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高二数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8-18 06:14:42 人在看 0条评论

高二数学试题

2023年8月18日发(作者:社区爱国卫生工作总结(精选5篇))

土地托管协议书范本-

高二数学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一、选择题

1.从个同类产品(其中个是正品,个是次品)中任意抽取个的必然事件是( )

A.3个都是正品 B.至少有个是次品 C.个都是次品 D.至少有个是正品

2.将函数=sin()(<)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的可能值为( )

A. B.- C. D.-

3.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到点(0,2)的距离与P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4.复数的值为( )

A. B. C. D.

5.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7部分时,它们的交线有( )

A.1条 B.2条 C.3条 D.1或3条

6.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向量为,复数对应的向量为.那么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

A.1 B. C. D.

7.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8.设为不同的平面,为不同的直线,则的一个充分条件为( ).

A.,, B.,,

C.,,

D.,,

9.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中,,,,点M在OA上,且,点N为BC中点,则等于( )

A.

B.

C.

D.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

A. B. C. D.

11.设, “”是 “复数是纯虚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B1C1的中点,动点P在底面ABCD内,且PA1=A1E,则点P运动形成的图形是

A.线段

B.圆弧 C.椭圆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

13.已知命题p:∀x∈R,sin x≤1,则( )

A.p:∃x0∈R,sin x0≥1

B.p:∀x∈R,sin x≥1

C.p:∃x0∈R,sin x0>1

D.p:∀x∈R,sin x>1

14.“”是“曲线过坐标原点”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5.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A.150 B.180 C.210 D.240

16.对于实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7.已知非零向量满足,在方向上的正射影是−,则与的夹角是( )

A. B. C. D.

18.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P(1,4)的双曲线方程为( )

A. B. C. D.

19.已知命题 “”,则是 ( )

A.

B.

C.

D.

20.对于指数函数 则,是“是上的单调函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评卷人

二、填空题

21.已知双曲线C经过点,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6名学生争夺3项冠军,冠军的获得情况共有36种.

②设,“a=0”是“复数a+bi是纯虚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2+3x)10的展开式中含有x8的项的系数与该项的二项式系数相同.

23.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点是曲线)上的任一点,则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为 .

24.已知双曲线,点为其两个焦点,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

25.已知在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6.已知直线与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O是坐标原点,且,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27.用两种材料做一个矩形框,按要求其长和宽分别选用价格为每米3元和5元的两种材料,且长和宽必须为整数,现预算花费不超过100元,则做成的矩形框所围成的最大面积是 .

28.抛物线y2=2px(p>0)上的动点Q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则p= .

29.焦点为F1(-4,0)和F2(4,0),离心率为2的双曲线的方程是

30.命题:“”的否定是

评卷人

三、解答题

31.一种电脑屏幕保护画面,只有符号随机地反复出现,每秒钟变化一次,每次变化只出现之一,其中出现的概率为p,出现的概率为q,若第k次出现,则记;出现,则记,令.

(1)当时,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当时,求的概率.

32.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两个坐标系取相等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

(Ⅰ)求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直线 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当变化时,求

33.(Ⅰ)已知.(i)求;(ii)求.

,其中的最小(Ⅱ)2017年5月,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组委会将甲、乙、丙、丁、戊五名志愿者分配到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个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至少有一人参加,且五人均能胜任这四个岗位.

(i)若每人不准兼职,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几种?

(ii)若甲乙被抽调去别的地方,剩下三人要求每人必兼两职,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几种?

34.在等腰分,

若中,,顶点为直线与轴交点且平,求 (1)直线的方程; (2)计算.

的面积.

35.已知函数(1)若,试求函数,不等式的最小值;

成立,试求 的取值范围.

(2)对于任意的 参考答案

1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个同类产品中个是正品,个是次品,故任意抽取3个时最少有一个是正品,故选D.

考点:必然事件的概念

2 .D

【解析】

试题分析:平移后的解析式为,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考点:函数平移与三角函数性质

3 .A

【解析】略

4 .C

【解析】解:因为选C

5 .C

【解析】略

6 .D

【解析】

试题分析:==-=-()=,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复数模的几何意义。

点评:基础题,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 =,注意与互为共轭复数。

7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已知方程,可分别求出a,b,再利用a,b,c的平方关系,求出c.可得e.

考点:离心率的算法.

8 .D

【解析】

试题分析:A.n⊥α,n⊥β,∴α∥β,又m⊥α,∴m⊥β;∴n⊥α,n⊥β,m⊥α是m⊥β的一个充分条件,∴该选项正确;B.α∩γ=m,∴m⊂α,m⊂γ,而β⊥γ,β并不垂直于γ内所有直线,∴β和m可能不垂直,即得不出m⊥β,∴该选项错误;C.α⊥γ,β⊥γ得不出α∥β,∴由m⊥α得不到m⊥β,∴该选项错误;D.m只垂直于β上一条直线,得不到m⊥β,只有m垂直于β内两相交直线时,才可得到m⊥β,∴该选项错误.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9 .B

【解析】

试题分析:===.

解:===;又,,,

∴.

故选B.

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边长为2的正方体中挖去一圆锥,其中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2,因此体积为

考点:三视图

11 .B

【解析】

试题分析:复数是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a=0且,故“”是

“复数是纯虚数”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考点:1. 复数的基本概念;2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12 .B

【解析】

试题分析: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B1C1的中点,动点P在底面ABCD内,且PA1=A1E,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且,.

