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400字(精选18篇)
2022年11月21日发(作者:季羡林的语录(精选70句))
Peoplewithpureheartslivefullofsweetnessandjoy.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八佰》观后感15篇
《八佰》观后感1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
海的浴血战场,对面租界则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形成鲜明的
对比。国民革命军为了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以
相差许多的日本军队进行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仅仅只有
四百多人的部队就要面临30多万的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
战争,这就是影片开头,用鲜血染成的两个字“八佰”,深深地
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四百多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热爱祖国
的心,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又都是主角,每个人物的
形象都刻在我的记忆当中。
比如,陈树生,当时在敌军的猛攻下,渐渐的,部队就要战
力不支了,他毫不犹豫地在身上绑上不下七八个炸弹,与敌人同
归于尽,那是因为他考虑到他自己,别无选择,自己的牺牲会给
部队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他以为他只是来上海清理战场
的,只想着能够跟着弟弟小湖北好好的活下去,一起来上海拍照,
等和平之后再去英国旅游,可是他为了让国旗升起,他也冲到战
场与敌人大战,可最终中弹而亡。还有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
谢晋元,他带领部队要冲过桥到租界,可是中途不幸中弹,在他
倒地前还撕破喉咙地喊着“全体冲桥!全体冲桥!”
租界那边的爱国人士也尽心帮他们:杨慧敏游过苏州河给军
队送国旗,赌场的老板给他们送药,热心的市民也捐赠物品……
瞧,桥对面最突出的是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向对面的战士
们敬礼,四行仓库这边的战士们看到纷纷站起来立正向小女孩敬
礼,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中,
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
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2
这部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默默的离开,这样的
场景绝无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泪。值得肯
定的这是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以历史为框架进行改编,刻画
出在抗日时期军人民众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
影,就是在大家观影结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历史。
让我心生惭愧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空白,这部影片是我重拾历史认
知的契机。的确这样历史应该被人记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应被
人铭记。而“他们”的出现就是群像而非个人,“他们”没有决
策的权利,或许姓名都没能载入历史,拼死战场,为抗日战争做
最后的牺牲。
《八佰》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
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
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
时各种类型各种群体各种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
堂和地狱的讽刺,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
的内心转变。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
个群体。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场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的
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整部影片的故事流畅性很细腻同时也很悲
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
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
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中华民抵御外侮民族气节未曾改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
中国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无论大家以何种角度去解读这部电影,文明理性讨论。
《八佰》观后感3
《八佰》在上映后热度不减,前两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这部
电影。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但那些动人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这部影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
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四百多人对外号称
八百壮士,用智慧、勇敢、鲜血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
奔跑的白马
这匹白马在影片中总是在奔跑,洁白的身影和周围黑暗混乱
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匹马就像是每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于
多么“黑暗”的环境中,都能保持自身的“洁白”。说起白马,
也会让人想到三国中的赵子龙。小湖北将端午幻想成赵子龙,将
八佰军团阻敌的现象当作护国行为。多次穿插白马的奔驰,就是
暗示“希望”依然坚挺的愿望。
保护旗帜
尽管知道升起军旗会遭到敌人更猛烈的攻击,坚守会更加困
难,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升旗。日军飞机低空俯冲,子弹射在
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帜就要倒下,将士们不畏牺牲,把肉体之
躯暴露在敌人强悍的军机下,用自己的双手顽强地支撑着,将满
是弹孔的旗帜高高地扬在了四行仓库的楼顶。正是因为壮士们迸
发出的超强信念、无惧无畏的精神和前赴后继的决心,才让敌机
大减嚣张气焰而撤去。即便牺牲惨重,输了性命,却激起无数国
人的爱国热情。
冲锋过桥
谢晋元接到命令要撤出四行仓库,但过桥就意味着将自己完
全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关键时刻,他带领几人首当其冲,引
出敌人主力,为大家打掩护。在被日军无情的子弹打中四五枪后,
他支撑着手边的枪跪在地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赶快过桥!
