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环麟伞
lol怎么不被好友看到-
2023年4月3日发(作者:红玫瑰歌词张碧晨版)
反季节滑子菇袋式栽培技术
滑子菇又名滑菇或珍珠菇,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磷伞属。正季滑子菇生产周期为春季2
-3月制盘(袋)接种,秋季9-11月出菇管理。本项技术所谓的反季
节滑子菇即秋冬季10月下旬—11月下旬制袋,春季4—11月出菇的模
式。目前我县反季滑子菇的栽培数量达2500万袋。
一、反季节滑子菇的生活条件
滑子菇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充分了解滑子菇
的生物学特性,并掌握滑子菇对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
度的要求,对栽培与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一)营养:滑子菇是一种异养型腐生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完全依靠菌丝体从培养基中摄取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作为
自己生存的营养物质。在栽培过程中,以陈旧或发酵的软硬阔叶杂木搭
配为好,松柏树锯沫用量不可超过10%,因油脂抑制菌丝生长。
(二)温度:菌丝生长温度5~28℃,适宜温度15~20℃,反季栽
培时,日平均气温应稳定在5~8℃时开始生产,温度过高容易污染,不
利于菌丝体生长,根据我县气候条件应于10月下旬~11月下旬开始栽
培,此时平均气温基本稳定。
(三)湿度:滑子菇培养料的水份要求在60~65%,含水量过大料
的密度随着加大,透气性不好,易酸料感染;含水量小,不利于菌丝生
长,菌丝灰白,密度差。出菇期的培养基含水量要达到70~75%,空间
湿度达到85~95%。水份不仅是构成滑子菇自身物质的重要成份,还是
新陈代谢吸收营养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光照: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的需求不高,在暗光下菌丝生长正
2
常,但子实体分化和形成期,必须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菇体畸
形、柄细长、盖小、肉薄、质差、黄、适度的散射光(在棚内能看清
报纸的字为宜)是促使子实体早熟丰产的重要生态条件。
(五)空气:滑子菇或其它菌类一样属于好气性真菌,只有在氧气
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果棚通风不学雷锋主题手抄报 良,CO2浓度达到0.1%
以上时,对子实体就有抑制作用,不易形成菇盖,品质差。
(六)酸碱度:培养基中要求滑子菇的酸碱度在5.5~6.5之间。
二、生产设施及用具要求
(一)栽培场地及出菇棚
一个良好的栽培场地是滑子菇正常生长生育的基本条件,反季节栽
培滑子菇主要利用温室大棚做培养室和出菇棚。出菇的好坏,完全取决
于培养室的环境和出菇棚设置(如:通风、光照等)。因此为满足滑子菇
生长发育要求,栽培场所应具备以下条件:⑴保温保湿,不易因受外界
气候条件影响而使温度发生剧烈变化;⑵冬暧夏凉,提高发菌成品率,
延长出菇期;⑶通风条件好,没有直流风;⑷无直射光,但必须有较强
的散射光,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⑸地面不粘、无积水、无秽物;
⑹菇房内外清洁,远离污染物,靠近水源。
(二)灭菌设施:采用蒸气锅炉充气的灭菌方式,可用砖垛打底,
上面使用钢管焊接的简易灭菌锅。
三、栽培技术
(一)配方:粗木屑40%、细锯沬41%、麦麸18%、石膏1%;
(二)拌料: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使用拌料机搅拌,拌料
要均匀,含水量达到60%—65%。
(三)装袋:菌袋通常采用18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采用
装袋机装袋每台装袋机只需7人,装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拌好
3
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②
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不松软;③装袋时不能蹾,不能摔,不能揉,要
轻拿轻放,保护好菌袋;④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立即用胶
带纸粘上。
(四)灭菌:采用蒸汽锅炉充气式灭菌方法,温度达到100℃保持
