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思维与智慧母亲的戒指

更新时间:2023-02-17 01:39:26 人在看 0条评论

思维与智慧母亲的戒指

2021南师大考研专业目录-


2023年2月17日发(作者:傅雷家书片段摘抄600字)

第1页共9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共1题;共4分)

1.(4分)(2019·广东模拟)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lán________的山雕。

②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īmáoqiúcī________之人。

③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zhìxī________的疲倦把他淹没。

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jìnzhíshǒu________。

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3分)

2.(3分)按要求默写句子。

(1)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且抒发了高远爽朗的情怀,毫无悲秋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情

怀的句子是:________。

(3)《夜雨寄北》中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三、其他(共2题;共10分)

3.(8分)(2018七上·衢州期中)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②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④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⑤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⑦饭疏食________⑧子在川上曰________

4.(2分)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他从眉山走向中原,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一生“历经八州”,

在被贬黄州时,自称“闲人”。“他”是________,“其词”特点是________。

四、中国名著(共1题;共1分)

5.(1分)(2018七下·沭阳月考)《西游记》中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是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3分)

6.(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戒指”

黄健

①母亲一辈子都没戴过首饰。六十大寿那天,我给她买了一枚金戒指。当我把戒指给母亲戴上的时候才发现,

在母亲的手指上,依然还戴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顶针。在岁月的打磨下,母亲的手越来越粗糙,唯有手指上那枚顶针

第2页共9页

依旧锃亮。

②看着这枚泛着光泽的顶针,我又想起了一些往事。从我记事起,母亲的手上就一直戴着这枚顶针,那是姥姥

送给母亲的陪嫁品。那枚顶针是黄铜做的,环圈有两枚戒指那么宽,里圈刻有细小的梅花图案,外圈布满密密匝匝

的小窝点。

③顶针是用来做针线活的必备工具。在村里,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子,大多是母亲

亲手做的。每当农闲的时候,母亲会把家里破得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整理出来,小心地拆成一块块布片,再一块苇

席或者门板,把浆洗过的布块一层层地糊上,等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做“千层底”的原材料。

④紧接着,母亲翻出一大沓各式各样的鞋样。按照大大小小的鞋样,将大块的布料剪成同样大小的几块,几层

摞起来,再用崭新的白棉布上下盖面、嵌边,最后用纳鞋线密密地缝上,一双结实的鞋垫就做好了。

⑤母亲白天要下地干活,就只能晚上做鞋。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戴着顶针,引着长长的纳鞋线端坐灯下的身

影,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熟悉的画面。纳鞋底的时候,母亲先用缝衣针在鞋底准位置用力扎进去,再用顶针把缝衣

针用力顶过鞋底,实在顶不动了,就用钳子往外拔。为了结实,每穿过一针,母亲都要用手把纳鞋线拽住狠狠勒紧。

一双鞋底纳下来,母亲的手指上全是道道伤痕。

⑥在异乡读书的几年,我经常会收到母亲寄来的衣物,或是厚厚的棉衣,或是几双布鞋。看着那细密均匀的针

脚,我总会想起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和那枚顶针。

⑦后来我在城市里安了家,母亲每年还要为我们做几双鞋。我曾劝母亲不要再这么辛苦了,母亲却总是说:“趁

着眼睛还勉强能使,再抢着给你们做几双鞋,说不定哪天就做不动了。”

⑧“你快来帮帮忙,把妈的顶针取下来。”妻子的喊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妻子试图将顶针从母亲的手上摘下

来,但因为长年累月的辛劳,手指关节已经变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摘下来。母亲摆摆手,笑着对我们说:

“傻孩子,还是把戒指放起来吧,庄稼人戴它干吗呀?不能吃不能用,干活还要碍手。还是戴着顶针好,我还想再

给你们多做几双鞋呢。”

⑨我猛然领悟到,。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第⑤段描写了母亲一系列纳鞋底的动作,请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3)

全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4)

根据文意,用一句话把结尾补充完整。

7.(23分)(2017八下·宝安期中)阅读《对一只蝴蝶的关怀》,完成小题。

第3页共9页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

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

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

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

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

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

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

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

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

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

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

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

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

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

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

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

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

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

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和社会,岂

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

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

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

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4页共9页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

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

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

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5)

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六、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28分)

8.(12分)(2016九上·宁河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

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

解释句中下划线字的含义。

①或谓之曰________

②以子之长________

(2)

翻译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9.(16分)(2018七下·台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

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

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

尽然。

第5页共9页

(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当》)

(1)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惟其所以不得之故________

②于是退而疾耕________

③入则羞其家室________

④百事也尽然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委而去之

B.乃狗劣也蒙乃始就学

C.家富则市得良犬愿为市鞍马

D.于是猎兽之获下车引之

(3)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19分)

10.(19分)拓展阅读题

晚霞

闻捷

夕阳在蔚蓝的天空,

抹下了五光十;

微风与牧人们耳语:

你看它变幻无穷。

那、那一溜金黄的——

该不是负重的骆驼队,

摇着悦耳的铜铃,

在起伏的沙梁上缓行;

那、那一团火红的——

该不是奋鬃长鸣的骏马,

忽地腾空跃起,

想跃过那积雪的山峰;

那、那一片雪白的——

该不是驯良的羊,

第6页共9页

相互挨挤着又追逐着,

嬉游在牧草肥美的湖滨;

那、那一块绛紫的——

该不是肥胖的乳牛,

吊着两大袋

摇头摆尾地走进新圈棚。

草原上的牧人哟!

爱恋这七月的黄昏,

你听!是谁弹起三弦琴,

歌唱晚霞洞悉牧人的心……

(1)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诗。

(2)给诗中的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蔚鬃

(3)第一节“你看它变幻无穷”中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

(4)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5)第二节至第五节主要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8八上·莆田月考)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

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

竞争,也许让我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

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初二,一个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第7页共9页

参考答案

一、字词书写(共1题;共4分)

1-1、

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3分)

2-1、

2-2、

2-3、

三、其他(共2题;共10分)

3-1、

4-1、

四、中国名著(共1题;共1分)

5-1、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3分)

6-1、

6-2、

第8页共9页

6-3、

6-4、

7-1、

7-2、

7-3、

7-4、

7-5、

六、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28分)

8-1、

8-2、

8-3、

9-1、

9-2、

9-3、

9-4、

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19分)

10-1、

第9页共9页

10-2、

10-3、

10-4、

10-5、

10-6、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16765691666657.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2-17 01:39:2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