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揠苗助长教案

更新时间:2022-11-25 07:53:03 人在看 0条评论

揠苗助长教案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快乐世界作文15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听说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汇

报交流)

指导写“寓”:同学们,“寓言”的“寓”是个生字,和我们学

过的“相遇”的“遇”字长的很像,只要把“相遇”的“遇”的走

之底换成宝盖头。(设计说明:用学过的旧字为基础进行新字的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识记新字更较容易。)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和老师一

起写,有一个地方容易写错。(第10笔和11笔)(写完“寓言”)

简介寓言: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是

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完成板书“寓言两则”“则”在这里是个量词,“两则”是指两

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揠苗助

长”理解“揠”的意思:小朋友,你知道“揠”的意思吗?是怎么知

道的?(查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就去查字典,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设计意

图:给学生渗透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连起来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指导。

1、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新词

Sòngjiāopí

宋国焦急筋疲力尽

bómènkū

兴致勃勃-纳闷-枯死

(2)自由读一读,如果还没有把握读准,可以借助一下拼音。指

读。去掉拼音读一读。

提醒:“宋国”的“宋”是平舌音。

(3)指导写“焦”(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个“隹”字,下面是四

点底,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的“隹”要写得紧凑,下面的四点底要

写得开一些,把上面的“隹”稳稳托住。)学生在书上描红。

2、初读课文。

认识了生字,我们可以读课文了,首先,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要做到这一点,第一,精神要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第二,哪

一句读得不流畅就反复练习几遍。自由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就把禾苗(),结果禾苗()。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式说一说故事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同学

们,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第一句是起因,第二句是

经过,第三句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就要想一想文章的主要

内容,如果是一件事,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就是说清楚事情的起

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

应该有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读完一篇课文,让学

生说一说主要内容,学生往往说不清楚,其实,对于概括能力的训

练还是有方法可寻的,像本文写的就是一件事情,教给孩子说清事

情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就是“授之以渔”。)

四、精读指导。

今天,我们运用“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说一说”的方法来

学习课文。要想演好,就必须读好,读出感情,怎样才能有感情呢?

第一要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第二要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

1、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

2、演一演。(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演,演的同学除了演出农

夫的神态、动作以外,还可以发挥想象,加入一些话语等。)

3、评一评。(评后再请一组学生演一演)

对读和演的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巴望理解意思,

“巴”就是急切、迫切的意思,“巴望”就是十分急切、迫切地希

望。天天前天去过了,昨天去过了,今天也来了,明天还要去,没

有一天不去。焦急、筋疲力尽、你有过筋疲力尽的体会吗?说一说,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兴致勃勃、纳闷、理解意思,儿子为什么会

纳闷呢?他听了父亲的话,心里会想什么?)

在学生演的过程中教师完成板书

板书设计意图: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设计板书,抓住

关键词语,帮助学生能更好的说这个故事。

4、说一说。(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个故事)

五、揭示寓意。

1、当农夫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发现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会

怎样?儿子会对农夫说些什么。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揭示出寓意:违反了事物的发展

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3、举例说明: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像《揠苗助长》中农夫的例

子,你能举一举吗?

六、成语拓展

同学们,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很多已经演变成了成语,

像以前学过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今天学的揠苗助长,下节课将

要学到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以后会学到的……课件出示: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坐井观天、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掌握的

知识,过渡到刚学的知识,再到将要学到的知识,不但巩固了知识,

使的旧知更具有系统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

吧!

(设计意图:把学生从可内引向课外,努力实践“大语文”教学

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

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

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

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所以在

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

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

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

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

性,解读文本。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

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

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

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

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

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

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生动

有趣。本课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旨在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中这一

理念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因此,在上课初始,我就从学生的兴趣入

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

网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合作探究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激活、发展、深化学生的

思维,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我感到困惑的是

25分钟的课不太好把握,一些细节的地方没敢花太多时间,以致一

些环节不能深入地进行挖掘,希望各位老师能帮助我,给我一些意

见和建议。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2-97688-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07:53:0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