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
2022年11月20日发(作者:赞美祖国的古诗大全)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四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__的一个重点,不
仅加深了对生物圈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
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另一个就
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呈现方式也直观,前者是通过图片
以及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
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
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
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
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已有
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
2)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
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试着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
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
(1)能够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依据:环境与生
物的关系是目前人类所关心的话题,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生态系
统,所以这一个知识点也是学习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基础。因
而,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出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非生物因素有哪些。通过这种直观的教
学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新教材倡导探究
性学习,这又是初中课本第一次出现的探究活动。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过程。这是初中课本
出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由于初一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探
究实验的设计比较难以实现,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解决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得出结
论,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二、说学情
1、学生的知识基础
认识了生物,知道了生物的特征
学习了生物圈,知道了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
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面。他们认知水
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
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
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
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
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
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关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几点来,
但这些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学习。
关于非生物因素,学生已经在上一节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应
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实验设计上,考虑到
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只对单一因
素进行研究。
三、说教法
1、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容量。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利用教师指导作用。
3)推理性探究策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
3)视频教学。
四、说流程
(一)设问导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
件?条件发生变化,对生物有无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给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展示图片,请看:鱼缸中的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对同学们所说的因素可分两类来研究。
空间、水温、养料、阳光等是非生物因素;水草、鱼等是生
物因素。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展示图片,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那它们之间
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举例分析。
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也就是捕食关系。
农田里的小麦都在争夺阳光和地下水,是竞争关系。蜜蜂采
蜜,是合作关系。
教师利用板书和同学们共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
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
来探究吧。
请同学看书P14中“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过程包括哪
些步骤?
(学生分析归纳探究过程的步骤)
(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潮
虫科。播放《找鼠妇》视频,让学生观察讲述鼠妇的特征以及生
活环境。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它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
环境变亮了吗?
(1)引导分析、提出问题:通过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
境吗,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针对鼠妇的生活环
境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提出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作出假设。同学们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
但是我们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假设光照对鼠妇有
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
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
中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
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
实验。今天我们先验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
的设计与探究。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
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
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实验
变量确定后,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懂得实
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
生自己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参与,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4)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
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小组进行
后面的结果交流。
(5)得出结论: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数据,
讨论全班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6)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
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
其他同学交流。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
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7)布置课下内容:课下有兴趣的小组对其他影响鼠妇生
活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注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各小组同学不盲目从
事,一定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
讨问题,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应将鼠妇放归自然。
巩固练习:
1、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
境因素是()
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
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A发现问题、提出问题B做出假设
c制定和实施计划D表达和交流
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五、说学法
本节采用的是实验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
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还有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总结归纳等学法。
六、说评价
1、通过开放性问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从归纳总结中评价学习效果。
小结:
对于初次接触探究过程的学生来说,引起学习的兴趣至关重
要,而且要让他们明白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
授课时特地借助牛顿的例子,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同时也激发了
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积极性很高。
注意点:
在课堂上虽然重点强调了设置对照试验的思想,由于学生的
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别,从课后练习可知,有少部分学生这
方面知识还不能灵活用运,当变量改变时,不能迅速正确的做出
调整,在课后应对其单个辅导,使其能真正掌握并灵活利用。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chuyi生物必修本第x单元第x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
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
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
的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
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
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
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
其所以然”。我们
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初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
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
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
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
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
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
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
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
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
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
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
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
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
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
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
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
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
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
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
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
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
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
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
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
反三的效果。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3
一、设计前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不论是哪一章节,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都要
以以下3点为依据:1、课程标准;2、学生的身心特点;3、现
有的教学条件。课程标准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符合
学生身心特点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有的教学条件则决定了
教学的可行性。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先整体考虑整个章节及与其他章节的
联系。__节光合作用是整个初中生物中很重要的一节。与后面环
境保护、生态系统都有紧密的联系,也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因此,
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本节的具体设计及设计原因
__节光合作用的主线是:“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
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而本节是第4课时,着重解决“光