记住,活着就是胜利!”看到这儿,我不禁留下了眼泪。过桥的
意义不在于生与死,而是要留下国人对抗战的热情,唤起他们对
抗战的决心,当国土被践踏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当一
个观众。
这部电影,就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每个中学生,不能忘记
历史,不能忘记先辈的流血牺牲。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八佰》观后感4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观看了一部由真实历史改编的大型战
争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四百
多人由团长谢晋元带领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御日军进
攻的故事。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角色就是端午了。端午本是一个在家乡
种田的农民小伙,因为战争和叔叔弟弟来到了将要沦陷的上海,
加入了抗日的队伍。起初,他苟且偷生、畏战想家、多次想要逃
回家乡,战斗时,他连枪都拿不稳,连敌人都不敢杀,是个被整
个团蔑视的“懦夫”。但是后来亲眼看到叔叔被日军杀死,心里
埋藏的怒火这才燃烧,他终于意识到逃避是没有用的。在他的最
后之战,他为了保护战地里的旗帜不被日军打倒,不惜拼尽生命
攻打敌军飞机,最终不幸中弹逝世,成为了全团的英雄,点燃了
队伍的斗志。
端午从一位被鄙弃的“懦夫”渐变为被尊敬的“英雄”,这
之间只有短短四天。是什么让他有这样巨大的改变,我想应该就
是他的那颗爱国之心。只因这颗爱国之心,端午他点燃了全团的
斗志,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让河岸租界里的国民知道:宁
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时间的脚步在不断的前进,世间的尘埃在不断抹去,而历史
是永不变的,那些拼命救了中国的烈士们,是永远铭记在我们心
里的。现在和平了,我们每天生活在安全的社会中,但遥想战争
年代,中国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
了当今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伫立在
世界的顶峰!
《八佰》观后感5
今天,我们全体人员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历史
题材电影《八佰》。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昌盛的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惧危
险,不怕牺牲为我们后辈打下的江山。在观看电影中,给我带来
的震撼和感想不是一点点,在电影中虽然刻画的每个人性格不
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为了保卫祖国最
后一道防线,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
奋战四天四夜,电影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许多情节让人泪
目。
在观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对岸的爱国民众不畏惧生命
的危险,趁着夜色游过河对岸将国旗带到四行仓库,交到壮士们
的手中,在危险面前,在正义面前,团长选择升旗,他希望这样
的选择能够燃气中华人民的斗志与激情,也让中国人民燃气希
望,不要“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了鲜红的旗帜能在四行仓库平
台上升旗,战士们奋力抵抗,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守住了战
士们用生命、献血凝固而成的国旗,让它屹立不倒。战士们用行
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
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的去战斗,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屹
立不倒。
河对岸有爱国人士,也有“麻木不仁”的一群人,随着镜头
在“浴血奋战”与“坐以待毙”间来回切换,让我感觉到民族的
悲剧,八佰壮士是个孤独的存在,即使绝望的死亡感,无力感,
却丝毫为动摇战士们爱国之心,他们愿意舍生取义,唤醒对岸掩
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
当然,整部电影下来,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国家的战士
们,是真正的英雄,是名族之魂。明知仓库是坟墓,甘愿舍命守
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军令。
致敬那些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八佰壮士誓死不退的血性和
中国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都应该被和平年代的我们铭
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应该以梦
为马,不负韶华。
《八佰》观后感6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
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
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
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
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
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
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
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
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
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
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
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
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
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
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
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
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
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
的!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
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
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
先烈致敬!
《八佰》观后感7
若不是观看了管虎导演的那场《八佰》,我的思绪怕是永远
不会回到1937年,沪淞会战末期。
大多数人物的名字早已记不清楚。在国家生死关头觉醒的军
人数不胜数。没有什么英雄是天生俱来的,然而就是这些芸芸众
生中的小市民们,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战友一个个相继被枪淋弹雨
击中,那眼神从惊慌转向了坚毅。每日晚上,对岸的英法租界莺
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四行仓库的士兵
们却正在悲壮地互立遗嘱。
四天的时间也许只是短短一会儿,而小小的四行仓库早已承
受不住太多的苦难。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束上炸药包
从楼上跃下,炸得血肉模糊。对岸的人们倾听着他们即将烧尽的
生命做出的最后呐喊。不知那烧焦的气味是否犹如流星划过,给
予中国一丝新的希望。枪眼无情,血淋淋的镜头反复上演,然而
真实的历史只比眼前的更为残酷。
年仅十三岁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内,看着他的舅舅在对面的钟
楼上被凌迟处死,目睹他的哥哥在护住国旗之后流血过多而活活
死去。在这样的时刻,他只听到人们对他说:“活下去,替我们
看看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又该是如何呢?在他夺过旁人
的酒一饮而尽时,那一声“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长的标志。
外国人一字一顿地对谢晋元说,他们只不过是在演戏给西方
列强们看罢了。那一刻,谢将军的脸庞上写满了茫然和失望。11
月1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退军。中国投降,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与牺牲都会迎来一个童话式的结局。当我们的
民族病了的时候,这些牺牲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他们说他们会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东方明珠承
载着国人的骄傲。灯光缤纷之下,国人的生活透露着幸福与安详。
他们牺牲后化为的尘埃依旧游离在此。那一张张义无反顾的脸,
永远、永远不会令人望却。
《八佰》观后感8
夜深了人静了,指尖在手机滑到一篇报道时突然停下,大致
内容是:电影《八佰》或许就是想通过回顾那段悲惨的记忆,向
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主旨,历史无法改变,但可以铭记,过往无法
