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更新时间:2022-11-25 23:31:33 人在看 0条评论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情人节发的朋友圈文案(精选115句))

第1页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作文4篇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作文1

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很多的人:

诗词读着儒雅,昆曲听得沉醉,对联用得奇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

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与传统文化的紧密接触,是一段在淡

墨浓墨,点染河山中的难忘故事。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国画。爷爷对国画情有独钟,每

次都手把手教我国画。我那时不懂事,总觉得画画这种东西谁还不会?

便总想摆脱爷爷的大手“任意妄为”。爷爷也不恼,照旧慈爱温柔地

告知我:国画的精髓便是静和谦,每一笔都是静与动的中和。我那时

当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很多,在爷爷苍老与暖和的手中,体会着

运笔的温柔与缓急,静下心来。

后来,我长大了些,爷爷更苍老了,而他与我最难忘的联系,

仍是国画。爷爷八十大寿时,我亲自画了一幅红海棠送他。看着那笔

墨,我才发觉国画的红是隆重而不轻浮的,绿是沉静而不黯淡的,恰

如那红海棠静绽芳华。这幅画装裱后始终放在爷爷的卧房里,将庄重

与沉静的魂带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灵。

学校将毕业,我仍成长着,国画也算我的一技之长了。一次艺

术节我报了国画,却因没有时间,直接将过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

交了上去,却并未得奖。爷爷听后教训我:国画虽古,也是有人格的,

不准被人侵害它的尊严。再好的画技,若没有仔细的灵魂作支撑,便

是黔驴技穷,也不敬重自己。我在这一次教训中领悟,国画也有作为

第2页

高雅艺术的尊严,从今我不再轻慢,在任何事上都仔细对待,尊人尊

己。

而在去年暑假,爷爷过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我几近心碎。

我单独坐在屋子里,看着墙上挂满的我成长的痕迹,它们都有爷爷爱

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悄悄绽放的'海棠,此刻它定还将美留于笔纸,

悄悄呈现它的美吧?它随时都是孤独的侠客,人间的仙子,它的情怀

挥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的用意,国画的美是永久的,它用爱感

染我,于笔墨间教我谦和,教我沉静,教我庄重,教我正直。这些,

都在将我培育成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中国人!经受人生沧桑的爷爷,

明白这笔墨丹青的真谛,而我,也通过这明白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

文化内涵!不管何时,我都应将国画的魂,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传承下去,由于这,也是每一个有爱有灵魂的中国人的心愿……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传承下去。或许

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无关发生了什么,总能让我们受真善美的熏陶,

自发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与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作文2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的如诗文之雅趣,有的如曲乐之悠扬,有

的如对联之奇妙。而我最喜爱的,是写意的国画,那是视觉上的享受,

更是心灵上的净化。

望·初遇

初遇国画是在一次美术展览会上,至于画的内容却也记不清了,

只记得看到那幅画,我只觉很美,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从那次开头,

第3页

我总是央求父母让我学习画国画。或许,这就是意境之美吧。

寻·相知

父母给我找了一位国学老师。初学之时,也许就是老师画一笔,

我就画一笔,画完心中总是不解:为什么每笔都和老师画得差不多,

画完的整体却不如老师画的那么好呢?怀着心中的怀疑,我去问了老

师,老师告知我:“国画是离不开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观看,

看到万物之间的联系,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着假期与父母

走访很多奇山异水、名胜古迹,随着巡游的脚步,我好像也慢慢体会

出来什么是物体的透视,怎样搭配才能地表达出画者要传达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处是潺潺的流水,水边杨柳依依,垂在水面,

泛起一圈圈涟漪。远处是宏伟的山峰,雾气袅袅,山尖在云雾之上,

显得更加挺立。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来越深。画笔或勾画或

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这,就是画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

