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跨国公司案例生命周期

更新时间:2023-02-21 09:43:27 人在看 0条评论

跨国公司案例生命周期

观音桥的来历-


2023年2月21日发(作者:介绍自己三年级作文五篇)

浅析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之一,是经济全

球化的基本力量,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

的重要内容、表现和主要推动力。日本侧重于发展综合性跨

国公司,美国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跨国公司,西欧多发展

专业性的跨国公司。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模式的

新趋势,R&D国际化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组织

网络化成为跨国公司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信息经济、全球一体化、国际战

略联盟、R&D、组织网络化。

1963年美国《每周商务杂志》对跨国公司(MNCS)进

行了描述性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公司。

第一,它至少要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家设定生产点或是争

取其它形态的直接投资;第二,有名副其实的世界性预测能

力,其经营者在市场开发,生产和研究等方面,能做出使用

于世界各国的多种多样的基本决策。”联合国跨国公司问题

研究报告认为“跨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国家之外,

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用于凡是在两个或更多

的国家里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的企业。”

一般认为,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

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

业,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6世纪,成长于19世纪

7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

内容、表现和主要推动力。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有: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

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

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

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

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

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

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

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

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

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

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

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

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跨国公司的特征。

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之一。据统计,目前,

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已达6.3万,跨国公司产值占全球总产

值25%。凭借其人才、技术、管理、资产等的巨大优势,通

过全球资源最优化配置,跨国公司不仅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

支撑和推动力量,而且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

中体现。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跨国公

司手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跨国公司在知识特别是技术领

域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在世界专利和许可费用的

跨国流动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总收入的98%。美国《财

富》杂志公布的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无一不是跨国经

营的公司。二是许多跨国公司是科技领先的公司。例如微软

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诺基亚公司等,都是在本行业技术领

先的企业。这些公司往往在技术上控制着本行业的发展。三

是跨国公司往往以一种业务为主,跨行业、跨领域多种经营。

四是跨国公司是以在国际范围内调动和整合资源为基本经

营模式的企业。很明显,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力量。

从本质上来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世界范围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加速进步。”但是,从经济全球化的三个主

要方面来看,无论是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还是生产一体

化,无一不是跨国公司在起主导作用。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

国际贸易的60%,技术贸易占60—70%,对外直接投资占

90%。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力和组织力量而会在全球出现经济“全球化”现象。同时,学

者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贸易自由化”的替代性体

系。全球化实质上是贸易自由化在目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

框架内还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实

现自己的利益,通过目前存在的国家框架和可能利用的贸易

制度来安排自己的生产、销售、资金运转以及其他经营活动,

从而使经济要素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个国家的客观状态。因

此,所谓跨国公司的战略就是研究跨国公司在全球调动和整

合自己的经济技术力量来为自己谋取长期的最大利润的办

法或者说手段。

80年代以来,全世界跨国公司的数量每年以29%的速

度递增。目前,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

三分之一,并且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贸易和技术转

让业务,可以说,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司不是搞跨国公司

经营的。而按照世界各地区跨国公司的分布,发展趋势有所

不同:

日本侧重于发展综合性跨国公司。日本的跨国公司规模

大,经营商品多,涉及贸易、生产、金融、运输、仓储、信

息等众多领域。日本在发达国家发展跨国公司的目的在于获

得当地的资金和技术,同时还可以更多占领市场和减少贸易

摩擦,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大多是制造业,其目的在于获得

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日本政府对跨国公司的发展一直

持支持态度,向它们提供信息、保险、银行特惠融资,优惠

税率,等等。目前,日本跨国公司的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发展跨国公司的具体做法多是在本公司国际部、制造部

或产品部下,在国外设子公司。日本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中,

其最高领导管理层和中间管理层很少有外国人参加,日本跨

国公司主要通过控制股权、派遣董事、技术转让或控制销售

渠道等办法来控制子公司。子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是董事

会,而日常的具体管理工作则由经挑选的执行董事组成的管

理委员会负责。

美国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发展跨国公司。美国一般

都采用多元化和渗透作为发展跨国公司的策略。美国跨国公

司一方面利用新产品去开拓和占领新市场,在新产品开发上

投入巨额资金。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每年投入10多亿美元

(相当该年收入的10%)来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美国把

国内已经成熟的产品,有计划地逐步推向国外,实行跨国生

产和销售,以延长该产品的生命周期。美国跨国公司为了对

市场能实行支配和控制,特别注重对技术的垄断,对知识产

权实行严格的保护,美国跨国公司对其子公司的控制和管

理,往往都是从全球的宏观筹划来实现,对子公司的重大决

策和调整,都是由总公司同意安排决定。

西欧多发展专业性的跨国公司。西欧大部分是专业性跨

国公司,而且特别重视售后服务。70年代中期以前,各公司

立足于国内市场,跨国公司的数量还不多,规模也不大。70

年代中期以后,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逐渐扩大,

都朝向西欧各国发展。目前,欧洲共同市场形成,欧洲各国

相互投资更趋热烈。西欧跨国公司在欧洲以外的投资主要集

中在非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这些跨国公司初期多集中原

材料的生产,逐渐转向制造业,西欧跨国公司的规模一般都

较大,英国最大的10家跨国公司就控制了英国三分之一的

海外投资,西欧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率较大,到39.7%,英国

更高,达45.2%,而美国和日本只分别为32.6%和8.2%。

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跨国公

司国际化经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商品输出和

在国外建立销售分公司;第二阶段,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向

外输出商品为主的做法,已满足不了争夺世界市场的需要,

便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绕过贸易壁垒,在国外建立生产和

销售网。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的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对

