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可以组什么词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关于产假申请书模板10篇)
第39卷第3期
No.3 Vo1.39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2018年3月
Mar.2018
固原方言“吃”义动词探析
马军丽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宁夏固原756000)
摘要:现代汉语中表示“把食物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的义项,在固原方言有”吃、尝、呸、吞、胀、扁、
筑、憋、掠、啖、噪、灌、馕、日馕”这样一组近义词。多数情况下这些动词内部可以互相替换,因为它们有相同或
相近的义项。这一组近义词同中有异,各有地位,作用互补,分别表现在不同的功能、范围、程度、大小、时空中。
通过比较分析这组近义词内部差异,可以见出固原方言词;12丰富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固原方言;“吃”义词;内部差异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331(2018)03—0099—04
收稿日期:2017—10—20
基金项目: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NXSFZD1701);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NXBYY03)。
作者简介:马军丽(1976一),女,宁夏固原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
要从事汉语方言学及地方文化研究。
固原市位于中国大西北东部、宁夏回族自治
区南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三省(区)省会城市
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东、南、西三面与甘肃毗
邻,北部同本自治区海原、同心县接壤,总面积
10540平方公里,辖彭阳、隆德、西吉、泾源、原州等
4县l区,共有62个乡(镇)。本文调研的方言区
选择在固原市原州区,缘于固原市所辖的四县一
区中,原州区是固原市政治文化中心,方言特点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固原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
片,中原官话内部一致性较强,总的来说,整个宁
夏南部山区所通用的方言为中原官话,并且是比
较接近的。因此,固原方言与普通话相似性较大,
但又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固原方言口语里常用词
语的用法与普通话不尽相同。本文以“吃”义动词
为例,结合方言使用情况,探析固原方言中一组表
达“吃”义的近义词在不同情景下的意义和用法,
以及这些近义词与普通话的区别和联系。对方言
词汇的选择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对象,主要
是《现代汉语词典》不收的或标有《方》的固原方
言词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吃”是多义词,在本文
中“吃”义项专指《现代汉语词典》中第(1)项,作
为动词“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表
示“吃”义的词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词,被斯瓦迪士
列入<<200核心词表》。普通话表“吃”义的动词主
要用“吃”,固原方言中也用“吃”,除此之外还有
“尝、呸、吞、胀、扁、筑、憋、掠、啖、赚、灌、馕、13馕”
等共计l4个词。
一
、固原方言中的“吃”义动词
1.吃[t i2l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在普通话
中凡是经过咀嚼下咽的食物都可用“吃”这个动
词,例如:吃米饭、吃水果、吃馒头等等,但是对于
液态食物不用“吃”而是用“喝”。在固原方言中
“吃”与普通话意义相当,但使用范围上更广于普
通话,还可以用于吃液态的食物,例如“吃酒”“吃
茶”“吃汤药”等等。
