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冬至六大禁忌

更新时间:2023-12-05 20:34:46 0条评论

冬至六大禁忌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2017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

第1页

冬至祭天习俗的禁忌

文章目录*一、冬至祭天习俗的禁忌*二、冬至与祭天*三、冬至

饮食

冬至祭天习俗的禁忌1、冬至祭天习俗的禁忌

衣着朴素,女性不必涂脂抹粉,家人带上香烛以及供品,不可

在墓前杀生,现在时尚作兴奉上鲜花,可选菊花之类(可把花瓣剥

散洒在坟碑前,因为有小贩会瞄准你走后立即拿走鲜花又去贩

卖)。

上坟地后,先着手清扫墓地周围杂草,尤其要注意观察坟头

上有无杂树,如果有树就要拔掉;再观察墓前有无杂土堵住小明

堂,以及排水沟是否堵塞。

把供品奉上,点燃香烛和焚烧纸钱(注意防火)。一般要率家

人向先人三鞠躬后读祭文,以表达后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2、冬至祭天习俗的由来

冬至节缘于上古的“腊祭”,究其实是缘于古人的原始信仰。

古人因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它们归于上天神灵的

操控,认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汉、日蚀月亏、大旱洪

荒、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全都是上天神灵所为。因此,古人特别

重视以祭祀活动来娱神祭天,祈求上苍与神灵的保佑。从宗教的

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实就是古人娱神祭天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

3、冬至祭祀的发展

第2页

冬至之日,历代王朝都要行“贺冬”之仪,举行隆重盛大的祭

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动场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举行,因此又被

称为“郊祭”。

至明、清时期,祭祀活动在古代祭祀的基础上,更加神圣化,

更加隆重。为此,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

坛。天坛规模宏大,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

西南为斋宫。此后,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坛举行。祭天活动十分

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驾斋宫,进行沐浴,次日在圜丘举行祭

天大礼,所用牛、羊、猪、鹿都是在牺牲所专门饲养的。祭天时,

必须穿祭服,升火悬灯,乐奏钟鼓,唱迎神曲,请神牌,行大礼,祈

求天神保佑国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进到唐宋时代,在民间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

叫“祭冬”或“拜冬”,并成为祭祖的节日,久之则演为传统民俗。

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

冬至与祭天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冬至这一自然现象,并

对其间蕴涵的阴阳消息变化给以极大的重视。比如《夏小正·十

一月》就提出:

陨麋角。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

符矣。

关于《夏小正》所记是否就是夏代生活是有争论的,这一点

这里不想多加论及。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夏人是很可能已经认识

第3页

到冬至这一自然现象的。到了殷代,已经有了“日中测影”即以

圭表测量日影的科学方法,在技术上完全可以精密地测定冬至的

日期了。同时,在殷墟卜辞中也出现了用指冬至的“至日”、“至

南”、“南日”等文字,如果再把广泛流行于商代的日神信仰考虑

进来,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殷商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认识到冬至

这一自然现象,并给以了充分重视。有人推测殷商时代的大祈“清

祀”即与冬至相关,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古代中国的帝王们来说,祈天祭天是所有祭祀活动中级别

最高的。因为“君权神授”,皇帝赖以统治国家的权力来源正是

天。天是主宰人类万事的全能神,它掌握着每个人的生死寿夭、

穷通祸福,也掌握着国家政权兴亡的机枢。所以,历朝历代都把冬

至祭天作为国家重要的祭礼仪式加以重视。相关的典章制度也因

之日趋完善。可以说,冬至与政权的正统性之间的这种内在关联,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换言之,这也是中国古代冬

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自汉武帝元鼎五年真正实行了冬

至祭天的活动后,尽管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一些短期的变动,但

冬至祭天大体被历朝历代制度化,成为朝廷岁时活动中最重要的

一项。唐代为例,从《贞观礼》到《显庆礼》到《开元礼》,变化

的不过是被祭祀的诸神秩序而已,而冬至祭天这一根本是不曾发

生变化的。希望对有关的细节做考察者,可以参考《大唐开元礼?

吉礼》中保留下的有关冬至祭天的详细做法。

第4页

冬至饮食

冬至这天,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家家户户不论贫富,饺

子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而南方的传统习俗是煮食汤圆、吃米团和

长线面,吃汤圆大多是取团圆之意,还有人喜欢在这一天吃火锅。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7-617-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15:06:1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