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十三个小知识
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shake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形式)
太阳的天文科学知识有哪些
【太阳的天文科学知识】
太阳或日是位于太阳[3]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
磁场交织著的一个理想球体[。其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6)
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球的
330,000倍
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从化学组成来看,太阳质量的大约
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
元素质量少于2%。
自转
地球自转不能以云层或海洋为依据,太阳自转也不能看表面,但
人们无法知道其内部情况,所以无法知道太阳自转数据。人们只看到
太阳是流体星球,其它都是推测。
公转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
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与
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
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22亿
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表面
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日珥)
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很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
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
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
受损害,地面通讯网络、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
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
的强度,适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太阳的简介】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
以至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
太阳神。而在绚丽多彩的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
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让光明普照大地,把温
暖送到人间,是万民景仰的神灵。在天文学中,太阳的符号“⊙”和
我们的象形字“日”十分相似,它象征着宇宙之卵。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
主宰。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6%,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所以它有充足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
停地旋转。
在银河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仅仅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
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
约26光年。
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它形成于50亿年前,所以大约能够
再维持50亿年。
太阳的内部结构从里向外,由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
组成。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它
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
恒星以每秒19.7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其中心区不停
地实行热核反应,也就是氢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
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
热的主要来源。如果失去了太阳,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无法生存。
【太阳的古代天文知识】
《广雅》:朱明、曜灵、东君,日也。皇甫谧《年历》:日以昼
明,名曰曜灵。曜灵这个名称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出现,楚辞中称为曜
灵华,也有称为耀灵宝或耀魄宝。注意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汉代的
