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是农历什么时候
照片里的故事字天鹅的英语 初中作文800-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关于篆刻欣赏 五一的周记(精选8篇))
冬至与腊月
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
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
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
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
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
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
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
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情人节短句 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
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
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
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
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
使在什么是陈述句 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
无冬。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
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
里非常难过,就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
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
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
模仿做着吃,形成了“捏冻耳朵”的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
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腊月
农历十二月,大豆补贴 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腊月"。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
腊月"呢?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
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
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
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
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
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赤峰八中 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
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
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