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课件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关于行风建设的工作总结范文(精选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经典教案三
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经典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
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
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
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
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
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
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
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
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
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
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
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
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
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
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
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
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
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
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
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
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
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
人记事的*有什么不同吗?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经典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
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
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
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
(一)检查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让我们一起复习
一下!
听写:厄运熄灭摇曳遭遇一诺千金
3、请学生看着屏幕进行校对。指导“厄”的写法。
(二)入境品读。
1、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的。“半截蜡烛”
有多长呢?
(比划)一节蜡烛大概有这么长,那么,半截蜡烛只有它的一
半。就在这么半截蜡烛中,还隐藏着一个非同寻常的秘密呢!究
竟是怎样的秘密?(情报)
是啊,就在这样短的半截蜡烛中,竟还有一段是插着金属管
的,这样一来,这半截蜡烛可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呀!
2、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
个故事呢?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看。(梳理故事的情节,指导简要
地说出*的主要内容。)
3、看来,这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是伯诺德一家三口关注的
焦点,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
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
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
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
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情况
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全班朗读这一段。
【点评】教师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导向
和催化作用。此处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
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
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
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第二次的齐读,就会使
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
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5、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
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
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板书:周旋)
(三)导学引路。
1、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
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
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1)“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个别读,体会。
(2)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
(3)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平静,她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三读,加深体会。
(4)小结: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
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
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
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
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点评】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
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
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
这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四)自学交流。
1、“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没有,“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2、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况越来越危急
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
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
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3、我们一起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
受。
(1)“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
智)读。
(2)“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
读。
4、“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
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起来读!
5、就在这时,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这个小姑
娘又是怎样与凶残的德军周旋的呢?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
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A什么叫“娇声”?
B怎样“娇声”说的?
C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2)“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
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D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
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
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
(3)接读第七节。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半截蜡烛熄灭了,但我们与伯纳德一家一同
经历的这场无声的战斗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二战结束以后,
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
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这样一份奖状,
你想象上面会写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选做题)
(1)片段练习——
校运动会上,我获得了800米长跑金牌。我兴奋极了……一
个劲儿地往家奔,想让妈妈也开心开心。可是,妈妈正忙着做饭,
没时间搭理我。我……妈妈听了后,开心地笑了,还说要多做几
样小菜犒劳犒劳我呢?
(2)以四年级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为例,自己试着将
这篇课文创编成剧本,还可以演一演
小学五年级语文《半截蜡烛》经典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
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
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
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
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快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
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妙”。
2.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
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读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
就会自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讨论:如果蜡烛出现
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
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
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
生尽快“入境”。
4.感知伯诺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
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
的。
(2)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应该强调哪个
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请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
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4)蜡烛熄灭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讨论:“似乎”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
(5)句子比较:“一场危机过去了。”能否用这句话替代课
文中的原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通过感悟,更需要通
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从而感受文字运用的
恰当、精准。
5.感知大儿子杰克。
(1)可一家人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德军中尉又点燃
了蜡烛,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此时,大儿子杰克站了起
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2)(投影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在
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
着。”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得到这
种感受的?
(3)杰克端走蜡烛的理由已经被否决,他还需要不需要搬回
木柴生火,为什么?(引发争辩)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并交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
能让人人动口、动手、动脑表达真情实感。抛出一个争辩的话题,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擦出火花,改变阅读蜻蜓点水、浅尝
辄止的局面。
(4)母亲与儿子的努力都失败了。他们坐待着,他们在等待
什么?此时此刻,一家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6.感知小女儿杰奎琳。
(1)(投影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她似乎感到
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从这段话
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难道一家三口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最后
两个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
(3)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认为应该突出什么?为什么?
“娇声”是否可以去掉?“道过晚安”是否有必要?“我可以拿一
盏灯上楼睡觉吗?”能否改成“我要拿一盏灯上楼睡觉。”为什
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达作
用,从而体悟语言的奇妙,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回归整体,深化感知
1.是什么支撑着一家三口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
2.在这场生死斗争中,一家三口是那么机智和勇敢,但这种
勇敢机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
模仿中央电视台“20X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为他颁发“勇
敢机智奖”,并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
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苏教版小语
教材提供了“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的两种方式。课堂教学
中亦可采用“短线结合”。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母亲智慧沉着
二战期间大儿子从容懂事
小女儿机智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