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通用5篇)

更新时间:2023-12-08 00:51:23 0条评论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通用5篇)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酒店普通员工辞职报告(通用8篇))

第一单元第3课草虫的村落

(一)教材解读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

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作者以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二)学习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

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

的感受。

(三)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

1.郭枫1933年生于江苏徐州,1950年到台湾就读台北师大附中,是台湾著名诗

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

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2.主要作品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

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海之歌》;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

(1)对词语的理解。

静谧:安宁而平静。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的意思。

野灌丛:野生的灌木丛。灌木:一种比较矮小、丛生的木本植物。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2)对句子的理解。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文章开篇第一句,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

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

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

和喧嚣所带来的心灵重负和枯寂,使自己的身心重新融于大自然之中,这样才有了他对草虫

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

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

成的。这时,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只小

虫,就像一位游侠,穿行在这森林中间。于是,才有作者目光的追随,也才有对草虫村落的

游历。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二个空间,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在

森林边缘的小丘上”也就是草丛边上的一些小土堆,这是最适合草虫聚居的洞穴群的形成之

处,所以也就可以看到许多熙熙攘攘往来的那些黑甲虫村民。作者想象之丰富,感受之独特,

于此可见一斑。

④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

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

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

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

奏出来的天籁之声。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

美之情。

⑤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甲虫是如此的“勤勉”,小小

的身体却能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看着它们劳动的场

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

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前进着……一个问句也引发了读

者的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

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明时已傍晚。作者对草虫村落的

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

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五)课文点拨

课文写的是在田野里,作者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

的游历。他看到了茂盛的森林——细密的草丛;看到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游侠——一只黑甲虫;

看到了散布在森林边缘的村子——草丛周围的虫子的洞穴;看到了大街小巷中美丽的南国少

女——花色斑斓的小圆甲虫,还有经过长途旅行到此来访的庞然大物——蜥蜴;看到了奏出

灵泉般音乐的演奏者——一群振翅鸣叫的甲虫;还看到村民们行色匆匆的劳动生活。

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

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

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作为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也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

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具体如下: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

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

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

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

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

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

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

一片爱恋之情;二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这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

(六)预习建议

1.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把握。

本文共11自然段,第一层(第1自然段)是总起,交待了这次奇异游历的特殊氛围和

心情。第二层(第2~9自然段)叙写了奇异游历的全过程,其中第2自然段是对游历的概述,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点出了行文的线索,“奇异”则概括了这个草虫世界的特征。

第3自然段写游历的第一场景:小甲虫迷路的森林;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写了第二场景:

也就是作为课文主体的“草虫的村落”。这里的“角色”很多,有英勇归来的黑甲虫,有熙

熙攘攘往来的黑甲虫村民,有好像南国少女的小圆虫,有庞然大物蜥蜴,有一群作为音乐演

奏者的黑甲虫,还有负责气象观测的、忙于建筑设计的各种分工不同的虫子……第三层是末

尾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草虫村落的依恋。作者正是在这种严谨的结构中,有条不紊地

按照游历过程,对草虫的村落和草虫的生活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并融入了自己热

爱自然、关爱生灵的独特情怀。因此,初读课文时帮助学生梳理层次,分清两个场景和活跃

在两个场景中的多种角色的不同表现。这样,方能在整体上把握好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时,可以围绕“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

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体悟课文,思考揣摩。可引导学生先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

活动及环境,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展开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

3.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它们意味

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

妻间爱意的流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又如,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

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

么?还有,课文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看见

些什么?也许是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4.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因此导读

本文的一个重点,应是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让学

生在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中引起共鸣,培养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更要在品读课文思情并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感受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和那种向往大自然的

童趣。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

5.要求掌握的字,教师要作适当指导。“静谧”的“谧”,字音是“mì”,注意不要

念成“yì”,写的时候要注意右边部分不能写成“益”。“烘烤”一词和“火”有关,都是

“火”字旁,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巷”字提醒学生第8笔是横。“悠悠忽忽”等词的理

解,建议学生在预习时通过查词典解决。

1.读拼音写汉字。

mìqiàoyùnkǎoxiàngqī

静()()丽音()烘()小()亲()

2.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草茎

(jīnɡjìnɡ)好

奇(hǎohào)欢跃

(yuèyào)森

林(sēnshēn)

3.加偏旁组字、组词。

共_____()_____()_____()