《五经通义》中说:"天皇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唐时的《初学记》也
引用此文并说:"即耀魄宝也,亦曰玉皇大帝,亦曰太一"(天皇大帝曰
耀魄宝,早见于《帝王世纪》和《甘公星经》)。这儿就出现了昊天上
帝和玉皇大帝、太一,黄帝有一个称呼也是昊天上帝。引用汉郑玄的
说法,天神之尊,则是太阳神了,汉时的《通卦验》中也说:"天皇之
先与耀合元。"
能够说在汉代以前,太阳是万神之主,众星之尊,到后来给北斗
抢了位置,再后来北斗让位于玉皇大帝(已不再是太阳神的玉皇大帝)。
不过在有些地方,天公日神还是合为一起祭拜。
为什么太阳中有乌,按古人的说法是,太阳本身就是阳气之宗,
积而成鸟,像乌三趾。后羿射九日的事,也就不多说了,居说没射下
的那只乌就是太阳星君,道教中称呼颇多,如叫日宫炎光太阳星君等。
也有传说是个叫孙开的人死后为太阳星君,还扯到了如来佛,应该是
更晚出现的说法。
按《礼斗威仪》的说法,太阳以黄色为主,对应君主的仁;黄中
而青在外,对应君主的礼;黄中而赤在外,对应君主的义;黄中而黑在
外,对应君主的智。五色积聚,才能明照四方。如果太阳是青色为主
而黄在外,那说明君纪颠倒。如果太阳变成赤色为主,那预示着多半
是个暴君,滥杀无辜,不敬天地,天就雨土(沙尘暴不知道算不算,
呵),大地酷热而震动,而且兵戈而起,从外而来,时不可救(难道指
武王伐纣)。
太阳是白色的,说明君乱臣逆,君主无德而衰乱,乱臣手握大权,
进出无礼,君主不能诛灭,而贤者不能为辅,靠裙带关系而高官富禄
者多;当时兵事在国内纷起,不能诛灭奸臣,则不久王朝就要灭亡(好
像是在说唐朝)。太阳是黑色的,则淫贱的人当皇帝,或妇人主政,奸
臣佞官得用,时多涝灾,而朝廷欲废嫡立庶。记载日色变异最详的应
该是《春秋潜潭巴》
日无光,则君不明,臣不忠。殃祸生,臣欲反,主失名。须安抚
百姓,重用贤人,才能无害。日无光,按古人的看法,多半与国乱君
衰相关,轻则乱,重则君主亡或国灭。所以也说明为什么古代帝王禁
止民间私学天文,这个真太严重了。
如果日有多加的光芒,则主天下大凶,为期大概是三年。日光昏
暗,行人无影,到暮不止,则说明后族专权为害国家或佞臣主政,民
不聊生,刑罚滋乱,天下有大水之灾。
又一说,如果形状是直的,代表国家有喜,皇帝有德,不是得地,
就是立太子。叫日戴。
如果天空晴朗无云,但找不到太阳呢。如果时间有三日之长,则
有国家灭亡。如果只有一天,那么皇帝老儿也跑不了,和阎王报告去
了。
如果在太阳中突然看到那乌鸟,也是很不详的。据《抱朴子》云:
吴赤乌十三年,日中乌见,三足。然魏蜀不见。孙权死。《晋书·惠
纪》云:元康六年六月,日中有若飞燕者,积数日,后有愍怀太子事。
如果太阳中有杂气,如黑气、青气等等,不同于上面《礼斗威仪》
的色光。一般表示有大臣要反了,不一定是奸臣,可能连百姓也不喜
欢皇帝了。也有可能是皇帝行为不端,颠倒人伦朝纲,道德败坏,任
用奸臣,奸臣反。按《晋书中兴》云:升平三年十月丙午,日中有黑
子如卵,少时而孝宗崩。太和四年十月乙未,日中有黑子,明年海西
公废。
如果太阳看上去像长了齿足一样,那说明外族入犯,战争将起。
或者所在的国家有人要谋反,有将军死。
如果太阳有像火一样的光芒,那恭喜了,是正色,说明皇帝老儿
有喜,君德昌盛,天下丰收。如果不是,那就成了芒角,代表着要打
战。
太阳有尖剌,这个和芒角似乎很难分,起码我想了想,万一真看
到,要怎么分?则是臣下有犯上的行为,如果是周王朝时,可能要求当
个王,称伯,在后来就是要换掉皇帝了。
如果太阳看起来像分裂成几块的样子,则国家灭亡,皇帝玩完。
据说纣王时,六月壬子日太阳中分为二。
如果太阳在夜里出现呢?那就是国家分裂了,不定是灭亡,按墨
子、巢子记载,三苗大乱时就有太阳在夜里出现。也表示有战争,天
下要下大雨了。汉武三年月四,有物如日,夜出。三年春,河水溢于
平原,大饥,人相食。闽越围东瓯,遣严助求之,闽越走。唐朝也有
一宗,宪宗元和四年闰三月,日旁有物如日,啥事呢。
太阳突然没了,又出现在中空。这个和一般人没事,是皇帝要死
的事。似乎能够更改年号而救之。
太阳出现了又不见了,又出现了,又不见了。主天下大乱,或皇
帝不按法度,按个人喜恶办事。
太阳下坠,也是桩好事,表示有道之君正天下,无道之君不是流
亡就是玩完了。
太阳突然打西边出现,好像历没有这个现象吧?不在西边出现,
在其他不正常的地方出现,主皇帝失国,不一定是亡国,可能是这个
任皇帝政令不行,给下面蒙了。
日并出,这个一般也是要更朝换代了,据说夏桀时就有二日并出,
不久天下归商。当然百姓也没好处,地裂水涸,风高物燥,山林起火,
天下大饥。汉建兴四年二月时有五日并出,一日正中,其他在四边,
夏侯族云:天下多天子,何所怪也。
日月并出,按最早的说法是后妃专政,天下咸兵。后来就有臣下
作乱、灭国一说。按《洪范五行传》:吴之亡也,日月并出。其后越
灭吴,臣欺其君,夷狄侵中国。
如果是日在月中,则是皇后病亡的现象。月入日中,则是后妃主
政。也有说不论是那种,都是皇帝快要玩完了。
太阳看起来多了顶帽子,叫日冠,一般是青赤色。《高宗占》说
这是喜事,说是皇帝气色不错,有喜从中出。不过多数说是凶事,说
明臣子把权,或者是皇帝进佞谀之臣,杀害忠良。
日珥,指太阳的两边,有气短小,像耳朵一样。白色主丧,间赤
主兵,间青主疾,间黑则大水,间黄则喜。又一说在左边有耳的,主
皇帝有阴情,欲立西宫。在右边的,则是后妃有阴事私发。
日抱,则有气像半环一样环抱太阳。多是喜事,不是皇帝得帝,
就是子孙将出世,或是得贤人良臣为助,伐战必胜。
日背,则是日中赤外青曲向外。主有臣反,《太公兵法》说是将
在外有反者。
日璚,则气青赤曲向外,有一条像钩一样的。这是大凶的现象,
将亡之国始有,而且是暴君在位,百姓陈尸于野。
日直,不同于日戴,日戴是在太阳的上方,日直则是在旁边。黄
色的,代表皇帝要重用大臣,青赤色的,代表有臣子要自立为王。按
《洛书》的说法是:色黄白润泽,天子有喜,天下无兵,国多有贤臣。
色青,天子有忧。赤,有兵。白,百姓离乱死丧。黑,主死国分。
一个太阳有N多种看法,呵,一般都是正色,则黄白润泽代表好
事,其他都是坏事。像日晕、日蚀都差不多,虽然古人分了N多情况,
辨明色泽、形状、时间、方位,但具体无非上述那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