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卡通图片简笔画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关于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通用10篇))
1
《连环画,画连环》
——“连环画设计”教学初探
我们看惯了绘画史的插图上,没有“连环图画”,
名人的作品的展览会上,不是“罗马夕照”,就是“西
湖晚凉”,便以为那是一种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
雅之堂”的。但若走进意大利的教皇宫[2]——我没
有游历意大利的幸福,所走进的自然只是纸上的教皇
宫——去;就能看见凡有伟大的壁画,几乎都是《旧
约》,《耶稣传》,《圣者传》的连环图画,艺术史家截
取其中的一段,印在书上,题之曰《亚当的创造》[3],
《最后之晚餐》[4],读者就不觉得这是下等,这在
宣传了,然而那原画,却明明是宣传的连环图画。
——鲁迅
2
「摘要」论述在卡通漫画成为青少年主要课外阅读书籍的今
天,利用“美术新课程开发”的契机,在初中阶段开展“连环画
艺术的欣赏与创作”这一教学活动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实
践的角度探讨初中学生进行连环画设计与创作的途径和形式。
[关键词]连环画设计必要性可行性途径
一、衰退的连环画艺术:
连环画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到退出我们的视野,成为
收藏家竞逐的目标,不过百年的历史。在这短暂的时光,连环画艺
术折射出绚丽的光彩,涌现出赵宏本、钱笑呆、贺友直、叶毓中、
戴郭邦等连坛名家;也出现了《三毛流浪记》、《山乡巨变》、《李白
和杜甫》、《白毛女》、《三国演义》、《西游记》、《长江三部曲》、《西
厢记》等脍炙人口的连环画名作。连环画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从
文学名著到历史故事,从民间传说到人物传记„„题材无所不涉,
内容又极为浓缩,可谓是文化的快餐。
但我们已习惯了去欣赏与临摹装在镜框里的经典绘画,也许
课本上蒙娜丽莎的复制品已将我们的思维凝固„„连环画很少被
教育界所重视,除新课程人教版13册40页有一幅类似插图的《武
松打虎》(因为图下面的文字没有了,失去了连环画的特征)以外,
历来中学美术课本几乎没有关于优秀连环画作品欣赏或优秀连环
画家的介绍的知识,就连新华书店也难觅她的踪迹。连环画后继无
人已成不争的事实,她的衰退与消逝是中国美术界的悲哀,也是我
们美术教育者需要反思之地方。
现在,日本卡通漫画书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主要的课外阅读书
籍。而市场上的这些卡通漫画书鱼龙混杂,很多题材涉及了暴力和
色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对漫
画作品的鉴赏力,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关注和引导。
以下是2004年对我校158名初一年级学生的几项调查:
表一:“关于连环画和卡通漫画的喜好程度调查”
连环画或漫画日本卡通漫画
你喜欢的连环画或漫
画书籍
28人113人
你所喜欢的连环画或三毛(5)柯南(38),流川枫(21),
3
漫画中的人物三毛(5)樱桃小丸子(11),《机器
猫》(9)。
最喜欢的连环画和漫
画名称
《三毛流浪纪》
(5)
《灌篮高手》(31)《七龙珠》
(15)《名侦探柯南》(11)
《樱桃小丸子》(8)
表二;“关于连环画和卡通漫画的影响力调查”
中国连环画或漫画日本卡通漫画
有没有一本对你影响
很大的连环画或漫画
《三毛流浪纪》(5),
《乌龙院》(6)
《灌篮高手》(15)
《七龙珠》(3)
你看过的所有连环画
和漫画的大致比率
10%85%
表三;“关于连环画熟悉程度的调查”
看过吗知道这故事吗途径(课文影
视小说口述)
225部连环画名称7.13%31.28%课文影视
调查分析:
表一和表二的调查结果令人不容乐观,他让我们的推测成为
现实而残酷的数字。相差极为悬殊几对数据显示了卡通画的影响
力和学生对它的喜好程度远远超过连环画。
表三的调查是在表一和表二的调查之后进行,数据显示了学
生对连环画艺术极其不熟悉,这个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因为在“看过的7.13%”人员里,还包括了一些连环漫画,如
《三毛流浪纪》等。可以说,学生对连环画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
白。
表三的数据可以作为分析表一和表二所呈现现象产生原因的
重要依据。
我们且不论卡通漫画的艺术含金量,单是里面的一些内容就
足以使人担忧。我们不能用简单的说教方式来试图改变学生的爱
好,但可以用实例(连环画欣赏与创作)使他们了解我国优秀的
连环画艺术,让他们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柯南的机智时,也
能感受到岳飞的忠勇和诸葛亮的智慧。
4
二、连环画设计
(一)能画吗?——“连环画设计”的教学可行性
毫无疑问,学生的绘画基础是薄弱的,能否承担象连环画创
作这样复杂的创作过程?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l、启示:
2002年德国500年名校蒂宾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
童大学,在这所儿童大学里,著名的大学教授回答孩子们提出的
各种问题,给孩子开设讲座。孩子们很开心,他们带着学生证、
大学课本、儿童大学的印章参加每一个讲座,对整个大学生活以