宣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词语。

(1)集市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2)在海洋世界中,鲸是一种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3)她太美了,人们都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4)每天上班、下班的高峰时期,街上的人们都有着匆忙赶路的神态。()

5.选择恰当解释,填序号。

(1)投机:①见解相同②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他做事很投机,从不做亏本买卖。()

他两个话不投机,争吵起来。()

(2)迷失:①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②丢失;丧失。

一只小甲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过于感情用事,容易让我们迷失理智。()

6.读课文,扩充词语。

()的游历()的森林()的草茎

()的彩衣()的目光()的音韵

7.成语积累。

()冲()撞花色()()痴望

()街()巷行色()()大物

8.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2)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3)难道你不愿意跟我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散步吗?()

9.课文回放。

(1)《草虫的村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__________,对__________

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__________、对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文中的“村落”指的是__________,“街道”“小巷”指的是__________。作者发挥

丰富的__________,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

在大家的面前: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的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他想象成一位__________,

看到色彩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看到__________,把它们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这些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10.开心阅读。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

()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

()聚在

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

()野灌丛

(),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

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

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1)在括号内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写出几个和“全神贯注”意思或用法相似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递进C.表示语意转折D.表示声音延续

11.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也可以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

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草虫的村落》

【答案】

1.谧俏韵烤巷戚

2.jīnɡ√hào√yuè√sēn√

4.熙熙攘攘庞然大物驻足痴望行色匆匆

5.②①①②

6.奇异茂盛细密俏丽好奇优美

7.左右斑斓驻足大小匆匆庞

8.拟人比喻反问

9.(1)一只爬行的小虫草虫的村落大自然小生物

(2)草虫居住的洞穴草虫行走的地方想象比喻拟人游侠南

国少女

震动翅膀的甲虫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勇敢智慧勤劳

10.(1)zòusǎncùcónɡ

(2)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心全意目不旁鹜一心一意一丝不苟

(3)拟人比喻

(4)A

11.小虫触动了我

灯光下,我奋笔疾书。几只调皮的小飞虫集聚在灯旁,跳动于书本之上。“真烦人!”我

气愤地拿起一只茶杯向身上砸去。“嘿,这下不会再烦我了吧!”我可得意了,然而,不经意

间,却发现了这样一幕:小虫努力地蠕动四肢与身体,它似乎想要用自己的力气举起这笨重

的茶杯。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它这么做是徒劳,但它却毫不放弃……

我惊呆了,为了那遥不可及的生存与自由,小虫与茶杯做着殊死的搏斗。我小心翼翼地

移开了茶杯,只见那小虫摆着如释重负的姿态,得意洋洋地舒展着自己的两根触角,伸了伸

翅膀,又像刚才那样飞舞于空中,蹦跳于书本之间。我好惊奇,没想到自己轻易的一个举动

竟然换取了一只小虫生命的自由,望着它挣脱了束缚,自在地飞翔,我真的很开心。

夜深人静,小虫的挣扎触动了我心灵。它教会了我不光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要珍爱

其他动物的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乃是我们人类与动物共同的目标。

【解析】

1.生字的考查。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书写时要与同音字和形近字区别。

2.字音的考查。注意多音字和易误读的字的字音。

3.形近字的组词辨析。可通过词义来区别。

4.成语的积累与运用。重在平时的积累。

5.词语的理解。注意联系语境意义来选择。可以用代入法选择。

6.词语搭配。可以从文中找到。

7.成语积累。注意字形要正确,可以联系成语的意思来判定字形。

8.修辞手法辨别的考查。第(1)题,“小圆虫”披着“彩衣”,赋予小圆虫以人的行为,

是拟人。

第(2)题,把“音韵”比作“灵泉”,像是比喻词。这是比喻句。

第(3)题,答案就蕴含在问句中,即:你愿意跟我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散步。这是反问句。

9.课文内容的梳理和理解的考查。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丰富的

想象力,以及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的独特感

受。

10.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1)字音的考查。注意多音字和易误读的字的字音,可通过组词比较加深记忆。

(2)成语的积累。意义相近即可,成语积累可以通过分类的形式来加强记忆。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

过来。

(3)修辞手法的考查。“甲虫音乐家”是拟人;“音韵”“像”灵泉”是比喻。

(4)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表示递进、表示延长、表示转折、表示中

断或间隔等。要联系语境来具体的思考。文中“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

解释说明了“两棵大树”实际是“野灌丛”。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9-299-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11:21:5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