2.尝[ Q玎 ]:《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动词,解
释为“吃一点试试”。《说文》:“尝,口味之也。从
·99·
旨,尚声。”《诗·小雅·甫田》:“尝其旨否。”引申
为吃、食用、试探。例如:“天子乃以雏尝黍。”(《礼
记·月令》)“臣先尝之。”(《礼记·曲礼》)“王事靡
盟,不能薮稻粱,父母何尝?”(《诗·唐风·鸨羽》)
“送来银两穷人用,送来粮食穷人尝。”(《捻军歌
谣》)同原方言中“尝”指小口地吃,少量地吃,表示
谦让或者恭敬。例如:“娃他姨娘,你少少尝些酒
麸子,但试着甜咧,给你摭些。”此处“尝”表示待客
礼让。
3.睚[ti£ ]:本义是“咬”,引申义是“吃”,同
原方言常常用到此字。《广雅·释诂二三》:“呸,啮
也。”《易·履》:“履虎尾,不唾人。”“不哩人亨”。
“吃”和“呸”在固原方言里是有一定区别的,“吃”
是最通常的、普遍意义的用法,如上文所举的“吃
饭”等。“喱”字的用法却具有特殊性,或是大口地
吃耐饥可口的食物;或是毫无顾忌不受限制很痛
快地吃。如可以说“呸了一大碗扯面”,“三个人把
四斤牛肉呸完了”。一般指吃的饭量大,并且是大
碗大块的吃,人们不习惯说“呸瓜子儿、呸豆腐、喱
橘子、呸小菜”。另外,“呸”字一般不能跟“不、
没、耍”等具有否定色彩的词语搭配,例如人们一
般不会说“他就连半个西瓜都没喱下”。
4.吞[too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不
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说文
·口部》:“吞,咽也。从口,天声。土根切。”在固
原方言中除了以上义项,还表示快速地大口大口
地吃,既可以吃固态食物,也可以吃液态的食物。
例如:“做了一后晌活连困带乏,回去吞咧两碗面
糊糊就缓下咧。”
5.胀[t q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动词是
“膨胀”之意。在固原方言中除以上义项外,还可
当做“吃”义动词使用,表示大口地吃,过量食用。
例如:“这个懒怂不知道干活,刚知道胀酒。”这里
的胀酒是指过量酗酒、贪酒。
6.扁[bieen ]:固原方言中暂考不出本字。固
原方言中指大口地吃耐饥的食物,食物一般是固
态的,安坐在一处,不顾及周边环境,自顾白的大
口吃。例如:“一个人扁着呢,也不问寻哈亲戚。”
“你把一碗干面扁下去咧,扁好咧吗,下地里做
[tsu44]活走。”
7.筑[t ]:《说文》:“筑,捣也。”《诗·大雅
.1O0.
·绵》:“筑之登登。”又《豳风·七月》:“九月筑场
圃,十月纳禾稼。”又指修建。后来筑有“塞,装填”
之义。《新唐书·酷吏传》:“(姚绍之)即引力士
十余曳因至,筑其口,反接送狱中。”在固原方言中
把“筑”当“吃”义动词,取其“塞,装填”之义表示
“塞饱,填饱”,指大口的吃,连汤带水的吃,尤其强
调吃得很饱,肠胃没有空隙。例如:“这个碎怂饿
得劲大咧,美美筑了 碗。”
8.憋[bic ”]:固原方言中暂考不出本字。与
“筑”的意义接近,狼吞虎咽地往口中塞固态的食
物,一般指饭量超出预计的范围,强调吃得很饱。
例如:“老李一早起憋咧j个干粮馍,出去做
活咧。”
9.掠[1ye"]:固原方言中暂考不出本字。固
原方言中指“不经过仔细咀嚼,匆忙大口地吃”,一
般指对饭菜不讲究,吞咽填饱肚子即可。例如:
“这些天日头晴朗朗地,要抢着摘红果子呢,劳力
就在地里掠几嘴馍馍,都不回来吃晌午饭。”
l0.啖[tm ̄44]:《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吃
或给别人吃”。“啖”的“吃”义早已有之,《说文解
字》:“噍啖也。从口炎声。一日瞰。”例如:“楚之
南有啖人之国者。”(《墨子·鲁问》)“日啖荔枝i百
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然君喜
食蒜,妾亦强啖之。”(《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在固
原方言中“啖”不是简单地“吃”,而是指“用口迅
速叼食或撕扯地吃”。例如:“兀个人吃肉希不增
咧,一件子肉几嘴啖光咧。”“满满一碟子馍馍,几
个人一阵阵啖光咧。”
11.赚[ ie ]:《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动词没有
其字。《说文解字》“口有所衔也。从口,兼声。户
监切。”本义指用嘴含,今借“衔”表“喋”。《史记·
大宛列传》:“昆莫生,弃于野。乌赚肉蜚其上,狼往
乳之。”《西游记》第六一回:“(大圣)变作一个海东
青……倒飞下东,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喋眼。