及大学里的教学程序深感好奇,他们充满了探索自然的欲望。
蒂宾根的儿童大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教育是博大的、完
整的,也是没有阶梯式规格的。针对儿童的身体、心理、品格都
未定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教育又是超前的、
高起点的。
2、潜力:
著名的数学家耶可比曾说;“要是你的父亲坚持要先认识世
界上的所有姑娘,然后再跟一个姑娘结婚,那他就永远不会结婚,
2001年初二学生作品《故乡》(节选)
5
也就永远不会有你了。”创造力井非要等到学会了所有的知识(并
且这也是不可能的)才能形成。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也是
既不懂黎曼的几何也不懂张量,这些知识都是后来才学的。从一
定意义上来说,因为不懂,没有束缚,才更具创造力。
从2000年开始,我就尝试着将连环画的欣赏和创作纳入教
学范围,从学生的第一次练习作品分析,学生是有能力从事这一
学习活动,他们的作品蕴涵着无穷的创作潜力。(见上图)
3、兴趣:
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良好而适应性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
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强烈
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而且还会在学习过程中伴
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对于连环画创作,学生往往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虽然他
们常会为作业的难度而惊叹,但他们总能完成他们的作品。这样,
最终惊叹的往往是我们教师自己。
2005年初二学生作品
6
(二)画什么——“连环画设计”的教学题材设定
1以校园生活为主题进行连环漫画创作
让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采用连环画或漫画的手法记录下来,
以连环漫画的形式来表达。
例:2004年学生所涉及的校园连环漫画的主要题材:
作品名称作者
《校园记事》陈婷
《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时代》季雪骅
《我的野蛮同桌》向叶敏
《狩猎》朱笑野
《小屋》张馨遥
2以课文知识为题材进行创作
课本上的知识学生较熟悉,便于进行集体统一的创作活动,
可以让学生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题材进行创作。
例:2003年学生所涉及的课文题材:
作品名称班级
《故乡》初二(2)班
《春》初一(2)班
《花木兰》初一(3)班
《皇帝的新装》初一(2)班
《蚊子与狮子》初一(4)班
例:2004年学生所涉及的课文题材:
作品名称班级
《晏子使楚》初三(1)班
《风筝》初一(4)班
《芦花荡》初二(2)班
《愚公移山》初三(1)班
《珍珠鸟》初一(3)班
3、以社会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
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自行收集社会上的故事(如报纸上报道
的的好人好事等)进行创作。由于此项创作还未进行,故不能提供
范例。
7
(三)怎么画——“连环画设计”的教学途径与形式
中国美院的副教授蒋跃先生曾说:“连环画现在已没有人画了,
主要是创作太繁琐、太累。”确实,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用了画
家整整四年的时间,全部推翻重画有三次之多;汪国新创作《长江
三部曲》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在我们看来可爱而轻巧的连环画后面
不知隐含了画家多少的心血。
因此,连环画的创作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设置灵活多样的
授课形式。
1、铺垫(连环画知识的多途径传授):
可以采用连环画知识的讲座、国内外优秀连环漫画作品欣赏、
优秀连环画作品的欣赏、采访连坛名家等活动,介绍我国优秀的的
连环画名家和连环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为下一阶段的创
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流程(连环画创作的多环节相辅):
主要的创作步骤:
材料收集
脚本创作
绘画创作
装订成册
(1)材料收集
通过上网搜索或在图书馆等处查找有关的资料(如历史背景、
人物形象、服饰等),是连环画创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几次学
生的创作作品分析,资料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了连环画的创作质
量。
(2)脚本创作
连环画的脚本创作主要包括:说明词的创作、人物对白创作和
绘图参考的创作。
脚本创作的几个注意点:
a、故事的起承转合必须非常明确;
b、故事中所设置的矛盾都要清楚、合理地得到解决;
8
c、故事的内容应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并要有一定内涵。
(3)绘画创作
通过连环画的画法与技法介绍、连环画和卡通漫画的技法对比
