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道士塔》余秋雨

更新时间:2023-04-02 03:17:33 人在看 0条评论

《道士塔》余秋雨

所有带有你是我的眼的歌-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写妹妹的作文(通用44篇))

1

余秋雨——《道士塔》读后感1500

为大家整理的“《道士塔》读后感1500字”,更多资讯尽在实用

资料栏目!

《道士塔》读后感1500字(一)近日在家闷着甚觉无聊,于是

随手拿起了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叫《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

十几年前的作品。还记得几年前买下次书后草草地读完后[因为那时

正上高中,时间比较紧],只有一个想法:余先生的目光太犀利,嗅

觉太敏锐,思想太独特,竟能写出如此佳作!但近日读后,深感余先

生的不容易,因为他带着我走过了一段很沉重,很空白,也很沧桑的

历史长路,正如余先生在该书的自序中写到的那样:“一落笔却比过

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

于是,我也跟随余先生一起聆听下去,欣赏下去,哀叹下去。

跟随余先生的脚步,一路逼近莫高窟,当我的一只脚刚刚踏进

去时,便感觉到了一股强劲的冲击力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里,我的灵

魂!从一开始的青褐深厚的流一直到很难再到红的流,我们

走过了北魏,走过可隋,直到元代,直到永远。这立体的,极富生命

力的艺术,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的伟大!

莫高窟壁画艺术固然精美绝伦,墨鱼炖排骨的做法 但它的背后,则是中国历朝历

代的兴衰荣辱。我们说艺术的诞生,必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

2

用莫高窟壁画艺术来诠释这句话是再好不过的了。

然而,比莫高窟壁画艺术更让人惊魂不定,更让人感慨,更让

人叹息的是洞窟里的一个隐藏洞穴。因为在这个洞穴里,藏着无法计

数的古物,更藏着中国人的荣耀和耻辱,以画螃蟹 及今生后世无数学者的心

血!让人痛心的是,洞穴所藏古物十之八九都已流失到国外。造成这

一切的,是源于一个道士,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但是,比那个道士

更让人痛恨的是那些用花言巧语,小手段骗取中国古物的外国人。但

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官员是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古物的,可

他们没有,这是因修养 为几千年积累下的劣根性所致,更是两千多年的封

建思想在作祟。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到泰戈尔诗集摘抄 :“偌大的中银器 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

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地说一句:宁肯存放

在伦敦博物馆了!”

我对次话是十二分的赞成。那些古物固然源自中国,但从整个人

类的大环境讲,它却应该是整个人类发展的结晶。再者,雾霾成因 从当时中国

的大环境考虑,那些古物留在中国,我想,到现在还能够给我们的学

者拿来作研究的,应该是少只又少了,更不用提什么“敦煌学”的诞

生了。我一直欧美男歌手 认为,作为古物,要么就让它永久地封存于地下,要么

就必须做到有能力去很好的保护它!如果没有那个能力,而它却又重

见了天日,倒不如把它让给那些有能力保护它的人。所以,对于所谓

的那场敦煌文物的灾难,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呢,最起码我认为,不是

3

最好坏的那种。

不管怎么说,敦煌莫高窟的里里外外,都是一段很沉重的历史,

要我们的任何一代人去承受,都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所以,它需要我

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去肩负,并重新创造魅力奇迹!

《道士塔》读后感1500字(二)敦煌的石窟处于荒山野岭之间,

里面深深地蕴藏了好多。这是中国人玄奘取回的真经的安身之处。但

是当我们自己还没来得及探索的时候,它却已经迷惘地不知所措,才

一头不回地跟那位黄头发,蓝眼睛的淘宝者离开这片土地。

荒凉的沙漠,日落处那一匹匹骆驼,还有那隐隐约约的铃声。

可望不可及,才发现那骆驼身上发着金光的匣子正是慢慢流失的中华

文明。要不是那一无所知的道士,要不是他手中的那把锤子,也许我

现在翻阅的应该是玄奘取经之路之书。哪里是那句句是充满怨恨的,

段段讽刺的道士塔?

我想知道,在莫高窟这充满彩的地方为什么还有位置能容得

下王圆簏之碑。

“他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来一些不高明的当地

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

毁,用泥巴堆起灵官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他所做的一笔一画都是

在中国当时那片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早已残损的躯体上划刀子。中国的文化好比是中国人

的脸,他却无知地在自己脸上毁容,还欣喜地期待着面目全非的样子

吧!

于是在他日日夜夜地辛劳下,片片古文化消失,但不仅这样。

4

宽恕他吧。当时是八国必修二英语单词 联军侵略,而地方政府,官僚败塌,思

想落后,如何保证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先进分子?在经书被流传出去后,

官员心疼运费,使自己错失中国的宝贵财产……“因种种巧合,那里

的经卷的所有权,已被悄悄转移了。”

因为出现了伯乐,但更危险的是他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蓝眼睛

的外国人士,所以称为淘宝者斯坦因,发现了这堆弥漫着浓浓的文化

芳香的经书。只用了三十英镑就“购买”了这二十九箱稀世文物。而

他的翻译是一个中国人蒋孝琬。他是多么热心,可以不顾自己背叛的

支离破碎祖国,可以丢下中国的尊严。他有多么好的口才,余秋雨先

生写道,“斯坦因要蒋孝琬去谈判,用四十马蹄银换回那些文物。蒋

孝琬谈判的结果,居然只花了四块就解决问题。”多好的才智,多好

的口才,好到不如一个会背“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岁小孩,他的三

寸不烂之舌可以烂到没有思绪的发臭的死尸。他把我们当什么了,弱

智吗!

