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创作背景
2022年11月21日发(作者:描写梦醒后惆怅的诗句)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
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
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
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
这一首豪放之词。[5]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
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
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
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5]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
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
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5]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
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
(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
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
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
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
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
《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
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钟振铎)
这首词是1936年2月作者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时写的。1945年日本帝国主
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作
者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和词的小序写道“次韵和毛润之咏
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原作因而被爱好者传抄,不久即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
时轰动山城。
(萧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