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根据初中学生的绘画水平,绘画
创作不要局限于固定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创作方式相结
合,要注重趣味,弱化技法。如可结合版画、剪纸等创作形式。
3、运用(连环画创作的多学科渗透):
(1)过渡阶段——连环漫画创作
前期的调查已显示:学生对漫画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连环画。
我们不用回避这一问题,况且漫画确实有它的优势,它的画法比较
简单,多以单线描为主,具有板式灵活的特点。着手进行连环画创
作活动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连环漫画创作,既不会脱离学生的原有
水平,又能够了解学生所拥有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水平。
例:2001年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
《afoolishcrow》《tigerandmonkey》
2)提高阶段——连环画创作
可以采用单独创作和集体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先选择短而简
单的故事让学生进行各人单独的创作活动,以熟悉连环画创作的基
本流程。掌握一定的创作技法后,再先选择相对长而复杂的故事,
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的创作活动。
集体合作的连环画创作活动必须有合理的组织工作,特别在以
班级为创作单位时,以下几个环节尤显重要:首先,在学生分头查
找资料后一定要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工作,然后让部分学生编写
连环画的脚本,并将编好的脚本分给所有的学生;其次,要统一素
9
材:确定主要人物的相貌、服饰等,确定主要道具的造型、作品的
基调,统一格式和版式等,以便在后期制作和装订时不至于混乱。
最后,在学生分头创作时,要调整和回顾学生的创作过程,不断展
示和分析制作得较快较好的学生作品,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例:2003年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个人创作)
《我的野蛮同桌》《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时代》
例:2001年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集体创作)
《皇帝的新装》(节选)《花木兰》(节选)《变色龙》(节选)
(3)拓展阶段——多种形式的创作活动
毕竟学生的绘画功底有限,在最早的校园连环画创作中,学生
交上来的作品多属于漫画类。由于学生对漫画较熟悉,作品的质量
不错。而在下面进行的以语文、英语课文为题材的连环画创作时,
有一些学生便有力不从心之感。
10
从学生的作品分析,画得较差的一类作品,往往有构图草率,
背景空泛,人物呆板等弊病。
将版画引入连环画创作,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作品的质量,
随后发现学生对版画的制作形式很感兴趣,有些学生刻起来可谓是
“孜孜不倦”。让这些学生采用版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能使他们的
作品增色不少,因为版画本身的肌理美会掩盖他们作品的空洞;版
画以刀代笔,可以避免学生用线的草率无力,显得更为肯定。
很多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用版画创作后很高兴,因为他们忽然
发现他们作品有着意想不到的品质,很有成功感。随后,我将剪纸
艺术也引入连环画的创作过程,效果也不错,别具风格。
《芦花荡》(节选)《风筝》(节选)《晏子使楚》(节选)
2004年初一、初二学生作品
《丑小鸭》(节选)《珍珠鸟》(节选)《翔羚飞渡》(节选)
2005年初一、初二学生作品
11
三、连环画设计的意义
(一)突破学生概念性的思维
看一事物与画一事物的区别:我们看一件东西(照相机、自行
车),根据视觉的整体性原则,我们会注意物体的整体性,而于细
节则会忽略不计。但当我们要描绘他时,就需要观察细节,以了解
各个构件的不同功能,这样,重新观察后得到的整体概念将更清晰,
更具条理性。例如我们都了解自行车,当我们画过自行车后,自行
车的结构就会比画之前更熟悉。因为,我们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我
们所理解的东西,正如“画竹必先成竹于胸”。因此,通过绘画的
手段能检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将模糊的概念明晰化。
在连环画的创作中,描绘自己平时熟悉的事物,会发现它并非
如我们概念中那样熟悉,会遇到很多必须自己去证实问题,不然就
没法继续创作。例如画《狮子与蚊子》一课时,有学生问我“老师
蚊子长的什么样子的,蚊子到底有几条腿?”我没有马上回答,
建议他去查一下资料(其实是连我自己也不能确定答案)。后来他
捉了一只蚊子,告诉我蚊子有六条腿。如果我们不去画蚊子,他也
许永远不会去关心这“几条腿”的问题。但现在,他不仅明白了蚊
子有几条腿,而且通过查资料还获得很多相关的知识。
连环画创作的优势也在这里凸现,它与一般的绘画创作不同,
一般的绘画创作我们总会画自己熟悉或擅长表现的事物,而在连环
画创作中,你会发现很多原本熟悉却又不熟悉的事物,这样,通过
一个不断求证的过程,突破了概念性的思维,视野由此打开。
