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2022年11月23日发(作者:新春联欢会主持词(15篇))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
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
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
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
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
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
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习课
文来解决它们。
(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
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
确。)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
连读)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
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
3、滔滔淹没冲倒害得老百姓
治理仔细地形挖通
被制服感激伟大英雄
(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习。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
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
明白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
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4、总
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
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
断多音字的方法。)
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
(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
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
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
(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风沙坏人)
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服
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
(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
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
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
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
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
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
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
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
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
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
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
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
句”“一般陈述句”等多种句式都在学生的发言中获得了体现,
真是一词多得呀!相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两个治(制)
可能很难混淆了。)
(4)齐读生词。
3、刚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能找到答
案吗?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找到了答案?(生读第一小
节)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
看。(录像)
2、回想刚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会怎样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
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
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没……冲倒……无
家可归……)
(1)反复读读词语,都读懂吗?读懂哪个说哪个。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可以回。)
(出示图片)你们看,洪水来了,老百姓的房子没了,农田
没了,家里的一切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真是太可
怜了!
(2)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难的生活。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
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
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
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禹为什么要治洪水,现在明白了吗?
(对于“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录
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再联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况,在有
了充分的直观感受后迅速回归文本展开教学。学生先通过浏览课
文自然找到书中的答案(第一小节),自己再读文感悟,体会到“洪
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从“滔滔、淹没、冲倒”这些词语
中具体去想象洪水的凶猛,从“无家可归”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
堪言,这样由文到段再到词句,教师始终放手引导学生自己一步
步地读懂文章,最后我们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喜地看到:
我们的孩子真的走近了百姓,走近了洪水,更读懂了文章。)
8、说起容易做起难,大禹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谁找到了
答案?在第几小节?
四、学习第二小节。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
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
流入了大海。”
(1)谁来读读?禹是怎么治水的?画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动作
的词语。
((察看、挖通、劈开……)
(2)那么你能根据课文把下面的这组词连一连吗?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结:是的,你们看大禹他们通过挖河劈山的方式开出一条
水道,将四处泛滥的洪水引导入了大海。板书: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亲鲧过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
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没有
治好。就这样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内容,即:大禹治水的
方法。具体的练习环节则由四步展开:1、圈画大禹治水的动词。
2、通过动宾词组搭配练习理清治水的步骤。3、运用练习说话弄
懂治水方法。4、资料对比禹父—鲧“堵”的方法,真切体会大禹
的智慧。)
2、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读这段
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1)发现了吗?其实像千辛万苦这样带有数字的词句子中还
有好几个,找到了吗?这些数字词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
实在的数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万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万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条
河。
(2)小结拓展: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读读语
文角,记住它们:千秋万代、千言万语、十全十美、四面八方你
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3)“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意思我们都懂了,那吃尽了
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尽了千辛万苦,治水中他们到底吃过哪些苦、遇到哪
些困难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座互相说说)
(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
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炎热的夏
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
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补充故事:传说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挑土,
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
甲被泡烂,双腿得了关节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导朗读
(6)同学们,大禹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老百姓)一块读
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我们一块读读!
(7)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为了百姓,宁愿自己……
我真佩服你!)板书
——一心为民,令人钦佩!
——不怕困难,勇敢无畏!
——聪明智慧,为民治水
(8)拿起书,让我们跟随着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艰辛。
(本段教学的重点主要锁定为: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主要
是抓住一连串的带有数字的词语。如:千辛万苦等,在此环节中
的我的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在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
带有数字的词语都非具体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2、通过语
文角主动给出一串相关的数字词语,再次引导感受数字词语的妙
用。3、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知道的数字词语,检查词语的理解和
运用。4、再次回归文本,透过“千辛万苦”“吃尽千辛万苦”等
感悟治水艰辛。5、顺势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吃过哪些苦?
孩子们出色的想象既充实了文本,更丰富了理解。我们高兴地发
现,朗读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个个动情,人人投入,相
信大禹那充满智慧、富含勇气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
来。)
3、小结:如果说大禹治水过程满含着艰辛,体现了大禹一心
为民和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让我
们深深感动,那么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为什么一次也没有回家
看看呢?2、禹为什么能成为大家心目伟大英雄呢?3、孔子为什
么说: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让我们把这些问题留
到下节课一块去解决,好吗?
四、写字练习。
1、指导写好“被”和“制”。
(1)被
左边是我们新学的部首——衣字部,要区别示字部。
(2)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
凑一些)
(3)描红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生字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教了两
个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节课新学的一个偏旁
“衣字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书空、范写等都很得
法,但是对于“制”教师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平均用力。
回顾本案例的教学,应该讲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是有所遗憾
的,因为教师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资源(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生字
的笔顺自学上是有所显现),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二年级孩子已有
的知识经验。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打开课本,通过教
材的笔顺图自学笔顺,然后在调动孩子写字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
独立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就是因为教师还不够放心、放
手,还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这也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
2、布置补充习题的作业。
聪明智慧
板书:大禹治水导一心为民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