改变,但可以创造新的未来。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在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
524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为增强气势对
外称有800人,坚守闸北四行仓库
一座桥,两个世界,天堂和地狱。天堂是法租界,而地狱就
是四行仓库。
在战斗中有勇敢的军人,也有懦弱的逃兵。
懦弱的逃兵其实并不懦弱,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有自
己想念的家人,有自己心疼的孩子,有心仪的爱人,也有自己想
要保护的人。在同伴受伤时即使面临着将死的险境,也会把同伴
救出来,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蜕变。他们从一开始时战斗
只想躲起来,一心只想逃跑的心到为了消灭敌机而牺牲,为同伴
的撤退争取时间,这都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觉醒。
勇敢的战士是人们所欢呼的,那为了抵挡敌人攻击而在自己
身上绑炸弹的军人,为了营救战友而受伤牺牲的军人,是你们的
精神使得在法租界的人们得到了觉悟,使他们有了战死也要连接
电话线、也要送国旗的决心,战士们也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他
们用自己的身躯支起了那一次又一次倒下的国旗,击退了一次又
一次的敌人。
在接到撤退的命令时,即使不情愿,也抱着只要有一个人活
下去荣誉就还在的决心,这不是认输,相反,这是另一种意义上
的胜利,他们向法租界的人们传递了为国家牺牲的精神,在战士
们倒下的时候,无数人们伸出了自己的手,那是一堵手墙,是扶
起中国的手墙。
孤军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悲痛,但也正是这群孤军激起了法
租界中国人的斗志。
《八佰》观后感9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观看了一部由真实历史改编的大型战
争电影《八佰》。看完后心情既沉重又感动。
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四百
多人由团长谢晋元带领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御日军进
攻的故事。
在战争中,死亡是司空见惯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
离我是遥远的,绝不是我每天要面对的事。所以我对于片中人物
的死亡,是不习惯的,心情压抑的。
战争的残酷可能远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简单的交火,在短暂
的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的伤亡,战士们在这短暂的时间内结束了短
暂的生命。死神盘旋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头顶,不论年龄。这让我
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们年纪轻轻却要直面大量的死
亡,如果不是战争,死亡离他们是遥远的。但是没有如果,战争
无情,或者说是侵略者无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死亡之神离他们是
如此的近。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凝聚的精神让我感动。毕竟每个人的思想
都不一样。就像面对战争,有人冲锋陷阵,有人临阵脱逃。但在
危难之际,大多数人的心都在一起:中华民族不亡。这样自发的
凝聚力让我感动。
不止于此,每一位在战争中尽职尽责的将士都值得我的敬
佩。正如片中所说:你们是英雄。他们在保护着我们。哪有什么
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
离不开他们的牺牲。从短期来看,他们的牺牲毫无意义,国军连
走麦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从长期来看,到了抗战胜利,便
就有了意义。没有他们的坚持付出,就没有后来的胜利。后来的
后来,也许都不一样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
战争早已结束,电影也已结束,但斗争还没结束,国际上依
然不宁静。美国带头制裁抹黑中国屡见不鲜。弱小不一定挨打,
但被打了就一定打不过。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尽可能地保护自己,
予以还击。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希望我能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八佰》观后感10
华人皆如此,倭寇岂敢——题记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
“七七事变”掀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年8月,淞沪会战
开始,这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一边繁华美丽、
歌舞升平,一边是炮火猛烈,断壁残垣,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
狱,一河之隔的人,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希望渺茫,
依然坚持战斗;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明
知一去难见妻儿,仍愿为国捐躯……没有人想要牺牲,却有人为
了和平,不得不牺牲,国难当头,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没有一
个人可以脱离其中。八百壮士用行动证明了“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生为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仍有不屈之心。
电影中,租界里的人看着八百壮士浴血奋战却无能为力,现
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历史心潮起伏。电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却
也撕开了历史的一角,从中我看见有希望,从那无奈无助、无尽
的黑暗中孕育。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
才有真进步。”民族血性一直如此,八百壮士代表的不只是战争
的惨烈,更代表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
没有战争不惨烈,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少,我们
可以多了解那个黑暗的年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忘先辈
为和平作出的牺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要
铭记历史,毕竟,历史不是简单的白纸黑字,它是鲜活的记载,
未来的灯塔。我们应该学习八百壮士的炽热的爱国之情,为将来
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添上自己的一笔。
《八佰》观后感11
9月20日,这一天,使我悲哀;这一天,也使我愤怒,因
为我去看了电影《八佰》。
电影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
战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
名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
夜的故事。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
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
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多战士,收
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日军,壮大声
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将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
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悲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陈树
生舍身炸日军了。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真实“八百壮士”之一,
在发现敌人企图用钢板阵爆破楼体时,身绑手榴弹毅然跳下仓
库,用身体砸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仅给母亲留下“舍生取
义,儿所愿也”八字血书。陈树生豁出命来也要守住阵地的大义
凛然,影响了战场上的其他士兵。他们也纷纷排成一列,身绑手
榴弹,高声喊出自己的姓名,一个个一跃而下。这些画面,深深
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泪流满面!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苏州河对岸租界的一个人
流着眼泪激动地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更
要发奋读书,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效力。周恩来总理
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让中国
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谢这些先烈们,这是他们的
牺牲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们的初心,珍惜现在
的幸福生活!