(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有一次,在鲁迅的短片小说《风筝》的创作中,学生都已交上
完成的作品,美术课代表在最后整理并填写脚本时,告诉我:他无
法确定作品的前后顺序。这是因为学生都没有在自己的作品旁边用
铅笔注明脚本,当所有的学生作品混和在一起时,很难辨认所画的
内容,因为他们的作品肯定是不到位的。
我让他把学生的作业都摊在桌上,然后请他把课文分成几部
分。他分了以下五部分:①开头独白;②小屋子一幕;③后悔与两
个解快办法;④见面;⑤结束。然后,我让他纯粹看画面的内容把
作品放到相应的五部分里。最后,在每一部分排出前后顺序。很快,
学生就做完这一项工作,并且告诉我:现在他终于了解了语文老师
12
叫他们分段的意义。
(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虽然学生搜集了很多
创作的素材,但创作过程决不可能照搬素村,需要对素材进行归纳
和提炼,再通过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才能完成一个连环画的
背景或主体人物。而且,有些素材是根本找不到,如《晏子使楚》
作品中晏子和楚王的形象当时就难住了学生。后来我给学生分析了
先秦时期的服饰特点,并提供了一些先秦和商周时期的服饰图片进
行参考,而人物的形象完全靠学生自己进行想象性的创作。
鉴于连环画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文字转换成图像的过程,也就
是一个从抽象思维转换到形象思维的过程,想象力和创造力便在这
个转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家罗·菲尔德就曾经指
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四)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连环画创作结束后,我都要求学生能写一下创作感想,学生中
出现次数较频繁的感想依次是;a、觉得难,b、觉得比较新鲜、有
趣,c、觉得合作能力有待于提高。
确实,在连环画设计中,一般是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组创作一本
连环画,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贯穿了整个创作的过程。从脚本创作
到分析和收集素材;从确定主要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到确定作品
的基调,格式和版式;从分头创作到填写脚本,装订成册……可以
说,没有合作就没有作品。
(五)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连环画创作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连环画创作过
程就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例如,连环画的脚本创作
实质就是文学创作,即使是根据名著改编或缩写,也属于文学的范
畴;如果编写的连环画是英文本,就涉及到英语知识;如果编写的
是历史故事,便涉及了历史知识,而且这些历史知识和我们熟悉的
知识又不同,它还涉及了古代服饰,古代建筑,古代器皿造型等知
识。可见,它的含量是非常丰富而综合的。
连环画设计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它能迫使学生去更深
入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查找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能提
高学生收集整理及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无限的知识
13
中去提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连环画创作活动的综合性不仅仅停留在创作形式上的综合,更
在于思维活动的综合,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的精神,并
养成事实求事的态度。
因此设计一本连环画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看几篇文学作品
或欣赏几幅独幅绘画所无法达到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连环画设计”可以作为美术学科在“综
合探索”学习领域中一项有意义的应用研究。它能弘扬我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高。
四、参考文献
①介子平著:《退色的记忆——连环画》,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版。
②鲁迅著:《新版鲁迅杂文集》,浙江出版社,2002年版。
③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④乌利希.扬著:《儿童大学》,朝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⑤彭立勋著:《西方美学名著引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
五、附件
1、调查表:《关于连环画和卡通漫画的影响力调查》
2、调查表:《关于连环画的熟悉程度调查》
3、教学案例设计:《再现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