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通用6篇)
2022年11月20日发(作者:小朋友的新年祝福语(精选100句))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30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4人。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明显,
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美观,一类是语
文能力较弱的“次困生”,他们虽然能考及格,但常常在80分左右徘徊。
他们中有的是接受能力不强导致,有的则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如何
提高后20%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兴趣、习惯等的培养至关紧要。所以“分
层教学”与“赏识学习”仍然是我教学的两大重要法宝。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
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
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0篇。这八
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
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
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
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3次,分别在第2课《丁
香结》、第4课《花之歌》、第26课《好的故事》。
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第5课《七律·长征》、第14课《穷人》、
第22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
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
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
“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让生
活更美好、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
戏、有你,真好。
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4
课《穷人》和25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
“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
“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
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祖国在我
心中”,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让孩子从小立志做一个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穷人》《只有一个地球》《金色
的鱼钩》《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等,还选取了一
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竹节人》《盼》《夏天里的成长》《好的故事》。
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桥》《青山不老》等。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包含了散文、古诗、微小说以外,还有两
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每个单元除了先前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外,语文园地个别还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
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五)增加“快乐阅读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二)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
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指导朗读、默读。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
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
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
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
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
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
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
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这4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
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
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
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写倡议书)的能力。
(五)习作教学——我会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核心思想是多
练,浅练,多赏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
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有你真好”。习作时,要鼓励学
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
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
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
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
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
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
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
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
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
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
──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
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
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
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
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表”中的词语,
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
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
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
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
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
2.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
3.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
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
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
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
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
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
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
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
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
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并形成习惯。加强朗读的指导与检查,
加大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