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西岭-有1吗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华为路由器地址)
感动中国人物榜样事迹5篇
感动中国人物榜样事迹篇1
方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陈陆提出的3个愿望:提高待遇水平、改进老旧装备、
建立乡镇消防站。如今,前2个愿望已基本实现,第3个愿望却成了陈陆的遗憾。
“教导员在建立乡镇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详细的规划。”方锐说,
陈陆之所以这么想建乡镇消防站,是因为龙桥镇的一起火灾。
,庐江大队接到龙桥镇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里着火,接连烧了附
近5户人家。大火被扑灭后,一名村民气愤地对陈陆说:“你们消防队在干什么?
这么长时间才来!”陈陆立即道歉,见这名村民仍然气愤不已,他让这名村民坐
上消防车,并告诉他消防车里的水已经打完,现在是空车回消防队,看看需要多
少时间。结果空车归队用了40分钟,而这名村民也发现,陈陆他们从接警到到
达现场,用时约45分钟。事实摆在眼前,这名村民沉默了。同样沉默的,还有
陈陆。方锐说,这件事之后,教导员最大的想法,就是_年一定要建2个乡镇消
防站,一定要解决第一时间扑火的问题。
说干就干,陈陆和方锐立即相关部门协调,着手建设龙桥镇特勤消防站,
并为盛桥镇、罗河镇、乐桥镇、白山镇的派出所采购了4辆消防车,作为消防执
勤点。庐江县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54公里。庐江大队在中间,但要到达远一
点的乡镇,需要1小时左右,对处置初期火情极为不利。
3月,陈陆和方锐代表大队跟政府协调,在汤池镇和同大镇建2个乡镇消防
站。“教导员利用乡村学校、卫生院等老旧或废弃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够十来
个人住,能停放2辆消防车。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站能第一时间处置。”方锐说。
8月和10月,同大镇、汤池镇2个消防站分别投入使用,覆盖10个乡镇。
至此,庐江县17个乡镇只剩7个未纳入乡镇消防站覆盖范围。
“如果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建好,现有的庐城是主站,龙桥、同大、汤池是分
站,正好对整个庐江县实现全覆盖。”方锐说,陈陆设计得很周密,下一步他还
想把同大、汤池2个乡镇的消防站升级为二级消防站,下面再覆盖乡镇消防站,
“可惜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改制后,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地。在如此困
难的情况下,陈陆要建立乡镇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劲峰说。对此,
刘书虎深有体会。“陈陆建立乡镇消防站是从零开始,要沟通的部门太多,困难
重重。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对地方众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觍着脸让我相
关领导协调。”刘书虎说,陈陆告诉他,要干一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章
传友要到魏岗村工作时,陈陆叮嘱他牢记入党誓词,做的事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
份,并让他多了解贫困户的情况。
一段时间后,陈陆向章传友问起贫困户的情况。章传友告诉他,有一户贫困
户养殖土鸡,销路不太好。后来,陈陆用自己的钱,买贫困户的鸡和蛋,却始终
不让章传友告诉贫困户。“陈陆说要帮忙投资商,他牺牲之前,我们还一起谋
划这些事。”章传友说。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洪水带走了陈陆,也带走了许多他未完成的心愿。母亲
再也不能在生日时收到儿子送的玉手镯,妻子办的海洋馆年卡一次也没去,儿子
也收不到爸爸亲手送给他的玩具消防车了……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
殡仪馆内,照片上的陈陆笑容温和、眼神坚定。刘书虎说,他们想为陈陆塑
一座雕像,然而当他看到庐江人民自发穿上白衬衣、黑裤子,送英雄最后一程,
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在陈陆的灵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陈陆的战友们像陈陆
一样仍然奋战在抗洪一线时,他知道,陈陆在人民心中、在这块土地上已经铸起
了一座丰碑。
感动中国人物榜样事迹篇2
何以想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着初心教书育人,守护者孩子们的
一方天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名字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
中,他是我们的时代楷模,也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就是张玉滚同志。
2月18日晚,观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从
始至终,我在观看中一直是眼含热泪,那些感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尤其
是在看到张玉滚老师的感人事迹后,更是感动不已。
张玉滚老师,是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村的小学校长。黑虎庙村位于伏
牛山深处,四面山环抱。恶劣的环境,阻断了贫瘠的大山与外面世界的联系。
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却打造出了一位平凡英雄,张玉滚老师在这里摸爬滚打了十
八年。从二十一岁到三十九岁,他的最美年华都在这所山乡小学度过。十八年的
坚守,源于对家乡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十八年的山乡教育,让他练就了一身全能
工夫。他可以抄起勺子给孩子们做饭,可以拿起粉笔在三尺讲台授课,可以拿起
针线为孩子们缝补衣服,可以打开药箱为孩子们看病。为了山乡的教育,他大学
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还动员妻子辞去工作来学校食堂给孩子们做
饭。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他十八年如一日,成了学校最坚实的堡垒和后台,十八
年,他培养出了22名大学生。十八年来,他让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用
大山做教材,教给孩子们一个理念: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竭尽所能,不气馁,
不放弃,为山乡的教育托起了一个灿烂的明天。