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
黄鹰,返来喋海东青。”指以喙啄物。固原方言中
“喋”指用口迅速衔或叼走食物,例如:“肉还没熟
呢,碎儿子从灶头上喋了一疙瘩子瓦咧(肉还没有
煮熟呢,小儿子从锅台上偷吃了一块跑了)”。
12.灌[ku毋 ]:《现代汉语词典》中“灌”作动
词有两个义项,其一,倒进去或装进去;其二,强制
别人喝。固原方言中这两个义项都用,除此还指
粗略地咀嚼,大口吞咽地吃下去。例如:“老张几
天不见老联手咧,灌咧几盅盅子辣酒,汤大咧。”
“正是农忙时候,老汉从地里回来急忙灌咧两碗汤
面,做活去咧。”
13.馕[nau ]:《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名词,一
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
食。固原方言中除以上义项,还能当做“吃”义动
词,一般做詈语,像畜生般大口拼命地吃,贪婪地
吃。此义早已有之,如《西游sFj)第十九回:“那馕
糠的夯货,快出来与老孙打么!”《飞龙全传》第十
三回:“看他把两个人的饮食竞自一个独吞,还要
叫添,真是个馕食包了。”固原方言:“那个瞎怂刚
把自己馕饱了,媳妇娃娃没有管着。”
14.日馕[互.i甜nay酆]:与“馕”同义,贬义更深,
多用来骂人。固原方言:“瞎展除咧日馕饭,再啥
本事没地。”
二、固原方言“吃”义动词内部
差异
固原方言中这一组“吃”义动词,虽然从词义
上都表示“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
但是在其内部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一)以食物的状态分类。吃固态食物常用
“吃、尝、呸、吞、胀、扁、筑、憋、啖、喋、馕、日馕”。
例如吃油香、尝果蜜(吃水果)、呸羊肉、吞洋芋、胀
馍馍、扁干粮、筑米饭、憋搅团、喋饼子、啖一块子
肉、馕长面、日馕捞面。吃液态食物常用“吃、尝、
胀、灌”。例如:吃酒、胀浆水、灌米汤、尝醪糟。对
于连汤带水的吃法常用“吃、胀、筑、掠、灌、馕、H
馕”。
(二)动词表达的感情色彩分类。在这一组
“吃”义词中,“吃、尝”用于书面语,语体色彩庄
重,可用于长辈的问候中,可用于他称也可用于自
称。其他的动词大都用于口语交际中,带有随意
性和粗俗性,一般不用于长辈交际。在口语交际
中,带有中性色彩的动词有“吃、尝、呸、掠、啖、赚、
灌”。带有贬义色彩的动有“吞、胀、扁、筑、憋、馕、
日馕”,经常表达吃相粗鲁,饮食没有节制,吃东西
发出各种声音,或者表示游手好闲之徒不劳而获
占便宜的吃法,这些动词内部可以互换使用,贬义
程度依次加重。
(三)动词带宾语情况。在这一组“吃”义动
词中“吃、尝、呸、吞、胀、啖、赚、灌、馕、日馕”可以
带宾语,只有“筑、扁、憋、掠、馕、日馕”不常带宾
语,经常会与补语搭配使用。例如:(肚子)筑实
咧、(洋芋)扁胀咧、(干粮子)憋饱咧、(长面)掠美
咧、(米汤)馕罢了、(剩饭)H馕不得够。
(四)动词带状语情况。这组动词前面可以带
副词或形容词作状语。例如:美美吃、少少儿尝、
由性儿睚、囫囵子吞、鼓劲胀、冷怂扁、急忙灌、瓷
实地筑、往实里憋、胡掠、偷偷地啖、悄悄赚、头不
抬地馕、顾不上言传地日馕。有时这组动词也可
以带介词短语作状语。例如:用盆呸、拿洋瓷缸子
灌、给勺勺尝、守着灶火扁、趁着没人胀。
(五)动词带补语情况。这一组动词都能带补
语,起到修饰的作用。例如:吃咧三碗、吃住、尝罢
咧、呸不动咧、胀得没事咧、扁美咧、灌了没完、日
馕得没停、馕不够。
(六)动词带时体助词。现代汉语中常用时体
助词“着、了、过”,但是在固原方言“吃”义动词后
却不常用,这组动词后带有独特的时体助词“着、
咧、罢咧”。
“着”表持续体或进行体。普通话中表示动作
正在进行用动态助词“着”,固原方言中表示动作
正在进行,“着”用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表示
一种状态继续保持或者一个动作仍在持续,普通
话中没有这种用法。例如:“饭我吃着呢(我正在
吃着饭)”,强调正在进行的动作,表示不愿被打
扰。放在句末的“着”,类似于普通话的“着”,但
语义上有差异,用“着”的句子,有“进行态”含义,
所以放在句末的“着”既是动态助词,同时还兼表
各种语气。
在固原方言中吃义动词都可以带动态助词的
“罢”,主要表完成体,即表示各种食物已经吃过,
有时也可表持续体,既可放在句中,也可放在旬
末。例如:把饭我吃罢咧。咱们弟兄把这一桌菜
呸罢再起身。
(七)动词重叠使用情况。在普通话中“吃”
义动词一般可以重叠使用,例如:给杯茶喝喝、来
一份米饭吃吃、买一份特产尝尝。在固原方言中
“吃”义动词不重叠使用,方言一般都是以“v下
·101·