没错。我狠的就是蒋孝琬。如果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像老鼠掰奶

酪一点点掰走运走。那么波斯帝国被谁所灭 野心未泯的侵略者则呢会站在一旁留口水呢?

既然你在投胎时选择了中国这个灿烂的文明古国,而它又哺育了你。

要这样,当初何必选择这里?

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可以恣意地践踏,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肆

意地变卖,那再见了,这位不幸被人唾弃了的婴儿……

在斯坦因死后的墓碑铭文是这样写的“马克奥里尔斯坦因

印度考古调查局成员

5

学者,探险家兼作家

通过极为困难的印度,中国新疆,波斯,伊拉克之行,扩展了

知识领域”他一点没有提敦煌的事。为什么?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受

到了越来越严厉的谴责!但在我认为,我会更同情蒋孝琬,余秋雨先

生说他不知道蒋孝琬的坟墓在哪里。他带着希望而来,但还是一点也

不为人所知!想笑笑不出来。

经书,你们都在哪?我们没有办法,把你主人的遗愿完成,没有

把你们保护好。因为你们出世的时候,中国人还没真正出世。说到底,

我们要成长,要长大。为的就是,保护你们文物,保护人格,保护自

己,捍卫家园。

《道士塔》读后感1500字(三)《道士塔》中的王圆?绝对是一

个愚蠢的角,但正如作者所说,如果让他来承担这段历史,的确是

厚爱他抬举他了,他是一个小人物,他根本担负不起这样的重大的责

任,连替罪羊的资格都不够。但是透过他,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个愚蠢

的政府,一个没落的文化族,乃至一个愚蠢的民族,一种黯淡了的

文化。

偌大的一个民族,竟然让这位酷似农民的人来守卫和呵护敦煌

的宝藏,姑且不论他的文化水平,也不论他的道德操守,一个没有走

出故土,缺乏阅历的人怎么能够对自己的责任和职务认识清楚,一个

不懂得文化的精髓的人,自然就会把文化当成自己的自留地,王道士

够潇洒,够气派,够大方。他不懂文化,但晓得银元,他不懂守护,

却知道奉送,这也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写,一路地送过

6

去,一者见得博学,二者见得大度。

其实王道士也很冤枉,那么多拱手将国土资源送出去的人,都

没有受到谴责,而且堂而皇之地享受着荣华富贵。王道士也很幸运,

至少到今天还有人记得他,也算得上青史留名了。

抛却王道士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不值得我们用大量的笔

墨,花费大量的脑筋,我们道士想问,当时的政府做什么了?地方政

府难道不知道敦煌是一个宝库吗?不知道这是地方文明的标志吗?不

知道子孙后代引以为荣和繁衍生息的骄傲吗?

知道,但没有人考虑这些,官员们都在考虑自己的腰包是不是

很鼓,皇城的关系用什么东西打通,于是捧着金碗的人奉献了自己的

奴颜媚骨,而上官们也名正言顺地享受着地方政府官员的孝顺,于是

一个庞大的腐败系统悄悄地蚕食了这个宝藏,那个王道士即便真的是

一个尽忠职守的豪侠,也会淹没在这样的交易洪流中无声无息直至终

了。

看看余秋雨的描写吧: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更显得悲凉。

冷的是人心,悲凉的是情感。

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

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一个对于文化的失落痛心疾首的人才

会写出这样悲壮的文字。当所谓的冒险家强盗般地盗走属于中华民族

的国粹,一个真正具有民族情感的学者如何能够忍受这样的奇耻大

7

辱。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强取豪夺,这是对文人的蔑视和不屑,这是对

民族的一种戕害。真不知道,这些东西即便放在大英博物馆内展示的

也应该是中华文明和华人的智慧,应该是外族的侵略行径。毕竟这种

文化的姓氏应该是中国。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

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

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

今天的中国更不穷,说句实话,我们可以到世界各地买房购车,

我们可以培育世界各地的品牌,但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名誉,忘记了

自己的产品。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他们敢于吸收世界上任

何优秀的文化,而惟独冷淡了自己的文化,他们可以倾慕时尚任何国

家的时尚,而惟独寻不到自己的时尚,他们可以走出国门为自己的骄

傲,而忽略了自己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有甚者,还把自己打扮成一

个假洋鬼子,对自己的同胞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数典忘

祖。

真的,运走一点东西,不打紧,大不了我们还可以仿制,但运

走了思想和灵魂,文化的土壤就会日渐贫瘠,那时,我们只能是走在

无尽的沙漠中去寻海市蜃楼了。

最怕的,不是丢了的,而是丢过了之后,我们依然在丢失。

8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3409a2534e30f00f59ab4f8cc6ffeb16.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4-02 03:17:3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