18~20小时,再闷2小时趁热出锅,做到灭菌彻底,每台锅炉适宜灭
菌量为3000袋。灭菌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将装好的菌袋及时入锅,
合理的摆放。②灭菌时要做到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
温度防止掉温。③烧火时要做到强攻头、保中间、后彻底。
(五)接种:将灭菌完的袋检查是否破孔后,运到接种室冷却到20℃
以下进行无菌接种,接种空间消毒采用气雾盒消毒。接种时要做到①取
菌块的手要干净无杂菌;②掰下菌块要掰成锥形体;祛斑效果好的产品 ③取下的菌块要堵
实菌穴,并略偏大些为好;④每次要将打孔棒用75%酒精消毒;⑤特别
注意接种时间不宜过长,要保持在4小时以内,防止杂菌感染。
(六)发菌:发菌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促
使菌丝加快萌发,定植、蔓延生长,在50~70天之内长满全袋,并有
一定程度的转,为出菇打下基础。
⑴培养室条件控制
培养室温度的控制要以袋温来调节,袋温控制在10℃~15℃左右,
滑子菇菌丝生长快、健壮。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注意通
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氧气;暗光发菌,菌丝洁白,长
势旺。菌袋在培养室内呈“井”字形堆放。
⑵管理措施
滑子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每
阶段占有的时间,菌落形态与生理特点均有差异,应根据每个时期的特
4
点进行管理。
①菌丝萌发定植期
调节室内温度10℃~1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并且结
合通风管理。尽量做到恒温养菌,经常检查菌垛,发现有杂菌的菌袋要
及时防治。
②菌丝生长蔓延期
菌丝萌发定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调节室内温度15℃~20℃,
加强室内通风管理,发菌期间可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进行刺孔增氧,当菌
丝生长缓慢,边缘纤细、颜发黄时可进行刺孔补氧,在菌丝外边缘向
里1.5cm处刺6~8个,孔深1~1.5cm。如果菌袋装的较松或含水量
偏低的可不刺孔。
③发菌成熟期管理
当菌袋发满由白逐渐变成浅黄的菌膜,这表明已达到生理成熟,
进入了转后熟阶段,完成转大约需10天左右。菌袋发的好坏会直接
影响到是否顺利出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
(七)出菇管理
菌丝已长满整个培养袋并逐渐转为浅黄,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行
出菇管理。用消毒过的小刀割开菌袋两端露出培养基,把菌袋摆成“井”
字型,每层2~3袋,垛高不超过1米。休菌24小时后可进行喷水管理。
喷水时要求喷水量不可过大,最好以雾状水为主,每天喷2~3遍,增加
棚内空气湿度达85%~90%,这样管理7天左右可出现菇蕾。出菇后要
减少喷水次数,以做到少喷水为原则,调节相对空气湿度80%即可,另
外要加强棚内通风,以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要。
(九)采收
当菇体成熟时(根据收购标准定)停水及时采收,采收应以不留菇
5
柄在培养料上,不伤菇袋为宜,采完头茬菇后,停水2~3天,使菇棒上
的菌丝恢复、积累养分,使菇袋含水量达到70%,空气相对湿度达85%,
加强通风,拉大温差,促使二潮菇形成。
四、滑子菇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常见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原则。
(二)常见病害及防治
1、常见病害:主要有绿木霉、青霉、根霉、红曲霉、黄粘菌胡桃
肉状菌等霉菌。
四、滑子菇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常见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常见病害:主要有绿木霉、青霉、枕头打一成语 根霉、红曲霉、黄粘菌
胡桃肉状菌等霉菌。
总的预防措施:(1)切实搞好环境卫生,作好菇棚、地面、工具、
器具消毒。(2)严防培养料带菌,必须做到灭菌彻底和无菌条件下接种,
接种时必须在低温、无菌条件下进行。发菌时适温培养,最高不超过
25℃,并加强通风。(3)菌种使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适龄良种。凡退化
种、老化种、杂菌污染种均应淘汰。(4)培养料中,按比例添加麦麸、
