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药学论文范文参考10篇

更新时间:2023-02-21 09:52:11 人在看 0条评论

药学论文范文参考10篇

实践报告总结800字左右-


2023年2月21日发(作者:国庆节放假通知怎么写(通用15篇))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一:中药医治包块病例分析

盆腔炎性包块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损害广大妇女的

身心健康,西医抗菌素往往不能完全奏效,中医本病有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我们自制盆腔炎性包块经验方口服加

灌肠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11年8月年我们病房及门诊病人,根据病史、

症状体征及检查,收治了确定为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属湿热

瘀结证病人64例。均有性生活史,病程半月~5年,以上64例病

人按入组序号随机分位为两组,为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

疗组年龄18~53岁,平均(35.40±9.3)岁,b超显示包块(4.5×

4.6×3.1)~(11.2×7.0×4.6)cm3,对照组年龄19~52岁,平均

(34.43±8.7)岁,b超显示包块(4.4×4.7×3.2)~(10.7×6.8×

4.9)cm3。两组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

可比性。

1.2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妇科学》[1]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主要证候:低热

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胀痛,拒按,检查有包块,痛连腰骶,

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黄或黄白相

欢迎下载

2

间,质黏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黄,舌质偏红,

苔黄腻,脉细弦数。西医诊断依据[2]:有盆腔炎病史,有急性期

表现的病人有使用抗菌素7~14天后,盆腔炎性包块不消改用中

药,或有低热,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白带多,妇检扪及

宫颈举痛,子宫固定压痛,子宫周围扪及边界不清包块,压痛,b

超下子宫上方或后方、左右两侧可见包块囊壁光滑,边界清晰或

不清囊性的无回声区,输卵管积水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

粘连,盆腔有积液。

2方法

2.1组

自拟中药内服方:红藤15g,败酱草15g,紫花地丁15g,赤芍

10g,丹皮10g,桃仁10g,皂角刺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

三棱10g,莪术10g,地鳖虫10g,生薏苡仁20g,炙没药10g。水

煎服,每日1剂,每月连服2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3

个疗程。自拟中药灌肠方:红藤30g,败酱草30g,紫花地丁20g,

赤芍15g,丹皮15g,皂角刺15g,炙乳香15g,炙没药15g。将上

方浓煎至100ml,温度在39~40℃,装入灌肠袋中挂于输液架上,

病人侧卧,肛管插入肛内10~15cm,调整滴速60~80滴/min,

30min滴完,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至次晨。每日1次,自服中药首

日起连用1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续3个疗程。

2.2对照组

口服抗妇炎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连服20天为1个疗

程,经期停服。并用康妇消炎栓纳肛,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

程。连续3个疗程。

欢迎下载

3

3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拟定:痊愈:症状、体征及

检查包块消失,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检查包块缩小2/3以

上;有效:症状及检查均好转,包块缩小1/3以上;无效:症状、体

征、检查均无改善。

3.2结果

3个疗程后,根据症状、妇科检查、b超前后对比观

察,组痊愈22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

愈1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9例。两组t检验有显著差异。

p关于中药学的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中药带教学习分析

1传统中药带教方式

目前,药库的高资历药师经长期积累,充分利用眼观、鼻闻、

口尝、手感和耳听以鉴别药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起来,并以传

统的带教方式传授给学生:

1.1自由跟带方式

自由跟带方式是目前普遍的带教方式,主要是在保证药库日

常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采取让学生自行到中药格斗中认药,

引导学生在认药过程中熟悉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这种方式学习

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

1.2集中讲解式

集中讲解式主要由带教老师按实习安排事先准备好实习内

容,再将所有实习的学生集中起来以授课的形式讲解。这种带教

方式由于需要组织较多的人员和占用一定的时间,安排讲解的次

欢迎下载

4

数和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接受有限。传统的带教主要为师承方

式,能够有效地继承经验,但也有效率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

信息更新慢等不足,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如

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是

现阶段药库带教所面临的问题。

2循证医学带教方式

2.1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个人临

床经验的基础上,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的发展中获取最新、论

据强度最高的证据,以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循证医学实践

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步骤:①把所需要的信息转化为一个可回答

的问题;②查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最佳证据;③严格评估证据真

实性和推广应用性;④把严格评价的结果与临床经验、病人的生物

学特点、价值观和个体情况相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⑤评价

执行①到④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并尽力去改善它们以便今后更好

地应用。在现阶段,借助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带教可以克服传统

带教中信息更新慢、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不足。

2.2在传统带教方式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探索

在充分应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基础上,尝试运用循证医学思维

方法进行实习带教。在传统带教中运用循证医学的观念进行教学,

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树立循证医学观念: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

与传统医学教育不同,它的核心内容是大量查文献,这必须依

托于网络信息化工具,也是现代学生所擅长和乐于接受的手段。

②训练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实习学生通过传统的自由分散式学习

欢迎下载

5

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充分

利用图书馆的药学图书资源和互联网上的药学文献资源,根据所

提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检索策略,搜索众多的数据库,收集大量

的研究证据,再评价这些证据的作用,并解决实际问题。③循证

医学思维方式要与传统的带教方式相结合:传统带教方式在培养

中药师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的有

效补充,其目的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实习学生如何学习,有助

于激发实习学生的内在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医学观及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

式,避免在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管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学习,使他们

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从死学转变

为巧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

识,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3讨论

中医专业的临床中药学实习带教是实习学生与中药材实践亲

密接触的很好机会,通过中药的实习,能通过眼观、鼻闻、口尝、

手感和耳听来了解中药,传统的中药实习方式注重于日常经验的

师承,但对于中药日益发展的信息不大重视,如对中药的来源、

药用部位、不同炮制品种、中药的用法、用量等每年都有大量的

信息在更新,如何吸收应用这些信息往往被忽略。通过循证医学

思维带教,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发散式查文献,遴选总

结资料,学生的实习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对掌握知识的

方法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对中药实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信心增加。

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引入中药带教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带教老师

欢迎下载

6

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完善质量评价工具和技术方面,

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

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比较困难[3]。由于在收集和评价都没有统一目标,有时候到的

文献资料比较偏向于某一方面,内容较单一,在这过程中,需要

加强注意干预,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习实践中,笔者只是

引入了循证医学的方法,未能严格执行其评价程序,在系统评价

和分析方法上,还有许多技术和方法需要认真的学习。如多个对

照组临床试验的分析方法,倾向性评分等。虽然相于传统的粗放

式带教,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提

高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带教工作。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167694433112252.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2-21 09:52:1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