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三篇

更新时间:2023-12-05 19:06:19 0条评论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三篇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中秋节英语作文3篇)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一:全神贯注教学反思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

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

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们

在教研时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这样更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

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

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

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

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

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

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创设情景,

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

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

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教学观。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也有

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们教研总结了以下几点:1、在课前如果能回

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2、在学生制定每一环节的小目标时应

该在细一些,如生字新词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应该有个及时的反馈。3、

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用

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通过多读去

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4、最后的拓展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对于全神贯注的样子,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学以致用,不过

也要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大胆表达,也可让孩子们进行合理

的想象一定会更生动。篇二:全神贯注教学反思在《全神贯注》这

节课上,可以看出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课前出示名言,引导学生朗读、

质疑、谈对课题的理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了“朗读比

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按自己的理解去读,愿意把自己的想

法告诉别人;在“拓展运用,延伸课外”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罗丹的雕

塑作品,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再次激起学生对罗丹的敬佩之情;最后,教师赠

送名言书签,学生读书签上的名言,感受老师寄予的希望,进一步融洽师生的关

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全文作了巧妙而有意义的总结。板书设计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意蕴深远、极富创意。一颗红心里写上“全神贯注”四个大字,中间

套有一颗小红心写上“精益求精、如痴如醉”八个小字,一个箭头横穿过两颗红

心,指向右边“成功”二字。这些都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继续发扬的。但是,

在这堂课上,我发现学生朗读时语气平淡,缺乏激情,尽管我在课堂上及时作了

指导,但效果还是不明显。特别是在“把你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

注的句子读出来”的这一教学环节中,不管是自由朗读,还是比赛朗读,听到的

只是平淡的朗读声,根本没有把罗丹工作时的全身心投入、如痴如醉的工作作风

表达出来。其实我在备课时,就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

念,想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把读的自主权还给学

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教师的对话,

训练语感,陶冶情感。而事实上,学生这样的朗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及时改

变教学计划,增加了“教师范读课文第二段、学生看插图想象”这一环节。之后

再引导学生齐读,这一次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中明显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体

现。这一点就足以让我深思,教师要善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是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珍视他们

个性化的朗读。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创造机会,创

设情境,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

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师生长期

不懈努力,充分利用平时的早读、课堂进行有效地训练。同时,可以请家长配合,

营造讲普通话的家庭氛围。长此下去,学生不但乐于朗读,还能善于朗读。相

同的是:重视夯实语文基础的训练。重视教规律,教方法。学生自主读

书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无师自通,而是伴随

着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十二个学期的循序渐进,师生教与学的共同努力

当中习得的呀!为孩子们服务不应是一句空话,要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所需

要的语言素养与能力考虑。现在强调多读,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有理有据,语言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语言训练,也不排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表

达的,条理是怎样清晰的,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有些什么特色,

以及教给概括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甚至小到标点运用是否正确,文字

书写是否工整……如果我们不去有意识地这样咀嚼,训练,有些东西像过眼烟云,

飘然而过,又怎样沉淀,内化为一种坚实的语言基础和能力呢?当然,这一切训

练要从读书活动中自然渗透。现在,我们有些课上得热热闹闹,在书还没有

读熟的时候就大谈“感悟”“体验”,一篇没学好就要带多篇。尤其是公开课,

好像不弄出点新花样就愧对了这公开课一样,好像像常规课那样扎扎实实地读

书、读词、造句、写字,教读书方法,课上得平实了,就愧对了观众一样。一堂

课上下来,学生得到了些什么呢?或者说,除情感上有所激动以外,对于语言能

力的提高,学生收获大吗?学习语言的确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熏陶、训练、

实践的过程,决不可以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速成”,这是规律,也是科学。读

读背背,圈点勾画,比较鉴别,翻翻查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这种重视语言

品味的做法是应该提倡而决不能抛弃的。它与繁琐的分析与肢解文章完全不同。

如:怎样理解词语?教给学生对每一个语素要咀嚼,分解组合,更联系语境,联

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再如,读书时抓住重点句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抓住

一词,辐射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还如,段与段之间是什么联系,主要

内容怎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都要渗透训练。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把把开

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这样一系列的读书方法,

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会提高得更快。该教时就要教,公开课不教,课下再去教,

或者再交钱到培优班里去学,这又是何故呢?这节课与前几年上的课相比,

也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如,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尊重学生独特的体

验与感悟,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你觉得哪一句最能体现罗丹的全神贯注就读哪

一句,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由你所体会到的情感所决定,不必一个模式,一种

腔调,你能猜出老师要提什么样的问题吗等等。老师有给学生个性化读书和

培养创新精神的意识。但其中也不乏老师的点拨与鼓励。再如,这节课也体现了

新课标中提出的以读代讲,以读代答,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读中理

解,受到熏陶。在读中去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老师完全成了参与

读,参与对话中的一员。这也使我体会到,新课标精神下的语文课堂,给了

老师更大的自主和自由,但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课堂上的生成是

与与预设不同的,需要老师不露声色,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篇

三:全神贯注教学反思《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

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

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

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

追求的精神。在设计教学时,我结合阅读提示,围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谈感受。这两个问题是

贯穿本文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

悟。在讲述本课时,我先介绍罗丹,欣赏他的作品,为什么罗丹能成为伟大的雕

塑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部分花的时间很短,

但效果不错,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这样的略读课文最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

悟,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读为本,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快速读等多种

方式朗读,在不断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

知,结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同桌互说,顾及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在第二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

注”这个词,作者却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把“全神贯

注”诠释得淋漓尽致,是个很好的值得学习的段落。本课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现

亮点的环节就是回报重点句子谈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让

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想象说话:你听

到了他在说什么?你从文字背后看到了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导学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亮点:罗丹“一会儿向前,一

会儿后退”,他是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

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

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他

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激动”表明罗丹非常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改女像的工

作中,时间对他来说根本不存在……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

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同时,我还

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针对这个单元的习

作:写一个你敬佩的人。我特别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描写你熟悉的

一个人学习或工作时情景,习作中,学生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具体。这节

课的教学,实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9-99-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09:23:4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