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杜甫诗词房兵曹胡马的诗意赏析

更新时间:2022-11-23 02:34:03 人在看 0条评论

杜甫诗词房兵曹胡马的诗意赏析


2022年11月23日发(作者:征服全场作文)

杜甫《画鹰》古诗原⽂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画鹰》古诗原⽂赏析及诗意翻译

画鹰作者: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奴⾝思狡兔,侧⽬似愁胡。

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洒平芜。

注释:

1.素练--作画⽤的⽩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这⾥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

2.画作:作画,写⽣。殊:特异,不同凡俗。

3.奴⾝:即竦⾝。是收敛驱体准备搏击的样⼦。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4.侧⽬:斜视。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碧⽽锐利。因胡⼈(指西域⼈)碧眼,故以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

5.绦:丝绳,指系鹰的绳⼦。镞:⾦属转轴,指鹰绳另⼀端所系的⾦属环。堪摘:可以解除。

6.轩楹:堂前窗柱,指悬挂画鹰的地⽅。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7.何当:安得,哪得。这⾥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8.平芜--草原。

翻译:

洁⽩的画绢上腾起了⼀⽚风霜肃杀之⽓,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起。

耸起⾝⼦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似的,苍鹰的眼睛侧⽬⽽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势灵动能呼出。

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洒落在原野上。

赏析:

这是⼀⾸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作者借鹰⾔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

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表现了⾃⼰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志和鄙视平

庸的性情。

这是⼀⾸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作者借鹰⾔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

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志和鄙视平庸

的性情。[2]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种民族风格。古代⽂⼈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上

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

过,唐代诗⼈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了极⼤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在整个唐代没有超过他

的⼈。

这⾸题画诗⼤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的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

⽣活,充满着青春活⼒,富有积极进取之⼼。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句,可分三层意思:⼀、⼆两句为第⼀层,点明题⽬。起⽤惊讶的⼝⽓:说是洁⽩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风霜肃

杀之⽓,这种肃杀之⽓,第⼆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的艺术效

果。这⾸诗起笔是倒插法。杜甫《姜楚公画⾓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杀⽓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所画的⾓

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上所产⽣的肃杀之⽓,这是正起。⽽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

法。这种⼿法,⼀起笔就有⼒地刻画出画鹰的⽓势,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此种⼿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障

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枫树,怪底江⼭起烟雾。”《画鹘⾏》的起笔说:“⾼堂见⽣鹘,飒爽动秋⾻。”《奉观严郑公厅事

岷⼭沱江画图⼗韵》的起笔说:“沱⽔临中座,岷⼭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层,描写画⾯上苍鹰的神态,是正⾯⽂章。颔联的“?⾝”就是“竦⾝”。“侧⽬”,句见《汉书·李⼴传》:“侧⽬⽽

视,号⽈苍鹰。”⼜见孙楚《鹰赋》:“深⽬蛾眉,状如愁胡。”再见傅⽞《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杜甫这两

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的样⼦,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似的,从⽽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

⼼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下⼦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绦镟”的“绦”是系鹰⽤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的⾦属的圆

轴。“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这两句是说系着⾦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

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势。作者⽤真鹰来作⽐

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

神态。诗⼈⽤字精⼯,颇见匠⼼。通过这些富有表现⼒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样。是真鹰,还是画鹰,⼏难分辨。但

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

将那些“凡鸟”的⽑⾎洒落在原野上。“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句,见班

固《西都赋》:“风⽑⾬⾎,洒野蔽天。”⾄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

⼈,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出画鹰⼗⼆扇》

⼀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他⾃⼰的感慨:“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1-8511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3 02:34:0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