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的实施条件
营销必看的经典书-
2023年2月17日发(作者:祝福教案)
标准化作业的基本概念
一、所谓作业标准化,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
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
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
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
的作业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
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
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
水平。
简而言之,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以没有浪费的操作顺
序有效地进行生产的作业方法。它由节拍时间(TakeTime,T﹒T)、
作业顺序、标准手持三要素组成。
二、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
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
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
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
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
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
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
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
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
用。
尔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
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
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
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
理)和一系列分原理。
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
决定在莫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06专业—标准计量
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
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
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
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三、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
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
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
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
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
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
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
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
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组
合化等。
四、作业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
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
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
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
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
训练。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
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
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
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
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
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
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
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
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
致性可想而知。
五、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
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
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
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
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
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
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
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
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
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
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
六、如何做标准化作业
做SOP的方式可能由于基本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会有一
定的区别。我们了解一下几个步骤:
1)先做流程和程序。按照公司对SOP的分类,各相关职能部门
应首先将相应的主流程图做出来,然后根据主流程图做出相应的子流
程图,并依据每一子流程做出相应的程序。在每一程序中,确定有哪
些控制点,哪些控制点应当需要做SOP,哪些控制点不需要做SOP,
哪些控制点是可以合起来做一个SOP的,包括每一个分类,都应当考
虑清楚,并制定出来。
2)确定每一个需要做SOP的工作的执行步骤。对于在程序中确
定需要做SOP的控制点,应先将相应的执行步骤列出来。执行步骤的
划分应有统一的标准,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划分。如果对执行步骤
没有把握,要及时和更专业的人员去交流和沟通,先把这些障碍扫除
掉。
3)套用公司模板,制定SOP。在这些问题都搞清楚的前提下,
可以着手编写SOP了。按照公司的模板在编写SOP时,不要改动模板
上的设臵;对于一些SOP,可能除了一些文字描述外,还可以增加一
些图片或其他图例,目的就是能将步骤中某些细节进行形象化和量
化。
4)用心去做,才能把SOP做好。由于编写SOP本身是一个比较
繁杂的工作,往往很容易让人产生枯燥感觉,但SOP这项工作对于公
司来说又非常重要,公司在这方面也准备进行必要的投放,特别是从
时间用2到3年的时间来保证,因此我们必然用心去做,否则不会取
得真正好的效果,甚至走到形式主义的负面去了。
七、标准作业的前提
1、以人的动作为中心。
2、应是反复作业。
八、标准作业的目的
1、明确安全地、低成本地生产优良产品的制造方法。
2、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3、用作改善的工具。
九、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1、节拍时间
所谓节拍时间,是指应该用多长时间、即几分几秒生产一个或一件
产品的目标时间值。它是由市场销售情况决定的,与生产线的实际加
工时间、设备能力、作业人数等无关。
一天的需求数量,以劳动时间除一个月的需要数量就能算出来。周
期时间是一天的需要数量除劳动时间得出的结果。虽然周期时间被确
定了,但因制造者的不同也会出现个人差异。
人们常说:“时间是操作的影子。”多数的“慢”是由于操作和程序
不对头而产生的。为此,必须手把手地教,这会增加作业人员对监督
人员的信任。同时,另一方面,要促进作业人员与作业人员间的相互
联系,要创造能够“互助”的条件。因为活是由人来干的,如果由于
稍许的个人差异或因身体情况造成的参差不齐,就会把上一个从事这
项工作的人干的活抵消了。这就如同接力赛中传递接力棒一样。这些
方法一方面可以完成周期时间内的标准作业,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人
和精神”。
2、作业顺序
作业顺序指作业者能够效率最好地生产合格品的生产作业顺序。它
是实现高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业顺序有好坏之分,好的作业顺序是没有多余的无用动作的作业
顺序,因此是效率最高的作业顺序。只有深入生产现场进行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作业者的每一个动作,把手、足、眼的活动分解,使其做到
动作最少、路线最短才能制定出好的作业顺序。
3、标准手持(即标准存活量)
标准手持,是指能够让标准作业顺利进行的最少的中间在制品数
量。
标准手持,一般而言,虽然与机器布臵相同,但是依照加工工序作
业时,附在各个机器上的东西,即足够使用,工程之间不必存货;但
是,如以相反的工序作业时,在各个工序之间,均有必要存臵一个(如
果是两道工序时,就要存臵两个)。
丰田生产方式,不仅要做到及时使零部件到达各生产现场,就是标
准手持亦非更严格设定不可。
标准作业的制订顺序
1、确定节拍时间。
2、观测时间(人的纯作业时间,设备加工时间)。
3、制定工序能力表。
4、制定标准作业组和票。
5、确定标准手持数。
6、制定标准作业票。
十、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区别
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强调的是人的动作。他由三个基本
要素组成: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标准手持。
作业标准是对作业者的作业要求,强调的是作业的过程和结果。他
是根据工艺图纸、安全规则、环境要求等制定的必要作业内容、使用
什么工具和要达到的目标。
作业标准是每个作业者进行作业的基本行动准则,标准作业应满足
作业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