《八佰》观后感12
8月22日老师组织我们班的部分同学在德百的影院一起观
看《八佰》这部新上映的抗战电影,时长大约156分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凇沪会战末期,国民革
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
奋战4天4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
对外号称八百人。
开始一群人去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保卫上海,租界那里
有很多德国人,他们租了中国的国土。那些人去往上海,快要到
达时,这群人遇上日本鬼子,他们逃的逃,躲的躲,还是没有逃
过敌人的屠杀。他们到达四行仓库,被安排完毕后,有一群平民
来到这里。他们被送往租借这个安全的地方。他们和敌人战斗了
4天4夜。
中间有个片段让我难以忘怀,郑凯演的陈树生要绑着手榴弹
跳下去,在历史上陈树生是一位抗日英雄陈树生当时在四行仓库
也有这样对抗敌人,只有用种量砸进盾牌的隙缝,才能真正的摧
毁敌人。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在长达14年的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里付出了巨大的牺
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辱的伟大篇章。
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华民族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
《八佰》这部电影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和感动,兴奋与
悲壮。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全程精神紧绷,一分一秒都不想错
过,苏州和隔开的或许是两个世界,但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割,
会更加团结,这震撼人心的战斗必将唤醒更多的中国人投入保家
卫国的战斗中去。
《八佰》观后感13
今晚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说实话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
的,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都是有血有肉的
战士,他们也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
护大家。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多少名战士依然跳了下
去,舍己为人并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绑着炸弹,伴随着炮
声消失在雪国之中,你以为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吗?不,他没
有历史,会记住他们,他们都是勇敢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
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
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
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华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
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
们依然选择了升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
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
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
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
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
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
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
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观后感14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
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__年第一场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
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
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
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
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
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
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
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
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
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
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
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
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
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
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
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
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
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
更显弹性,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
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__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
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八佰》观后感15
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中国上海。淞沪会战爆发,随着三
个月的战斗,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随着国民党
军队的全线溃败,国民党军队在上海的据点,就只剩下上海闸北
中南部、与租界只隔着一条苏州河的四行仓库。这座仓库,成为
了日本人,在上海唯一没有占领的地方。
驻守这座仓库的军队,构成人员复杂——除了正规的中央军
之外,还有从其他地方扩充进来的逃兵。他们是中国军队驻守上
海的最后一道防线。
和以往的抗战影视剧不同,这部电影更加人性化,还原了历
史的本来面目。抗战伊始,中日两国军人的作战素质存在着极大
的差距。日本军人残暴嗜杀,军国主义的教育已让他们泯灭了人
性。可是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有的压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打
仗,他们只是想来上海观光旅游。有的根本没有练过射击,更别
说杀人,即使钢刀架到脖子上面对死亡的威胁才敢开几枪。
只要战斗稍稍停顿,他们有的人,看着灯红酒绿的法租界,
十分向往美好的生活。更有人甚至有人趁机溜了号当了逃兵……
最终,经历了死亡的洗礼——租界内的老百姓为了给仓库送
补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保证仓库的完整性,一些战士奋
不顾身扛起炸药包,飞身跳入跳入日本军队之中和侵略者同归于
尽。在看到自己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战旗不倒自
己十分的受感染。在经历了这些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四行仓库的
守军才真正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看完《八百》后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些逝去
的英雄永远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