故点P的轨迹是以A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弧(圆位于底面ABCD内的部分)

考点:轨迹方程

13 .C

【解析】主要考查全称量词和全称命题的概念、存在量词和特称命题的概念以及两种命题的否定命题的写法与判断。

解: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应含存在量词.故选C。

14 .A

【解析】

试题分析:当时,,函数过原点,如果函数过原点,那么,解得,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三角函数的性质

15 .B

【解析】

试题分析:等差数列中构成等差数列,所以有

考点:等差数列性质

16 .D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是不等式,可以利用不等式性质,结合特例逐项判断,得出正确结果.解:A,当c=0时,有, 故错.对于 B若a>b>0,则,故错误, C 若a<b<0,取a=-2,b=-1,可知,故错误,对于D,成立,故选D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用到了不等式性质,特值的思想方法.

17 .C

【解析】由题意可得:在方向上的正射影,

即:,

则与的夹角是.

本题选择C选项.

18 .A

【解析】略

19 .C

【解析】依题意,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需要否定结论这个概念,选.

20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于指数函数 则,则可知其函数在定义域内递增函数,故可知条件能推出结论,反之,结论“是上的单调函数”成立时,条件不一定a>1,故错误,因此可知答案为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考点:充分条件

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充分条件以及函数单调性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21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曲线的共渐近线双曲线系方程,可以设该双曲线的方程为,将点带入可得,所以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

考点:共渐近线双曲线系方程.

22 .②.

【解析】

试题分析:①6名学生争夺3项冠军,每项冠军的获得情况都有6种,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冠军的获得情况共有种;

②设,因为,所以“a=0”是“复数a+bi是纯虚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2+3x)10的展开式中含的项为,该项的系数为与该项的二项式系数,两者不相同;故选②.

考点:命题真假的判定.

23 .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的参数方程为,化为普通方程:.曲线化为普通方程:,可得圆心,半径.则圆心到直线距离.∴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

考点: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24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双曲线方程为,可得焦距,因为,所以.再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得到,最后联解、配方,可得,从而得到.

故答案为:.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25 .

【解析】略

26 .

【解析】

试题分析:设AB线段的中点为C,则,故即可知,|,∴∠AOC≤45°,∠AOB≤90°当∠AOB="90°" 时,|AB|=R=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OC|=1,故当∠AOB≤90°时,由题意可得,故答案为 考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得到s是解题的关键。

27 .40平方米。

【解析】

试题分析:设长x米,宽y米,∴6x+10y≤100即3x+5y≤50∵100≥3x+5y≥2,当且仅当3x=5y时等号成立,∵x,y为正整数,∴只有3x=24,5y=25时,此时面积xy=40平方米。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概念、均值定理应用。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变量关系,通过构建不等关系,应用不等式知识解题。

28 .2.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抛物线的顶点到焦点的距离最小,即可得出结论.

解:因为抛物线y2=2px(p>0)上的动点Q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所以=1,

所以p=2.

故答案为:2.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29 .

【解析】略

30 .

【解析】

试题分析:命题:“”的否定是“”

考点:本题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

点评:全称命题否定之否定结论,将全称量词改为特称

31 .(1)详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先分析的取值,代表3次都是,代表其中一次是 ,两次是 ,同理其他情况,

(2)当时,即前八秒出现“”5次和“”3次,又已知(i=1,2,3,4),可分前4次有2,3,或4次出现的情况,然后求出概率.

解:(1)

,

3

1

1

3

(2)前4次有2次出现的概率是

前4次有3次出现的概率是

前4次有4次出现的概率是

考点:1.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2.分布列和期望

32 .(Ⅰ) ;(Ⅱ) 4.

【解析】

试题分析:(Ⅰ)利用,易得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Ⅱ)直线过点,根据直线的参数方程中的几何意义,知道,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转化为关于的函数式,求最值即可.

试题解析:(Ⅰ)由,得,所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Ⅱ)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得,设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 ,当时,的最小值为.

考点:1、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 2、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应用

3、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综合应用 4、函数最值.

33 .(Ⅰ) ,15360;(Ⅱ) ,114.

【解析】试题分析:

(Ⅰ)由二项式定理的性质赋值即可求得所求的值;

(Ⅱ)结合排列组合的性质结合题意求解不同的方案种数即可.

试题解析:

(Ⅰ)(i)令则.

(ii)令

(Ⅱ)(i)

(ii)

34 .(1);(2)

【解析】第一问中利用等腰中,,,顶点为直线与轴交点且平分,可知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利用方程组很容易得到。

第二问中,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到到直线的距离为,以及BC的长,可知三角形的面积。

解:根据题意知,又因为,平分,

所以两点关于直线对称,设

利用方程组我们容易得到

进而直线方程为:

(2)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得到到直线的距离为,又

所以,有

35 .(1)(2)

【解析】

试题分析:(1)将函数式整理变形为,进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最小值,注意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2)将不等式化简,借助于与不等式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求解

试题解析:(1)依题意得 .

∵,所以,当且仅当,即 时,等号成立.

即.

∴当 时, 的最小值为-2.

(2)∵,

∴要使得,不等式 成立

只要 在 恒成立".

不妨设 ,则只要 在恒成立.

∵,

∴,即,解得.

∴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1.均值不等式求最值;2.不等式与函数的转化;3.二次函数性质

男生长发什么发型好看-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45996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18 06:14:4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