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结局
led舞台大屏幕动态背景视频-
2023年2月21日发(作者:跳绳比赛活动方案(精选7篇))
“人不可貌相”说的是谁?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
本文导读:这个人与孔夫子有关,想不到孔圣人也会“以貌
取人”吧。
最早的记录是在《韩非子·显学》中,原文如下:
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
行不称其貌。…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所言孔
子以貌人自嗟失误之事,后世相学家常引为相形必须同时相
德的例证。
这段话其实就是说孔子以貌取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复
姓澹台,名灭明的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长
相跟常人不太一样,不是帅出了宇宙,而是面貌丑陋。据说
长得“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自然就不怎么
招人喜欢。
所以,当他去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虽然为了信守自己“有
教无类”的理念没有拒绝他,但就是不上心,总对他爱答不理,
让人家坐冷板凳。澹台灭明被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态度深深地
伤害了,然后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孔子,并开始了漫长刻苦
的自学历程。
以貌取人的孔子没把澹台灭明当回事儿,但是他非常喜
爱的弟子子游却对澹台灭明颇为欣赏。子游从武城宰任上回
到曲阜看望孔子时,孔子问他:
“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就借机赞美了澹台
灭明的高尚品格:“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
至于偃之室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事从不投机取巧走捷径,没有公
事从来不到我屋里来。”但固执的孔子依然不为所动。做人
还是得自强乐观,毕竟野百合也有春天,这不人家澹台灭明
可不是玻璃心。
澹台灭明自学成才后,独辟蹊径,南下吴楚游历讲学,
积极传播儒家学说。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
地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厉害的是当地跟从他
学习的有三百多人。
最后几十年如一日他为江南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的名气因此也传遍了当时的各个
诸侯国,成了大名人。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后,幡然悔悟,
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以
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凭语言判
断人,看错了宰予)。宰予是谁?宰予就是白天光明正大地在
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的哥们。
除了这个有名的典故之外,还有一个与爱情相关的故事。
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记载:"人
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学中指看相不能只看相貌,
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
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说的可不是恶霸强抢民女的狗
血桥段,也不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浪漫缠绵的老戏码。
说的是才女莘瑶琴和秦重那一代人在小时候,因战乱而
孤身流落临安。莘被骗沦落烟柳之地成了花魁,改名王美娘,
少年遭强暴,被迫卖身。秦重则过继油店朱姓,成了卖油郎。
俩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但都是社会的底层。他们之间按
理说不会发生任何交集,可王美娘长得人如其名,身为花魁
的她自带招花引蝶的属性。不管有钱的没钱的都想一睹芳容,
当然能一吻芳泽就更好。
食性也,做小本经营的卖油郎秦重,也不过是个扔进
人中就不着的汉子,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颜娇丽”。内心
蠢蠢欲动,竟然不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省吃俭用,辛苦积
攒才得的十两银子,作为一夜“花柳之费”。
费用够了,自是能陪花魁一宿。奈何花魁王美娘喝大了,
老实人秦重虽然人长得不咋的,但并没有趁人之危“捡尸”。
事后王美娘十分感激并给了他双倍嫖资。
事实上秦重是了解到王美娘也是从汴京流落到临安的
人,便不觉“触了个乡里之念”。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
汪。并为王美娘“落于娼家”而感到“可惜”,才表现了与一般
王孙公子的寻花问柳行径有所不同。
一年后王美娘遭到福州太守八公子羞辱,流落民间想要
自尽,幸而秦重出手相助。为报答秦重的救命之恩,王扬言
非君不嫁,并用私房钱为自己赎身。嫁秦后遇投靠油店的失
散父母。秦重后也遇到了自己的生父,改回原姓,结局皆大
欢喜。
秦重与王美娘之间实际上已越出嫖客与的关系。秦
重无钱无貌,王美娘有才有貌,是世俗眼中典型的“一朵鲜花
插在了牛粪上”。
可秦重身上的特质并不是一般人都具有,就他没有被
心蒙眼和对美娘的出手相救,尊重和爱护妇女的人格就足以
获得了美人心。所谓“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
真爱从来都是不按套路出牌。
喧嚣世俗,总有的东西是金钱所不能强买的。金钱也好,
外貌也罢,或许不少人对这两样东西趋之若鹜,自然也有人
对之嗤之以鼻。但世人千万种,各有不相同,对金钱和样貌
的追逐不能一票否决,毕竟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只是希
望人人都能保留内心最纯净的一角,至少不会因为自己的外
貌而自我放弃,更不会因为他人的长相而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