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毛遂自荐后死的有多惨

更新时间:2023-01-25 01:27:12 人在看 0条评论

毛遂自荐后死的有多惨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关于自律的作文800字(精选22篇))

《毛遂自荐》阅读答案及翻译

: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

津乐道.但“自荐”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诚,盲目的

“自荐”则是行不通的.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

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

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

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

阅读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余无可取者(

2.其末立见(

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4.使遂蚤得处囊中(

二、翻译

1.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

人与之俱.

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三、成语_____、_____都出自这篇文章.前者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

参考答案:

一、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

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

2.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

露个尖儿!

四、①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②这也是自信的表现.

毛遂自荐译文

《毛遂自荐》阅读答案,由巨人中考网整理,仅供参考.

小升初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有关小升初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小升初语文阅读题及答案: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

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

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

“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

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

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

缚。

4①代词,指尺子;②到……去;③代词,指尺子;④代词,指尺

子;⑤代词,指鞋。

二、1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④

恬:坦然;⑤挞:用鞭子打。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

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①啖:吃。②出:驱除。

2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

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

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①自:从。②是:这。

2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

吗?

3记述;议论。

5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

之以足()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

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

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

“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

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

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

缚。

4①代词,指尺子;②到……去;③代词,指尺子;④代词,指尺

子;⑤代词,指鞋。

二、1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④

恬:坦然;⑤挞:用鞭子打。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

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①啖:吃。②出:驱除。

2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

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

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①自:从。②是:这。

2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

吗?

3记述;议论。

5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经典毕业留言阅读题及答案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

们一句话吧,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

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

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

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

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

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

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

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

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

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

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

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

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2)

13阅读2、3、4、5段答题(6)

(1)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

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的人而被这个竞

争激烈的社会剔除淘汰。3(1)拾芝麻凑斗--非一日之功;积少成多

(2)4.4米,88部4不能,因为书也分很多种类型,有对一个人待人

处事,修心养性等有用的,也有对人用处不大的`甚至无用的,读无

用的书也是浪费光阴的一种表现,本句特指‘有用’不仅有力地论

证观点,而且为下文的“成为学者”作铺垫。若删去与文意不符。5

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实验室,哪做学问6.围绕

“不要抛弃学问”这句话展开的。三部分:(1)提出毕业赠言的核心

——不要抛弃学问(3)论述为什么不能抛弃学问和如何创造条件做学

问(3)再次告诫不要抛弃7不要抛弃学问。举例论证。具“活到老,

学到老”思想的循循善诱和殷切期望。7老师对将毕业的同学赠上

“不要抛弃学问”的循循善诱和殷切期望。我可是花了好多心机打

的,希望帮到你吧!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_《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阅读题

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秦小子慭①次于城濮。楚

师背酅②而舍,晋侯患之。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侯曰:“若楚惠何?”栾贞

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

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嘏③其脑,是以惧。子犯曰:“我得天,

吾且柔之矣!”

楚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晋

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

乘,敬尔君事,诘朝⑤将见。”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曰:“少

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将中军,

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

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

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以中军横击之。狐毛以上军夹攻子西,

楚左师溃。楚师败绩。

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

于晋。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丁未,

献楚俘于周襄王。王命王子虎策命晋侯为侯伯,晋侯三辞,从命,

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

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叔武以受盟。癸亥,王

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

明神殛⑥之。”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重耳。宋公:宋成公,襄公之子。国

归父:齐国大夫。秦小子慭(yìn):秦穆公之子。他们都是以盟军将

领的身份率领本国军队前来参战的。②酅(xī):险要的丘陵。③嘏

(ɡǔ):吮吸。④得天:面朝天,意思是得到天助。⑤诘朝:明天早

上。⑥殛(jí):惩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师背酅而舍舍:宿营扎寨

B.君冯轼而观之冯:通“凭”,靠

C.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兵:军队

D.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盟:订立盟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且柔之矣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其敢当君乎

其皆出于此乎

C.为楚师既败而惧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思小惠而忘大耻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属于晋国取胜原因的一组是

①战而捷,必得诸侯②楚君之惠,未之敢忘

③少长有礼,其可用也④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

⑤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⑥能以德攻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楚两国开战前,晋文公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子犯认为与

