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最后一头战象课件

更新时间:2023-11-30 02:42:45 0条评论

最后一头战象课件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小学健康教育教案(精选6篇))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

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

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

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

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文章,所以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

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

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水平,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

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

语句,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

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水平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

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

式,课堂上实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

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文章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

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因为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

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

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实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文章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以前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

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

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

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

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

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实行学习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习、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

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个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课件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

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

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

─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

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实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习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

包含的含义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实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

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不过此

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

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

后的告别啊!)

3、学生实行朗读练习,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相关

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

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水平、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个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

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

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习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

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文章的理性学习上,总结

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实行引导写话练习。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平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平

静,不过我们的心却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习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

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

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

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说板书设计

后战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重情重义(动作、神态)

一象庄严归去:挖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en369.cn/fanwen/xinxi-7-312-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5 12:02:1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