有更长的

一段职业生涯!

同时也是要分配知识学习的步骤的,要考虑下哪些是在学校的这两年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可以在进入

特定的职业岗位后再学习的。对于数字集成电路还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无论面向何种应用领域,许多内

容是交集,这些是作为集成电路设计者必须掌握的。而许多不用应用领域的知识是可以因人而异的。在校

期间,你可以多了解一些应用领域,把握不同应用对自己所从事的设计方向提出的设计要求,思考如何满

足要求。EDA方向的同学则可以从应用抑或设计流程思考对软件功能和性能的需求。我觉得在校其间最好"

打开八方眼界,练精一门技术"!

但是自身的条件的确是值得考量的一点,只不过不要仅仅局限于现在已有的知识。你可以将时间设定

在几年的某个时间之后,你能够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你能与同行以将时间设定在几年的某个时间

之后,你能够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你能与同行中拥有比较优势,从而在行业中立足!每个人都有

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我认为要有自己的特才能在行业中出类拔萃!

最后要清楚,超大所目前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涵盖目前所有的热门应用领域,但这里

绝对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你需要明白这里目前不能提供的,这里简要写一些: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整个流程

是基本完备的,涉及的应用领域是十分有限的(CPU/DSP处理器、密码处理器、可能的音视频处理以及以

处理器为核心的SoC);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我不是很清楚,流程应该基本具备,但会做很多反向的设计工作,

主要从事电源管理相关领域,目前没有射频的研发队伍;EDA方向研究只限于芯片设计中的几块,如形式

验证和OPC/DFM。

研究所不是企业,我们的使命是研究(严boss可能并不完全认同),因此研究所里不可能都做社会热

门领域的芯片。实验室的项目是我们动手的平台,成为你踏入IC领域技术职场的基石。实验室项目所要

完成的目标是一定的,但是完成的过程是灵活的,是你可以掌控的。我希望优秀的人才能够进超大所,同

时超大所现有的资源加上你坚定的信念相信能为书写你未来的成功!

至于像某个方向内的要从事什么环节的工作,考虑和上面类似。至于去公司还是在实验室的问题我就

不谈了!

问一下考电气学院(电路与系统)复试科目的…

07这届原本说C占复试的笔试部分的20%,结果比重远超过这个.数据结

算法要求也不是很高吧.对了,C里面的文件操作据说年年要考的....

按照去年学院公布的考试科目,没有数电的,不过我奇怪了怎么不考数电啊。。。。。还有C的话多难?

算法,数据结构啥的?大伙推荐那本书啊!

看你基础怎么样了.07这届原本说C占复试的笔试部分的20%,结果比重远超过这个.数据结构应该不考,算

法要求也不是很高吧.对了,C里面的文件操作据说年年要考的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49c8dcec72d8b1cad91ece089aa6c637.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4-02 00:32:2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