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寓言故事
2022年11月21日发(作者: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
(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
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
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
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
(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
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
(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
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
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
(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
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
(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
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
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
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
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
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故事出自《晋书·苻
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
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
可yún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
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
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
找事物。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故事出自《左
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
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
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
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
鹬蚌相争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不可救药
拔苗助长
疑邻盗斧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
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
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
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
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
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
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
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
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邯郸学步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他一边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
-边学习模仿。
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
走路,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邯郸学步:学步:学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买椟还珠战国时,
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
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
镶嵌上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其珍贵的珍珠
装在里面。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喜欢极了。
于是,他买下了它。可是,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
了。
买椟还珠—椟: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