美。

悟·相识

随着我画技的提高,老师告知我,一幅画假如给人留下的印象

只是美,那肯定是失败之作。一幅画是该有神韵的,就如山水与花鸟

是分不开的一样。假如在杨柳的枝头添一只小鸟,假如在空中画几群

归雁,给人的感觉会大不相同。我开头用笔尝试,慢慢发觉,我添的

事物也不能随便,必需与所表达的情感全都。就如“春江水暖鸭先

知”,假如想描绘春日之景,就需添几只鸭,而若是画秋日之景,画

鸭子则是万万不行的。古人偏爱四君子“梅兰竹菊”,寄与高洁的志

第4页

向;几匹奔腾的马,便可表达奋求上进的决心。这和诗文中的意象倒

是相像,惜别画折柳,相思即明月。国画,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

在景中寄予了画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画,我仿佛能与她沟通。透过画,

既看懂了画者,又是自己情感的升华。

每次画画,我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画着画着,我的

心情都慢慢归于安静。国画之于我,更像是一位无话不谈的伴侣,同

享欢乐,共担苦痛。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力气。我有责任去继承,却更

享受接触文化的过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国

画之美,照旧在不断连续着……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作文3

家乡的春节,许多风俗是和外地一样的。

团聚饭——在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都起的早,从一大早开

头,便观察厨房里冒起了袅袅炊烟,一大家子都围在厨房里,各干各

的事,小孩子时不时地闯进厨房,偷偷地用手捏起烧好的菜,放进嘴

里,还没等大人们反应过来,就早已溜走了。到了中午,满满一桌子

菜,大家伙都围坐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天。小孩子呢,拿着个小酒

杯,时不时用筷子蘸一下,还没等饭局结束,小脸就已经泛开一片红

晕了。

放鞭炮——在春节中,小孩子最喜爱的莫过于放鞭炮了,吃完

饭,紧紧地躲在大人身后,嘴上逞能,脸上的紧急却早已把他们出卖

了。当鞭炮响起的时候,孩子们的第一反应边便是捂耳朵,适应后,

第5页

便渐渐地大胆走上前了。一阵响后,孩子们便立马围上去,用炸碎了

的红纸片相互撒着,没一会儿,头上、衣服里便全是的了。

贴福、压岁钱——大年初一一早,每家每户便贴上了倒福,这

时,孩子们总会围在门前,谈论着为什么要贴一个倒福,家里的老人

总是会不厌其烦的回答道:这是福到了啊!。让孩子们最兴奋的事便

是接压岁钱了,当天晚上,会把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说是可以辟邪,

其次天,孩子们便拿着这些钱,上街买吃的去了。还有一个风俗,不

知别处有没有,在大年三十那天要烧鲢鱼,当天不能吃,说要年年有

鱼,有的小孩子不听话的,想趁着大人不留意尝两口,也被大人发觉,

赶了回去。

听父亲说他们小时候的春节,总是那么让人期盼,平常日子里,

并没有那么多好吃的,所以,到春节那天,总显得特殊兴奋,跑在小

巷里,观察哪户人家门开着,便进去说声新年好,那家仆人一兴奋,

便抓起一把糖塞进孩子的口袋,所以等他们逛一圈回家时,口袋里总

是鼓鼓囊囊的,说不定手上还会捧着一把。

近年,每年的春节都是在饭店度过的。再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

喧闹,那种淳朴,那种属于家乡的味道了。可是,又该去哪里查找往

日熟识的亲切呢?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作文4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唐诗、宋词、文房四宝、瓷器,还有许多像春节、端午、

中秋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向征和代表。

第6页

书法是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我身边有许多同学和好伴侣都在学

习书法,看着他们一个个字写都得很美丽,心里特别艳羡,也暗下决

心要练得一手好字。

暑假妈妈给我报了个书法班,走进教室,墙上处处挂满了一幅

幅书法,有的字苍劲有力,有的字行云流水,有的字端庄秀丽,满屋

子的墨香,仿佛置身于一个书法的世界。欧阳老师是我的书法老师,

开头上课了,欧阳老师找来了毛笔和宣纸,让我在纸上画圈圈,我很

奇怪,画圈和书法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一个字

也没学会,这就是我的第一堂书法课。其次天,欧阳老师开头让我画

竖线和横线,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实在憋不住了,对欧阳老师说:“老

师,我是来学书法的,为什么始终让我画这些呢?”欧阳老师微笑着

说:“你之前没有接触过书法,让你画圈,画直线,是让你学会运笔,

把毛笔掌握好。”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第三天,欧阳老师最终开头教我学写字了,第一个字是写汉字

“一”,刚开头写的时候我特别紧急,手还不停得抖,我深深的吸了

一口气,根据老师教我的要领,落笔时稍重再写横最终收笔,“一”

字就出来,可认真一看怎么写得不直呢,像一条毛毛虫,老师说:“没

关系,渐渐练习”,于是我就连续练,一张纸、两张纸、三张纸……,

直到第五张纸,我最终把“一”字练好了,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

有心人”!虽然书法很难写,可只要你用心、刻苦,就没有练不好的。

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我的书法大有进步,字比以前好看多了。

“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学习书法既是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7页

也可以把字练好,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我觉得

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通过学习书法,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

要有恒心、有毅力,学习书法虽然很苦但也乐趣无穷啊!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8-154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23:31:3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