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诗词
2022年11月22日发(作者:关于幼儿园班级工作总结(精选10篇))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性别女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
教科书版本河大版语文年级八年级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之前对宋词已有接触学习,但还停留在感
性阶段,而宋词学习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宋词的了解也应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八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达到学
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保护和开发学生语文学习
的潜能,学习鉴赏宋词词风的艺术风格,所以设计和安排了这节“宋词婉约派和豪放
派词风鉴赏阅读”的指导课。
教材分析:李清照的《如梦令》是河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是婉约
派的,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
之情。在学习本词时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学习,品味两派词风的不同特
点。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宋词的鉴赏方法用于课外宋词的赏析中,学会用品味宋词的
方法指引以后的宋词学习。
教学手段: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宋词豪放派
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上课时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习课内的木词《如梦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以自主学习为
主,教师讲解为辅,通过词的内容,感情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然后用课
内所学鉴赏宋词的方法,合作探究对比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和辛弃疾的《永遇
乐》,感悟两首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把课内所学宋词鉴赏的方法用在课外,学习运
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品味
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我国灿
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以及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特
点;
J、‘
2•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
3.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
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以及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特
点;
J、‘
2•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鉴赏宋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的美妙意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的喜爱之情,对我国
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阅读方法指导: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着手。内容上主要是诗词所描绘营造的意境
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技巧还是参考古人提的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人创作的背
景,在创作背景之下,结合诗词所描写的景物)艺术手法上主要是诗人为表达情感所
米取的技巧。
课前准备:1•网上查阅资料,搜集资料2•整理归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宋代是词的国度,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
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
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婉约派与豪放派可谓宋词双璧,
千百年来久唱不衰,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们对比学习鉴赏宋词的词风。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1•交流宋词的常识:
根据字数的多少,宋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
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
三叠、四叠)。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交流宋词的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
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教师补充:
词调和词牌,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
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A调,或者C
调等等。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
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这些词牌的来源本应根据
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
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有的是以这个词调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
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
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常识,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
作家,为下面品味两个派别不同的特点做铺垫。)
三、吟咏诵读,感悟词风
1•学生朗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示范朗读,感悟
两首词的不同语调,语气。学生自由朗读,指生展示朗诵并配以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个派别的词朗读时的不同语气,初步体会其不同的风
格。)
2•鉴赏内容,悟词特点。学生先自主探究词的内容,不会的小组探究,后交流展示探
究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内容,通过内容、选材和表达的感情来体会婉
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特点。)
《如梦令》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它写的
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红花凋
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
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
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
代的豪杰身上。写赤壁展现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川的热爱之
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抒发了苏试对人生的感叹,表现了他乐观,旷达,洒
脱的人生态度。
3•学生交流展示两派词风格的不同之处,教师点评并归纳如下:
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
伤春感时,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
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回环吞吐多用含蓄委婉、蓄藉比兴的表现手法,严守格律,重视
音律谐和,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大至
国家盛衰、时政得失,小至个人理想抱负、日常感受无不可入词(以记事、说理为主,表
达内心感慨)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冲口而出,以铺叙、直陈为主,敢于突破、不受束
缚。
四、探究提升,课外阅读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指生范读柳永的《雨霖铃》和辛弃疾的《永遇乐》,感悟两首
词的不同内容和风格。小组合作探究两首词的不同风格,探究后展示交流,其他组同学补
充,教师点评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用课内所学的赏析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艺术风格的方法,对比鉴赏其
他的宋词,感悟两派词的不同风格。)
柳永的《雨霖铃》词里面的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把词的离
愁推向了高潮,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
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人勾起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圆,言外之
意无穷。然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一个特定时刻里一“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
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同时,它抒发了作者悲凉,沉
闷悲切的忧伤之情,完全把婉约派当中男女恋情的悲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的《永遇乐》它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想忠贞报国,却一直都没有
机会。
2.品味两派词的不同表现手法,小组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归纳总结。如果说在
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大大超出了婉约派,那么在艺术上,应该说两派各有长短。
具体说来,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这在丰
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
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
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
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五、总结评价,对话自我
学生从词的内容、选材、意境、感情、鉴赏方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收
获。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用鉴赏宋词的方法指导自己以后的诗词赏
析。)
六、学以致用,品味宋词
学生朗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和苏轼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用所学鉴赏宋
词的方法品味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设计意图:把课内所学的鉴赏宋词的方法用在课外的宋词赏析中,感悟词的不同
风格。)
附1:板书设计
(含蓄委婉,语言清丽,
婉约派
感情婉转缠绵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
附二: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
江月。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
《永遇乐》【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
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苏轼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