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0篇)

更新时间:2022-11-26 08:06:57 人在看 0条评论

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0篇)


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年终晚会主持词(精选10篇))

白杨礼赞矛盾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教

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二、解题茅

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

《残冬》等小说。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

见的树。“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

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

杨树的呢?三、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白杨

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

树!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

白杨树?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

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提示:不是.第7段:“难道你就

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

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

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

精神和意志。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

方法?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

志?”(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

果.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

是树。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

民。……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

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

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

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

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

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

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6.学习象征的写作

手法。(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

有哪些相似点.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

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

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

似之处。(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

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

可。提示:(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

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四、合作探

究(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

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

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

抑的写作手法?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

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

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

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三)

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

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

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

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

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

矛盾吗?说说理由。提示: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

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

征北方的抗日军民.五、阅读迁移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

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

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提示:可以用律诗、绝句或者对联等方

式(与茅盾的格律诗对比)。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

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

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布置作业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

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

不平凡外部形态象征

象征意义

欲扬先抑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8-243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6 08:06:5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