在流着眼泪看完短篇之后,我又百度了关于张玉滚老师的一些事迹。这个看
似沧桑老成的憨厚男人,用他的朴实,温暖,坚毅演绎了什么是师爱,什么是师
魂。
人心浮躁,在太多人都在为金钱疲于奔命的时候,张玉滚老师最初的代课工
资只有80元,却仍然坚持留在了学校。在我们抱怨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山乡
的学校更是破败不堪,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从山外挑进学生的课本和文
具,付出的艰辛可以想象。在我们遭遇挫折患得患失的时候,张玉滚老师为了教
育,失去了他仅仅九个月大的女儿,可是,他仍然选择留下来。他的肩膀,背过
扁担,背过上学的孩子们,背起的是希望,送去的是温暖。这一切都源于爱,对
教育事业的爱,对改变山乡贫穷面貌的信念和执着,对孩子们美好明天的期盼。
这种大爱,这种行为和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我们是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也把爱孩子当成自己教育的信条。可是,在物
欲横流的今天,在教师也不能坚守初心的今天,张玉滚老师的事迹荡涤了我们心
灵上的.尘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他那种无私奉献的行为,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学习的标准。我们除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之外,更
需要做的是加强师德的修养。我们要学习他不忘初心,为人师表的价值追求,学
习他静心育人,心怀大爱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不畏艰辛,努力进取的优秀品质,
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感动中国人物榜样事迹篇3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
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
到,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
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
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
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
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
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
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
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
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
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
好。
感动中国人物榜样事迹篇4
1939年出生的郁期青已经将近80高龄,从一名江南书生到成为千里跋涉的
测绘者,从1956年进队到1996年退休,40年的测绘生涯,他的足迹踏遍昆仑
山、祁连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里,并随着1965年底中科院开始组建科学考察
队考察西藏,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全程参与珠
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和团队成员成功登上海拔7050米的北坳顶部,首次自主
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向世界公布珠峰的精确高程为海拔8848.13米,打破
了长期以来为外国垄断的珠峰科学勘测。
在荒凉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险峻的高山、苍茫的荒原,他亲身经历了生死
相依的战友,因雪崩坠崖、沙漠干渴、突发疾病、土匪袭击等等原因,为测绘事
业献出年轻美好的生命。长期极高山区的野外作业,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那次
珠峰测量从北坳下来,因为又连续爬过几座雪山,严寒缺氧体力透支太多,他从
重感冒转成肺水肿、胸膜炎并发症,体重由141斤下降到70斤,在医院抢救治
疗了200多天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也从此落下了动脉硬化、胸膜粘连的后遗
症。
老先生平时乐观开朗,很乐于聊天,朋友圈玩得也很熟练,还常常拿出过去
的老照片分享给大家看。惟有当我们夸他身体状态好时,他回了一句“里面都是
问题”后,像是回忆起什么似的,停顿了一会,勉强笑了笑说,还好。
感动中国人物榜样事迹篇5
2月3日,农历初七,立春万物生。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麦田无边地绿着,一如“平民英雄”王锋的精神之光,
在中原大地蔓延与传承,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英雄王锋,走了!在南阳的那场大火中,王锋舍己救人,义无反顾地三次冲
入火海。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
四方捐助,仍没留住英雄。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英雄王锋,还在!立春时节,大河报记者回访英雄身后事。他的“善良基因”
在儿女身上得以传承,他的“侠肝义胆”在四乡八邻得以弘扬,他的“舍己为人”
已从中原腹地感动整个中国。
昨日上午,记者从南阳市委宣传部获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锋,
荣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将于今晚8时在央视一套首播,2月
9日央视新闻频道9时30分重播。
[回忆]
即便再回那天她还是“拦不住丈夫救人”
潘品清楚地记得,她的丈夫王锋,已经离世120多天了。
为方便女儿上学,潘品在南阳新租了房。这里距丈夫“火海救人”的地方不
远,但潘品几乎再也没有回去过,那是一段不愿启封的回忆。
去年5月18日凌晨,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楼上住了25口人。
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卧室正对着的一楼大厅内浓烟滚滚,停放
的10多辆电动车熊熊燃烧。
“失火了,救人啦!”呼救的同时,王锋抱起10岁多的女儿,冲到了楼外。
第一次冲进火海,王锋先到一楼北间的卧室,护送出妻儿。
第二次冲进火海,王锋救出一楼东间的一名托教老师和两名学生。
火更大了,烟更浓了。
可是王锋没有犹豫,他迎着烈焰和浓烟,第三次冲入火海。这次,他跑上二
楼、三楼,使劲儿地敲打邻居房门:着火了,着火了!