楚国交战无论胜负对晋国都没有害处,栾贞子认为不能只想着楚国

的小恩惠而忘记大耻辱,主张对楚作战。

B.楚国统帅子玉派斗勃向晋挑战,语气傲慢;晋文公让栾枝答

复,言辞委婉,既表示了对楚国的礼节,也不失晋国的威严。晋文

公检阅军队后坚定了对楚作战的决心。

C.城濮之战后郑伯派人跟晋国讲和,并与晋国结盟。晋文公把

楚国的俘虏献给周襄王,周襄王下令用策书任命晋文公为诸侯的领

袖,晋文公再三推辞,最后接受了王命。

D.卫侯听到楚军被晋军打败很害怕,先逃亡到楚国,后又逃到

陈国,卫国叔武接受晋国与诸侯的盟约。晋文公和诸侯在周襄王的

厅堂订立了盟约,并且立下了誓辞。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3分)

(2)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以中军横击之。(4

分)

(3)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3分)

11.C(①是子犯分析作战取胜的益处;②是晋国回复楚国挑战

的外交辞令;⑤是晋文公接受周天子赐命时的表态)12.D(“和诸

侯在周襄王的厅堂订立了盟约”的是王子虎而不是晋文公)

四、(24分)

13.(1)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胥臣凭下军副将的身份率军抵

挡陈、蔡两国军队。(3分。陈:摆好阵势。佐:助手,副将。当:

抵挡)

(2)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晋军,原轸

率领晋军中军拦腰攻击楚军。(4分。伪:假装。驰:追击。以:

率领。横击:拦腰攻击)

(3)君子认为这个盟约是诚信的,说晋国在这次战役中,能够

依凭德义征讨敌国。(3分。谓:认为。信:诚信。于是:介词、

代词连用,在这)

【参考译文】

夏天四月戊辰(初三)日,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

秦国公子小子慭带领军队进驻城濮。楚军背靠着险要的丘陵宿营扎

寨,晋文公对此很忧虑。子犯说:“出战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

到诸侯的拥护。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大河(黄河),内有高山

(太行山),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晋文公说:“对楚国的恩

惠怎么办呢?”栾枝(栾贞子)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诸国,楚

国都把他们吞并完了。想着小的恩惠,却忘记大的耻辱,不如同楚

国打一仗。”晋文公夜里梦见自己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

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子犯说:“我们得到天助,

我们将要驯服他们了。”

楚国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

量一番,您可以靠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晋文公派栾枝回答说:

“我们的国君领教了。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待在这里。

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既然得不到贵国

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

真对待贵国君交付的任务,明天早晨咱们将再见面。”晋文公登上

有莘国的遗址检阅了晋国军队,说:“部队排列上下、少长都讲究

礼仪秩序,这样的军队可以用来作战了。”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

来增加他们作战的武器。

四月己巳(初四),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胥臣凭下军副将的身

份率军抵挡陈、蔡两国军队。楚国主将子玉率领中军,说:“今天

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子上(斗勃)统率楚国

右军。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

联军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树起两面大旗假

装撤退,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晋军,原轸

率领晋军中军拦腰攻击楚军。狐毛率领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

的左军也溃败了。结果楚军大败。

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伯(郑文公)曾到楚国去把郑国军队

交给楚国指挥。现在因为楚军打了败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九去

跟晋国讲和。晋国的栾枝去郑国与郑文公订立盟约。五月丙午日

(十一日),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丁未日(五月十

二日),晋文公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襄王。周襄王命令王子虎用策

书任命晋文公为诸侯的领袖,晋文公再三推辞,才接受了王命,说:

“重耳谨再拜叩首,接受并宣扬天子的重大赐命。”晋文公接受策

书后退出。

卫侯(卫成公)听到楚军被晋军打败了,很害怕,出逃到楚国,

后又逃到陈国。卫国派叔武去接受晋国与诸侯的盟约。癸亥日(五

月二十八日),王子虎和诸侯在周襄王的厅堂订立了盟约,并立下

誓辞说:“各位诸侯都要扶助王室,不能互相残害。如果有人违背

盟誓,圣明的神灵会惩罚他。”君子认为这个盟约是诚信的,说晋

国在这次战役中,能够依凭德义征讨敌国。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8-14003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5 01:27:1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