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封信:谈人生和我——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关于爱国的古诗词(精选23首))
提前批录取的要求-
第⼗⼆封信:谈⼈⽣和我——朱光潜《给青年的⼗⼆封信》朱光潜,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中国著名美学家,⽂学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早年毕业于⾹港⼤学,后留学英、法获⽂学硕⼠、博⼠学位,回国后在北⼤、四川⼤学、武汉⼤学等多所⼤学任教。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和享誉世界的美学⼤师,主要著作由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西⽅美学史》等。《给青年的⼗⼆封信》是朱光潜先⽣留学期间向夏丏尊先⽣主编的《⼀般》杂志投的稿件汇编,信的对象是中学程度的轻年。他以“笃热的情感,温⽂的态度,丰富的学识”,赢得了青年读者的感服,给予了很多⼈以启迪和⼒量。这个系列,将跟⼤家分享⼗⼆封信中的主要观点,以及阅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我有两种看待⼈⽣的⽅法,第⼀种⽅法⾥,我把⾃⼰摆在前台,和世界⼀切⼈和物在⼀块⼉玩把戏。在第⼆种⽅法⾥,我把⾃⼰摆在后台,袖⼿看旁⼈在那⼉装腔作势。投⼊与抽⾝,我⽤这两个词概括作者这两种看待⼈⽣的⽅法。最近,看到⼀个⽤⽣命抗争不牵狗绳之⼈的⼥孩的新闻,她以这样决绝的⽅式,击穿了很多⼈的冷漠,唤醒了对理性的呼唤。可谓太投⼊。然⽽,有时候,⽣活真需要把⾃⼰摆在后台,跳出纷纷扰扰再看⼈和事,虽说不总会有“渺沧海之⼀粟”的感慨,但终究会有⼀些不⼀样。我觉得这个例⼦举的不够准确,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多数⼈类的不⾃知。“⼈类⽐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类把⾃⼰看得⽐其他物类重要。”“我把⾃⼰看作草⽊⾍鱼的侪辈,草⽊⾍鱼在和风⽢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他们时⽽戾天跃渊,欣欣向荣,时⽽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然所赋予的那⼀份本性。在它们看来,⽣活⾃⾝就是⽅法,⽣活⾃⾝也就是⽬的。作者认为,这并不是⼀种颓废的⼈⽣观。“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院⼦⾥去看看蝴蝶飞,听听鸟⼉鸣。然后再回到⼗字街头,仔细瞧瞧⼈们的⾯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哭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较能耐苦持恒呢?”与⾃然相融,这是站在前台,平等地⾯对万物,平静地接受⽣活本来的样⼦。在后台,抽⾝⽽出,看⼈⽣分外有趣,喜剧的趣味⾃不待⾔,悲剧更另有⼀番意味。作者认为⼈⽣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在《⽆⾔之美》⾥曾说明这个道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便呆板单调⾄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然没有希望发⽣,更没有努⼒奋⽃的必要。⼈⽣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的感觉,就是奋⽃成功⽽得的快乐。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悲剧是⼈⽣的⼀种缺陷,它好⽐洪涛巨浪,令⼈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暗中见出光彩。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真正嫁了贾宝⽟,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有千载后的唏嘘感叹。⼈⽣本来有悲剧才叫⼈⽣,所以⽆论站在前台或后台,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副冷眼看待,都是⽤⼀个热⼼惊赞。关于这篇⼈⽣的⽂章,可能是朱光潜先⽣⼗⼆封信中最有名的,这个观点我很早之前就看过,也深以为然。前台和后台,像投⼊和抽⾝,⼀个是真实⽽纯粹,⼀个是超然⽽豁达。⾃如切换这样的状态,不⾄于太拘泥,也免得太清醒。是较为理想的⽣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