几分钟后,再次冲出火海的王锋被烧成了“炭人”,他赤脚跑到近百米外的
张衡路口倒下,留下一串带血的脚印。
全楼的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10月1日,王锋因多
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在丈夫离世后的日子里,潘品曾假设了无数次,“如果那天我拦住他,现在
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说完,潘品又自言自语:没用的,我知道我拦
不住他,看着大火不救人,就不是他了。
[梦想]
孩子们长大了想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王锋9岁的儿子王玉金,梦想是长大了要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怎么才能成为“爸爸那样的人”?王玉金低着头,沉默。片刻,他抬起头回
答:帮别人修电视机、修电脑、修电动车——这些都是王锋曾经常做的。
“不管多累,不管在干啥,只要别人开口求助,王锋总是搁下手中的活就去
帮忙。”潘品说,她总能在儿子身上到王锋的影子,善良又细腻。
采访中,儿子依偎在潘品旁边。当谈起丈夫时,一向坚毅的潘品忍不住落泪,
王玉金赶忙伸出小手,轻轻地给她擦了又擦。
儿子帮自己擦泪的小动作,让潘品心疼又感动,“俩孩子长大了,更懂事了”。
“昨天晚上,我还帮妈妈用盐水热敷腿。”年前,潘品意外遭遇车祸受伤,
每晚要用盐水热敷两三个小时。王婷说,能帮忙照顾妈妈,她很开心。
“女儿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成为一名教师,第二个是成为一名外交官,第
三个是成为一个科学家。”
在“感动中国”候选人物投票时,王婷认真看了每一位候选人的事迹。她多
了一位偶像: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她央求妈妈到北京录节目时,一定
要和偶像合影。
1月15日,潘品到北京录制《感动中国》时,见到了潘建伟,顺利帮女儿
完成了心愿。得知王婷对科研感兴趣,潘建伟的助手专门电话联系上潘品,“他
要了我们的地址,说潘教授想给孩子们寄些科普读物”。
两个孩子的变化和成长,是潘品最大的欣慰。把两个孩子抚养成才,也是潘
品最大的希望。
今年过年,女儿王婷给王锋写了信:“爸爸,我们过年了,我会照顾好妈妈、
弟弟和奶奶,好好学习,不惹妈妈生气。”弟弟紧跟着写道:“爸爸我想你了,
我会好好学的,我会保护一家人的……爸爸我爱你。”
[期许]
新租了房子她的名字改成“希望”
潘品娘仨在南阳新租住的屋子,收拾得温馨、洁净。女儿王婷在屋里养了十
多盆花草,阳台上的一盆水仙长了半米高,一串串米白的花,吐着芬芳。
客厅里放着两张小书桌,将近两米高的四层书架,塞满了孩子们的书。客厅
电视机旁,最显眼的位置贴着两张“奖状”。
一张是属于女儿王婷的“学习标兵”奖状,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王婷拿
了全班第一。一张表彰潘品是“优秀家长”。
新的一年,潘品把昵称改为:希望。
名字孕育着两层含义,一层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坚强、振奋,担起家里的责
任。另一层含义是,希望能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才,为社会做贡献。
关于未来,潘品也有了新的打算,她想继续当老师。这不仅是潘品的梦想,
也是她选择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帮助我,我不知道该怎
么回报。”潘品觉得,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爱传递给孩子,这也算是一种感恩。
出租屋的鱼缸里,4条红的小金鱼结伴相游,自由自在。“这4条小金鱼
代表着王锋、我、儿子、女儿,我们一家四口人永远不分离。”潘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