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这2点。在前3个课时,通
过对光合作用发展史的学习和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学生对光合
作用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本节应当对前3节
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本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用一个
个相衔接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串联。
1、引入。本节可以采用通过复习的方式引入。对于较好的
班级,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通过对前3节的学习,光合作用的
反应式是?,并可请学生到黑板写出。如果学生水平不够,可以
通过: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场所
在哪里?将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分解,然后再黑板上写出。
2、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实质有两个:物质转变和
能量转化。物质转变学生容易理解,因为前3节课的实验对学生
已经进行了铺垫。因此,直接提问:光合作用中,有没有物质的
变化?如果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反应式学生不难看
出。但能量的转化学生理解起来会困难一点。因为能量的守恒定
律学生要到初二学物理时才知道。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活动,
也通过问题进行:能量有哪些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回答),
学生一般都能答道热能、光能、电能、风能等等,知识面广一点
的还能答道核能、化学能等。可以将学生的主要答案罗列在附板
书处。接着再问:能量可以传递吗?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吗?问到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有的认为能,有
的认为不能。这是可以举例:如冬天时,比较冷的手放在暖手器
上就能感到热,说明什么问题;打开灯,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等,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例子,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可以让学
生明白:能量有多种存在形式,并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
化。有了这个知识准备后,在让学生回答:光合作用中,有能量
的转化吗?这是学生再来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
机物中的化学能,就容易多了。
3、光合作用的意义。如果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对
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就很顺利成章了。这时可以提问:你认为光
合作用有哪些意义?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想,尽可能地举例。最
后,将学生们的回答进行归类,总结出光合作用的三点重要意义。
4、光合作用的应用。可以利用这一部分检测学生对光合作
用的掌握情况。书上给了一个合理密植的例子,但还不够。因此,
设计了3个问题:为什么要大力提倡保护森林、植被?为什么卡
尔文要从植物中找石油?可以怎样解决航天员在长途航行时的
基本生活问题?设计第1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考虑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的达成,并为以后的环境保护内容做铺垫。通过对光合
作用意义的理解,学生不难回答这个问题。第2个问题的设计主
要是因为在__节最开始引入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
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位叫做卡尔文的科
学家带着他的研究队伍在世界各地的森林里找植物,找到一种当
地的特有植物就带回实验室研究,有人好奇地问他们在干嘛,他
们回答说在找石油。为什么会在植物中找石油呢?当时学生的回
答是五花八门,但是我并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这个时候再次把问
题提出,学生就容易想到原因了。第3个问题主要是________
于现在航天业中一个还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就是以后如果要到
其他星球,宇航员可能会在宇宙飞船上待几年,他们所需的食品
和氧气的量是很大的,但光靠携带几年所需的食品和氧气是不现
实的,因此请学生考虑解决途径。选择这个问题一是学生对航天
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二是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最终答案,可以充分
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三是容易让学生联想到与光合作用结合,
四是可以为以后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做点铺垫。
果然,在讨论第3个问题时,学生非常踊跃。
5、作业。可以将上段所提的3个问题作为课堂作业。如果
时间允许,可以事先印制一张小提单,选择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
如填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实质等,让学生对本节课
的内容做一个书面的总结。
三、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教学目
标。由于有了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第2个
实质:能量的转化变得容易了。由于本堂课基本以问题开展,学
生回答很踊跃,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尤其是在回答最后3个问
题时,学生想得很多,但很多学生都能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去考虑,
可见学生能够运用所以知识去解决问题了。但是,由于学生非常
活跃,所以在课堂上还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控,避免课堂混乱。对
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增加5分钟左右的书面练习题,帮助
学生进行总结。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一一
《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人体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依靠人体循环
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
两部分。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其中心
脏是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动力结构,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心
脏的结构和功能。这节内容的学习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知识基
础。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2、理解
人体心脏的活动规律。3、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
相连的血管。
(二)能力目标:包括(1)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
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
能力。(2)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心脏,
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
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
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
质。
(四)教学重点分析: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
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
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
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分析: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
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
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
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比较抽象和复杂,是学生
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那么如何来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呢?
二、下面我来说说教法
1、自学导思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
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新鲜的猪心脏,媒体动画演示,把
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
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说说学法
1、指导观察新鲜的猪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
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
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程序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学生观察课件内容,老师举例说明汽车开动
要用发动机,抽水要用水泵,人体内血液流动也需要动力,这就
是心脏。设问:那么心脏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动力
作用呢?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
入新课。
其次,新知识传授(约35分钟)
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脏
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胸腔透视
图,心脏的位置。展示人体心脏外形图,观察心脏的形态,识别
人体心脏的各个方位。
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猪心脏的挂图结合课
件,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
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
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
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讲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然后结
合人体心脏解剖的课件,分部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
确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
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黑板图,肯定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
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最后用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要求学生
写出心脏四腔及连通的大血管,加以巩固。这样,由分解到综
合最后形成整体概念,重点突出,使学生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
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知识的基础上,讲
授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这部
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准备利用多媒体手段循
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68页,通过指导阅
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然后,课件展示人体
心脏瓣膜纵剖放大图,指导学生观察人体心脏瓣膜的位置与开关
方向;紧接着课件展示人体心脏瓣膜横剖面放大图引导学生观察
心脏瓣膜的分布及组成。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
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
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在此基础上,为
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课件展示
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动画图,显示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方向与心
脏瓣膜开闭的关系,同时设问:"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血液
在心脏中是如何流动的?心脏瓣膜在血液流动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而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
系:即心脏瓣膜能控制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也就是只能从心
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样,通过多层
次,多方向的反复观察和教学,难点被逐一突破。
4、通过以上的学习,教师接着可提问:"人体心脏的功能是
什么?"从而归纳出人体心脏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
动。然后又问:"体育锻炼和适宜体力劳动对心脏有何好处?"
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的教育。
最后是课堂小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放大图,结合板书设计,
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见附表,这种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
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附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左心房一一连通肺静脉
左心室一一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一一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一一连通肺动脉
2、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房室瓣一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
动脉瓣一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简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理
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实物、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
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
难点。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
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
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