外直接投资,就地创建新企业;另一种是兼并原有企业。跨

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是指现代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和国际

经营时,有一个以追逐世界市场为目标的战略,它所追求的

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利润,而不仅仅考虑某一子公司的盈

亏得失。

在信息经济和全球一体化条件下,现代跨国公司的发展

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模式的新趋势

1990年代以来,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跨国公司

深感仅凭自身的资源无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竞争环境

要求它们取得的战略绩效目标与它们依靠自身能力所能达

到的目标之间形成一个缺口,即“战略缺口”。战略缺口在不

同程度上限制了跨国公司自我发展的步伐,在客观上要求它

们改变竞争方式,形成合作竞争,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

司发展模式的新趋势。

据《世界投资报告》(1997)统计,跨国公司之间各种联

盟协议的数量明显增加,从1990年的1760份增加到1995

年的4600份。而到2004年,企业战略联盟的价值已达到

25-40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和股市价值的25%。

按联盟各方合作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可将

其分为研究开发型、资源补缺型和市场营销型的国际战略联

盟。

第一,研究开发型国际战略联盟。如1998年日本松下

公司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共同开发16M的DRAM技术。

第二,资源补缺型国际战略联盟。如一个企业的上游R&D

(研究与开发)或制造与另一个企业的下游市场营销结成战

略联盟,分别利用对方的下游营销网络优势和上游R&D及

制造优势,可以取得资源互补、风险共担、规模经济以及协

同效应的优势。第三,市场营销型国际战略联盟。

二、R&D国际化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为适应国际市场复杂性、产品多样性以及消费者偏好差

异性的要求,同时也为充分利用各国的科技资源,降低新技

术研制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谋求技术价值链总体收益最大

化,在生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全球

范围内优化配置技术要素,R&D国际化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发

展的新趋势。

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国外R&D支出不断增长,如美

国跨国公司1977年仅为21亿美元,而到1993年则达到110

亿美元;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从事R&D人数大幅提高,1980

年原西德跨国公司国外制造业工作岗位占其整个公司17%,

1995年上升到25%,而在R&D部门,1995年猛增到33%;

跨国R&D战略联盟蓬勃兴起。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设立

海外R&D机构并与母公司形成网络系统。第二,组建海外

产教研联合体。第三,与其他跨国公司缔结R&D国际战略

联盟。

三、组织网络化成为跨国公司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据统计,美国《幸福》杂志所列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

从1990到1995年,平均减少管理层次3个左右。1980年

代中期,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始致力于减少组织层次,最初

通过大规模的合并和分解,重新组合以业务为中心的企业单

位,随后逐步取消了部门经理层次,并于1991年取消了生

产副董事长层次。1993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将原有

的7级管理层次压缩为4级。

跨国公司组织网络化有其内在的原因。第一,企业与外

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经济中,企业组织与

外部环境之间不存在明确的边界,个人或组织可通过网络穿

过组织边界,与它们的环境相联系,这种边界的模糊性使企

业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体成为社会经济网络的结点,从而为组

织和个人提供了实现更大发展的契机。第二,企业中许多工

作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经济下,适合于层级管理的简

单重复性工作急剧减少,更多的机械性工作可由机器体系完

成,而要求大多数雇员做的是充满创造性的工作,组织的功

能在于激发员工的才智,而不是依赖于专制性规则或机械的

生产线,人们更加注重学习,与多个结点的接触和信息交流,

加强与同伴的协调,进行不断的创新。第三,交易赖以建立

的市场治理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经济下,经济活动

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其突出表现是经济活动的数字化与网络

化,它突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空间,进入了媒体世界,出现

了各种与原有实物经济并存的虚拟经济,经济交易时空范围

的无限扩大,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交易中的信息对称性

要求更加迫切。第四,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已经有了新的特点。

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不同主体之间通过

网络联结可以产生经济,即联结经济性。网络经济下的联结

经济性使企业组织之间不仅是相互竞争的,而且也可以相互

合作。不仅单一的经济主体通过拓展产品经营范围,可以获

得范围经济,而且分属于不同经营领域的多个市场主体,通

过信息网络,也能实现范围经济。

参考文献:

[1]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六版)[M].上海:上海三联出

版社,2006

[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李钧.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J].

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4]樊辉.跨国公司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J].经济前沿,

2006年第1期

[5]范小军,杨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博弈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1期

[6]刘新民.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影象及对策[J].经济前沿,

2006年第4期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1676943807122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2-21 09:43:2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