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诗人李白名字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3-12-08 00:06:18 0条评论

诗人李白名字的由来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对折剪纸图案及画法)

[标签:标题]

篇一: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艺术手法。

2.难点:感情波澜起伏,结构腾挪跌宕。

二、背景材料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出生于中亚

碎叶(今吉尔吉斯首府伏龙芝市楚河南岸),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

莲乡。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曾历览蜀中名胜。二十六岁离川远游,希冀通过

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以实现其“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大志。唐玄宗天

宝元年(742),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玄宗恩遇。不到两年,遭谗离去。安史乱起,参

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事败,李白受牵连下狱,次年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中途遇赦东

归。六十一岁时,病殁于当涂。

李白性格豪放天真,正直傲岸,渴望建立功业。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反映了盛

唐时代社会现实。在体裁上李白能灵活驾御多种艺术形式,是七言歌行的巨匠,也是五言、

七言绝句的圣手。其诗风清新雄奇,奔放飘逸,真率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他

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对当时和后代都有

巨大影响。李白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被誉为我国诗歌史

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

2.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在前辈诗人

中李白对谢朓最为推崇,其诗作中咏到谢朓的不下十五六首。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出于对

谢朓诗歌的仰慕。李白认为,建安时期是诗风转变的分水岭,而谢朓诗歌,清新自然,情深

意远,接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故而极为可贵。李白自己的诗风是接近谢

朓的。他把谢朓诗作为建安诗与唐诗的“中间”。不言而喻,他是以诗歌正道的继承者自居

的。其二,出于对谢朓政治遭遇的同情。谢朓很早以“文章清丽”名世,是有着远大抱负的,

但“逢昏属乱,先蹈祸机”(《南齐书》本传“赞”),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天宝

十二年,李白经历了政治上第一次失败,虽有东山再起之志,但已领略了仕途险恶,人心叵

测。在这种心境下登临谢公遗迹,感慨油然而生。

三、作品串讲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2]。[1]

篇二: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重点:了解李白的思想和诗歌主要特色;体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强烈感

情色彩。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甫并称“李杜”,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熠熠生辉。先读一首

吊李白的诗歌

经青山吊李翰林

杜荀鹤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李白墓是在安徽当涂县的清山脚下,所在镇现叫太白镇。晚唐诗人贾岛晚年不远千里拜李

白墓,竟然忘归,也死在当涂,葬在李白墓不远处。

诗意:谁说先生已死,先生的精神日益新颖。今夜青山明月下,墓中埋葬的是千古第一诗

人。自然白白地销毁了先生的身骨,生前声名不依傍,(死后声名远扬)。有谁能把耒阳杜甫

墓移到此处,与先生为邻,让两人共吟。

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下面我们来谈谈李白。过去有过了解,现在更详细地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和艺术成就。

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中亚碎叶城,家境较殷实。

(一)蜀中时期(701-725)

李白的父亲是有学问之人。关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周岁时抓周,李白抓

了一部诗经。父亲很高兴,说以后要成为一名诗人。父亲一定要给儿子取个很好的名字,直

到李白七岁时,名字还没有取好。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现在孩子七岁了,父亲

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

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要母子二人

对下面两句。母亲想了好一会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

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自家姓,“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读了不少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

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学习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且受到道教思想

深刻影响,喜欢击剑任侠。“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十五

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小时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对后来的诗歌创

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5-741)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洞庭、庐山、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安陆。后北游洛阳、龙门、

嵩山、太原,东游齐鲁,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李白的漫游

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不屈己,不干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久

在草泽间,诗文名动京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三)长安时期(742-744)

天宝元年,李白进京,谋求仕途。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置于金鸾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任翰林

学士,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李白在长安,遇到了秘书监贺知章,当时有名的诗人,太子的老师。李白呈上《蜀道难》

一诗,贺知章一读,称叹者数次,翘着大拇指对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

神仙下凡。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换酒请他。贺知章是文坛元老,他这一称赞,蜀道难诗和”

谪仙名号就遍布天下。

唐玄宗是尊重有才之人,但玄宗身边的人却嫉贤妒能。当时,政权把持在一些奸佞小人之

手,高力士等人极力诽谤排挤他。李白那种性格,怎能跟这些人同流合污?“不肯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请辞,皇帝赐金放还。到长安不到两年就离开了,继续他

的漫游生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一种洒脱,也是一种无耐。

(四)东鲁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是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的。李白离开家乡第一次漫游时曾带了三十万金,不到一

年就因接济别人而散尽了。他跟杜甫,性格不同,诗风也不一样,但一点也不影响两人之间

的友情。杜甫在去长安考进士的途中,走到洛阳,遇到了李白,便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跟着

李白在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漫游“醉眼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漫游的生活给李白留下了非

常美好的回忆。后来又遇到了高适,三人一同漫游。还有一个较魏万的年青诗人,为了能见

到李白,沿着李白漫游的路线追踪了几千里,类似于今天的追星族,但我觉得比今天的追星

族高明多了。李白很感动,把自己的作品都交给了他,请他为自己编成文集。

天宝末年(天宝十二年),李白到了安徽宣州一带。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心情也很

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加入李璘幕府。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十六子。集结军队名义上是北上抗敌,实际上想与肃

宗争帝。李白不清楚。李璘事败后,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后遇赦东还。上元二年(761),

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

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

葬青山。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与艺术

李白的词作体裁以七古、七绝见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一)主要思想

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但最突出的表现为庄骚结合。

龚自珍:“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

“一生好入名山游”,达到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喜欢击剑任侠,受道家思想影响。

他又忧国忧民,有远大的抱负,希望能建功立业,但又不断受挫。所以,有时积极入世,有

时又忘情于世。可想而知,李白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李白可以说是庄子和屈原的有机结合体。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

《古风》59首是其代表作品。其中第一首开宗明义,以继承

篇三:八年级下册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知识点整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

【全文翻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

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

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考试范围】

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象抒发作者豪情壮志,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

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以无尽的流水喻无穷的忧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

心的愁苦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句子:弃我去者,昨日

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本文由索罗学院

整理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7-47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13:40:3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