石膏等营养物,不宜过量。(5)对出现病害的菌袋,不提倡使用农药,
可通过温度、湿度及通风来控制,当病害面积超过2/3,并且较严重时,
可进行掩埋或发酵后生产草腐菌。
1、绿霉(木霉),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
①侵染症状:菌落初为白,后转为绿或深绿。主要发生在播
种以后的菌种块上(尤其麦粒种)和老根上。木腐菌代料栽培中,由于
灭菌不彻底和消毒不严格,种块上和料面上均易发生。木霉菌常产生毒
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
②发生条件:绿霉适应性广,无处不在。分生孢子靠气流和水滴进
行传播。在高温、高湿和基料偏酸的条件下,很容易萌发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和定植。
6
③防治措施:一是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二是木腐菌代料栽
培时,严格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提高冷却室的无菌程度;使用优质菌
种,增强生物优势和抗逆性;严格控制麸皮,尤其是玉米粉的用量。三
是污染点小于2厘米的可将其割开,让污染料在空气中干燥,使绿霉不
再扩大。
2、青霉,青霉菌通常条件下为腐生菌,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寄生
致病的能力,引起滑子菇等子实体病害。
①侵染症状:初期料面出现白绒毛状平贴的圆形菌落,随着分生
孢子的大量形成和成熟,菌落颜由白转变成绿、蓝、蓝绿或
青绿,外围常有白菌圈。
②发生条件:青霉菌分布极为广泛,是实验室、菌种室和菇场的常
见杂菌。在食用菌栽培中,常污染料面,出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
菌斑。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喜微酸性环境。以分生孢子在空气
中进行传播,使原料和相关环境带入杂菌,从而造成青霉污染。
③防治措施:一是搞好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换气,防止
青霉发生和蔓延。二是参照绿霉防治方法。
3、毛霉,谷称长毛菌,可危害各种食用菌。
①侵染症状:初期长出灰白、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并迅速生长
蔓延,很快形成交织在一起的棉絮状菌丝;后期从菌丝丛上,形成许多
黑小颗粒,即孢子串。凡试管、菌瓶内充斥整个空间的带有黑点菌丝
用的杂菌就是毛霉。
②发生条件:毛霉多出现在畜粪和各种禾秆残体物上。孢子靠气流、
水滴传播。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通风不良的环境易发此菌。
③防治措施:一是搞好环境卫生;二是培养料要彻底消毒,并防棉
塞潮湿。三是代料栽培中,原料要晒干,降低杂菌基数,配料防过湿。
4、根霉,又名匐枝根霉、黑根霉。
①侵染症状:根霉菌丝无隔、无、有假根和匍匐枝。初期菌丝平
贴基质表面,后期在基质表面形成混有黑孢子囊的霉层。这是它的典
7
型症状。
②发生条件:自然界生长在粪便和土壤中,适应性强,孢子靠气流
传播。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由于没有气生菌丝,
扩展速度较毛霉慢,范围也较小。
③防治措施:同毛霉。
5、曲霉同毛霉和根霉一样,也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杂菌。
①侵染症状:不同的曲霉种,形成不同颜的菌落,黑曲霉的菌落
呈黑或黑褐;黄曲霉的菌落呈黄至黄绿;烟曲霉呈灰绿;红曲
霉呈深红。
②发生条件:曲霉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有机物上。曲霉主要利
用淀粉。在含淀粉质量大的培养料上容易发生此菌。高温、高湿和通风
不良是主要诱发条件。
③防治措施:同毛霉。
6、粘菌
①侵染症状:粘菌形态为粘液状物,有粘手感觉,稍提起后即呈网
状。其颜有黄、黄白、绒白等。呈半流体状伸展,前端不规则,
后端呈网络状。有时形成不定形的高达几厘米的隆起状。粘菌主要为害
菌丝体。
②发生条件:粘菌一般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枯草、残叶和朽木上,
通过孢子和水来传播。在食用菌和菌丝和杂菌混生的部位,由于高温高
湿的环境条件,粘菌往往乘机侵染和发作,生长迅速,并产生臭味。
③防治措施:一是首先搞好场地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杜绝污染源。
二是防止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三是防止用污水喷雾保湿。四是一