[kha ]”“v下子[k a44tsi ]”(“v”代表动词)的
形式来表示重叠。例如:“你尝下子”。“你等我吃
下咧着”。
为何固原方言“吃”义动词会出现如此多的同
义词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固原的地理位置特
殊,在陕甘宁交汇之处,长期以来,因其地理位置
险要,常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来北往之通衢,
受此影响,固原方言虽属中原官话秦陇片,但还杂
糅了中原官话关中片、陇中片和兰银官话的一些
特点,受到不同地区方言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方言
词汇不断渗透在本地方言中。例如在中原官话关
中片,“呸”是很常用的词汇,“日馕”在甘肃平凉
也是常用的。
其二,本义相同。客观事物复杂多样,但不同
事物之间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例如表“吃”义的动
词,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所选择的标
志词义的词也不同,这些动词从感情色彩,描摹形
态,语法结构等不同角度来表达同一种义项,因而
形成了词义相关或相同的近义词。
其三,使用不同的词语,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
要。在以上一组近义词中,有中性色彩的动词,有
贬义色彩的动词,尤其在表示对不劳而获的人或
是不雅吃相用“冷怂憋”“日馕”,来表达不满或厌
恶之情。在表达西北汉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8.
[3]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
局,1999.
[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
[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
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5.
[7]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
·l02·
迈性格时“喱肉”“灌酒”“掠饭”是再合适不过了,
体现西北人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时常用“喱、
吞、扁、掠、赚、啖”等动词。可见,这一组近义词的
使用,使得固原方言表达更富有表现力,更深刻地
感受到方言的魅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吃、尝、呸、吞、胀、扁、筑、
憋、掠、啖、赚、灌、馕、Et馕”这一组动词在表达
“吃”义时为近义词,都表示“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
过咀嚼咽下去”,但仔细剖析,还是同中有异,各有
地位,作用互补,分别表现在不同的功能、范围、程
度、大小、时空中。多数情况下这组动词内部可以
互相替换,就是因为它们有相近或者相同的义项;
而它们各自拥有的特殊义项在特定的语体色彩,
在特定条件下是不能替换的,这与语言的简洁性
特点完全符合。
固原方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
近义词,在固原方言中还有很多组其他义项的近
义词,如此数量庞大的近义词一方面使语言更加
丰富多彩,表达精确,另一方面,也给外地的访客
语言交际带来了很多不便。语言内部本身的差
异,以及方言之间差异性导致的方言词汇与普通
话词汇之间无法一一对等,使得近义词辨析成为
必然。如今,越来越多的方言词随着普通话的推
广而消失,这类近义词将怎样变化,其中有何规
律,这些问题尚待研究。
学出版社,1998.
[8] 解海江,李如龙.汉语义位“吃”普方古比较研究[J].语言
科学,2004,(3).
[9] 吕传峰.现代方言“喝类词”的演变层次[J].语言科学,
2005,(6).
[10]张安生.同心回族方言词语考证[J].宁夏大学学报,1996,
(2).
[11]杨子仪.固原方言本字考释[J].固原师专学报,1991,
(1).
[12] 林涛,张安生.银南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及其对应关系
[J].宁夏大学学报,1982,(1).
[责任编辑安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