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更新时间:2023-04-02 01:59:35 人在看 0条评论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苏雨婷-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新店开业贺词)

【导语】⾟弃疾⼀⽣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许,却命运多⾇、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是把满腔激

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下⾯是分享的⾟弃疾宋词《青⽟案元⼣》原⽂译⽂及鉴

赏。欢迎阅读参考!

《青⽟案元⼣》

宋代:⾟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宝马雕车⾹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 译⽂】

焰⽕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壶般

的明⽉渐渐西斜,⼀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过,只有⾐⾹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中寻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

经意间却在灯⽕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励志微电影 ⾳。

元⼣:夏历正⽉⼗五⽇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星,指焰⽕。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壶:⽐喻明⽉。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样。

蛾⼉、雪柳、黄⾦缕:皆古代妇⼥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指盛装的妇⼥。

盈盈:声⾳轻盈悦⽿,亦指仪态娇美的样⼦。

暗⾹:本指花⾹,此指⼥性们⾝上散发出来的⾹⽓。

他:泛指第三⼈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

【鉴赏】

这⾸词是⾟弃疾的代表作之⼀。下⾯是红学家、古典⽂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也不过渲

染那⼀⽚热闹景况,并⽆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流动的烟⽕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

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的彩星——燃放烟⽕,先冲

上云霄,复⾃空⽽落,真似陨星⾬。然后写车马,写⿎乐,写灯⽉交辉的⼈间仙境——“⽟壶”,写那民间艺⼈们的载歌载舞、

鱼龙曼衍的“社⽕”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

的⽓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

独到之胜可以⼤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之笔,专门写⼈。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们,⼀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自制糖葫芦 、雪柳、⾦缕缠就的春

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们,⾏⾛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过去了,只有⾐⾹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主⼈公意中

关切之⼈,在百千中只寻⼀个——却总是踪影皆⽆。忽然,眼光⼀亮,在那⼀⾓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

落的地⽅,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的⼀瞬间,是⼈⽣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

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的灯、⽉、烟⽕、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欢腾,那下⽚的惹⼈眼花缭

乱的⼀队队的丽⼈⼥,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个意中之⼈⽽设,⽽写,倘⽆此⼈在,那⼀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临末,已出“⼀夜”⼆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痴意,所以到得下⽚⽽出“灯⽕阑珊”,⽅才前早呼

⽽后遥应,可见词⼈笔墨之细,⽂⼼之苦。

王静安《⼈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之成⼤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境。此特借词

喻事,与⽂学赏析已⽆交涉,王先⽣早已先⾃表明,吾⼈可以⽆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案》⼗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相同,只上⽚第⼆句变成三字⼀断的叠句,跌宕⽣姿。下⽚则⽆

此断叠,ppt制作视频 ⼀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可变幻,总随词⼈之意,但排句之势是⼀⽓呵成的,单单等到排⽐完了,才逼出煞拍的

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青⽟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扩展阅读:⾟弃疾轶事典故之义斩义端

⾦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女人肝不好的5个表现 忍⽆可忍,扛起了反⾦⼤旗,其中声势最浩⼤的⼀⽀队伍是⼭东

境内揭竿起义的⼀⽀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位农民出⾝的济南⼈。为了响应义军的反⾦义举,时年⼆⼗⼆岁的⾟弃疾,也乘机

拉起了两千生物灾害 ⼈的队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名⽆⾜轻重的⽂官,掌管⽂书

和帅印。在此年中发⽣的⼀件事,令耿京对⾟弃疾从此刮⽬相看。

当初和⾟弃疾⼀块⼉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位叫义端的和尚。义端本⾝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疫情下的中国 军

⾥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了经由⾟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营⾥邀功。义端本⾝也是⼀⼩股义军的⾸领,是被⾟弃疾说

服⼀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弃疾问罪。⾟弃疾理屈词穷,⾃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下了

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弃疾带了⼀⼩队⼈马埋伏在了去往⾦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弃疾不由分

说,⼀⼑将义端砍下马来。叛逆行为 义端见是⾟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我知道您的真⾝是⼀头青兕,您⼒⼤能拔

⼭,将来定有⼤造化。您饶了我的⼩命吧!”⾯对这样贪⽣怕死的变节份⼦,嫉恶如仇的⾟弃疾哪⾥肯听,不由分说,⼿起⼑

落,义端⾝⾸异处。

扩展阅读:⾟弃疾简介(南宋将领、词⼈)

⾟弃疾(1140年5⽉28⽇-1207年10⽉3⽇),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

区遥墙镇四凤闸村)⼈。南宋豪放派词⼈、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与李清照并什么节日放孔明灯 称“济南⼆安”。

⾟弃疾⽣于⾦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号称“⾟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归宋,献《美芹⼗论》、《九议》

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平定茶商赖⽂政起事,⼜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

主和派政见不合,故⽽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居。开禧北伐前后,宰⾂韩侂胄接连起⽤⾟弃疾知绍兴、镇江⼆府,

并征他⼊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

敏”。

⾟弃疾⼀⽣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许,却命运多⾇、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是把满腔激情和对

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其词题材⼴阔⼜善化⽤典故⼊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

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wenzhang/118b4ef449c9617c7ff79b9c20186477.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4-02 01:59:3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