旦出现粘菌,应及时消除掉。感染部位用喷灯火烧,然后挖走烧毁,或
埋入土中,并用石灰粉掩埋。五是也可用消毒盒粉末或石灰粉撒施污染
处,抑制粘菌生长。或将严重的盘或袋在太阳下曝晒1-2天,待粘菌干
燥后再进行出菇管理,但注意多通风降温。
(三)常见虫害及防治
8
1、菇蝇,又称蚤蝇。
(1)形态特征:幼虫为白半透明的小蛆,头尖黑,尾钝。比菇
蚊健壮,爬行很快,常在堆肥表面急速地爬来爬去。
(2)危害特点:幼虫吃食菌丝体,造成上面的子实体死亡。还可在
菇柄中挖洞穿孔,一直钻到菇盖,使其失去商品价值。成虫可携带病原
菌和螨类充当病虫害的传播媒介。
(3)发生条件:菇蝇多滋生在粪便,腐烂瓜果等环境中。卵、蛹、
幼虫通过培养料进入菇房。成虫则从周围环境飞入菇棚(房)。菇蝇发育
速度取决于温度条件。在24℃时,整个生活史(从卵到蝇)为14天。
(4)防治措施:一是由于受菇和菌丝香味的吸引,菇蝇可以从很远
的地方飞入菇房。所以菇房(棚)通气孔要设防虫网。二是成虫有趋光
性,菇房内尽量不用灯光。并于傍晚时在透光薄膜处安装诱杀虫板。
2、菌蚊亦叫菇蚊、菇蚋。
(1)形态特征:嗜菇瘿蚊成虫微小,体长0.82~1.17毫米,头小,
触角念珠状。
(2)为害特点:幼虫可生活在料内,取食菌丝体及培养料的养分,
影响发菌和出菇。可把菇蕾基部菌丝吃掉,造成菇蕾萎缩死亡。为害轻
微时,幼虫爬上菌柄和菌盖上取食,留下许多虫蛀伤痕或条纹缺刻;在
子实体生长期,大量的幼虫集于菌柄基部或菌盖与菌柄的交接部,使
被害处呈桔黄,影响菇体外观和商品价值。
(3)发生条件:幼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生活环境。正常情况下,每一
条幼虫为成音标怎么学 一条“母虫”、幼虫在出生一周内即能产12~20条“子虫”。
在25℃下3d~4d可生一代。温湿度与食料等条件适宜时,短期内可使
虫口数猛增,造成严重危害。
(4)防治措施:同菇蝇。
3、菌螨。危害食用菌的螨类很多,统称菌螨,又叫菌虱、菌蜘蛛。
螨类繁殖力极强,一旦入侵,危害极大。
(1)形态特征:螨类个启脾口服液 体很小,成螨的体长仅有0.3~0.8mm,分
9
散时难发现。集中成团时有黄褐、白、肉等不同别。
(2)危害特点:螨类取食菌丝,使菌丝萎缩、变以至消失,造成
栽培失败。菌种感染螨类后,使菌丝稀少,退化,降低活力,进而侵害
菌床。螨类也可蛀食子实体,造成减产和质量下降。
(3)发生条件:螨类主要来源于培养料、畜禽粪、棉籽饼、菜籽饼、
枯枝烂叶、米糠和麸皮。也能吸附在蝇、蚊等虫体上进行传播。在潮湿
房间能沿着瓶壁粘附料侵入种瓶。
(4)防治措施:一是培养室和菇房要远离粮库、饲料厂、畜禽舍,
杜绝虫源侵入。二是菌种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三是可于晚上用烤香
的肉骨头放置有螨的菌盘上,待螨爬上后,再放入100℃的开水中烫死。
四是也可将菜籽或瓜籽,炒香研碎,用布包上放置有螨的菌盘上,待螨
爬上后,再放入100℃的开水中烫死。
4、线虫。
(1)形态特征:线虫是一种无线状的蠕虫,体型极小,体长仅
1mm左右,肉眼看不到。虫体多乳白,成熟时体壁可呈棕褐。
(2)为害特点:线虫吸食菌丝体后,使菌丝萎缩死亡而出现“褪菌”
现象;若出菇早期受到线虫危害,菌床上常常出现局部或小菇不断大量
萎缩、腐烂、死亡的现象,严重时形成无菇区;较大子实体受害后,长
势减弱,颜发黄变褐,并发粘,腐烂死亡,并散发出刺激性的臭味,
这是线虫带进去的细菌发生的腐败效应;线虫侵害菌床后,培养料往往
变湿、变黑、变粘,导致菌丝萎缩死亡。
(3)发生条件:线虫主要栖息于土壤和腐烂料中。在闷湿、不通风
的条件下大量发生。培养料堆温不高、湿、粘、臭时,容易发生线虫。
菇线虫耐干旱,存活可达3年之久。在床架栽培中,线虫经常潜伏在床
架材料中,可以连季传染。另外使用工具和昆虫也可携带线虫进入菇床。
(4)防治措施:1、菇房巴氏消毒,室温60~65℃,时间一小时
左右。2、线虫耐高温能力很强,防止高温时播种发菌。出菇温度控制在
15℃以下可以制止扩大蔓延。
10
5、蛞蝓是危害食用菌的主要软体动物,俗称鼻涕虫。
(1)蛞蝓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砖、石块、枯枝烂叶和杂草中,晚上
出来取食各类食用菌子实体。使受害的幼菇或耳芽不能发育成子实体,
或在子实体上造成许多缺刻或凹陷斑块,并在爬过的地方留下粪便和白
的粘液带痕,是菇、耳失去商品价值,造成减产和质量下降。
(2)防治的主要方法:用1%食盐溶液喷雾驱除,人工捕杀;在蛞
蝓经常出没地喷施5%来苏儿或石灰水或20%硫酸铜等喷杀。
总的防治措施:(1)搞好环境卫生,菇根、烂菇及废料要及时清除,
并远离菇棚。(2)菇棚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杜绝虫源。(3)
菇棚内经常撒石灰粉,以灭菌杀虫。(4)出菇以后只能使用生物制剂或
采用黑光灯、黄板、防虫网、灭蝇灯等诱杀办法除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