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杜甫是哪个朝代

更新时间:2022-11-25 06:58:23 人在看 0条评论

杜甫是哪个朝代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写给父亲的诗)

1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试题:

答案:

唐代

解析: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经历了唐代的元和中兴、会

昌中兴时期,这个时候的唐朝也是宦官当道是时候。虽然唐朝的统治者有意

要振兴盛唐时期的辉煌,但已经无法避免各地割据和起义的趋势了。

【相关阅读】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

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

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

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资料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

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作品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

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

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

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

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

其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

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

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

2

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

为麻笺,纵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能够看出,

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

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

题签、题跋印章。以前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

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

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

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除此之外,还著有《江

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历史典故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

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

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

《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家庭背景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

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期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

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

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

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

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书法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

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资料与形式的关系有

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构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

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

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

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

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

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

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

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风格

3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

境深远。

人物评价

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

表现了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

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也不仅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

自然现象。这两首诗的思想资料和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缚戎人》、《西凉伎》

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

“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

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

《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必须的爱

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

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

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

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

膻一扫洒,凶狠皆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元

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

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诗人透

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

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以前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

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

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他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

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

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情绪。《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

地人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

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

苔。

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

《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里透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

帝王们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

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

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2-9739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06:58:2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