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精选6篇)
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小猴子吃香蕉教案范文)
精品文档
2016
1/21
送元二使安西小班教案
第二课时四上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
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是
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要运赴西北
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
不言而知。这首诗别具匠心的借别筵将尽,,手在即时的劝
酒,表达出对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久
频频祝酒,段段话别的情景.。教材的意图:
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的友情,二
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材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多音字:舍、更、朝;
2感受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
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读背整首诗,培养课外主动积
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杯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精品文档
2016
2/21
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涌现了许
多著名的诗人,昨天,大家在钟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是一首生:送别诗,以景抒情的方法,写出
了自己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板书:以景抒情、送别诗。
2、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首送别诗,王维的——出
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元二是谁?使的意思、安西是地方。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学生说,讲
评。
3、是呀,王维在京城长安,知道元二要到安西上任,
匆匆赶到渭城,为元而饯行,诗是怎么写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学生评。
2、你们也试一试吧?并出示要求:、仔细读古诗,
注意字音,把古诗读通。、想一想古诗写了什么?不懂的地
方看看注释。再读读、想想。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
4、检查自习情况
出示词语认读。客舍朝雨更尽
精品文档
2016
3/21
抽生读。重点舍、更、朝,为什么这么读?讲评。
齐读。
词语读的很好,看看古诗读的怎样?
抽生读。讲评、重点读通顺和正确。
齐读。
5、了解大意。读了古诗,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他们在渭城的旅店中送别;叫元二再饮一杯;
出了阳关就见不了老朋友了。等等。
三、品析古诗,感悟真情
、一二句
1、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
1)读到了时间:朝指早晨,朝雨:早晨的雨
轻尘:细小的尘土。客舍:旅店
2)读到了春天,说理由。柳色新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抽生说。
带着你对春天的了解读这两句诗。读这两句。
3、除了诗中的春景,你知道的春天是怎样的?抽生
说、再读。
4、可是,在这春光无限的季节里,元二却要远行,
到安西上任,他们在旅店里是怎么送别的呢?
精品文档
2016
4/21
、三、四句
1、读,读到了什么?
预设:
依依不舍,从哪儿读到的?更尽、西出理解。
介绍阳光、安西的地理风貌。
读到了担心,从哪儿读到的?无故人
出了阳关,那就是戈壁、是沙漠,那里荒芜人烟,寸
草不生,想想在这儿的生活,在想想到那儿的生活和工作,
王维还会为他担心什么呢?
抽生说、再读诗句。读出担心。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品酒,悟情
正因为如此,在酒席即将尽的时候,王维劝他再读
————————
此时,千言万语尽在这杯酒中,你们说,这是一杯怎
样的酒——
预设:伤心的酒,为什么?读
祝福的酒,为什么?读
苦涩的酒,为什么?读
等等。
激情:王维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过了不到3年的时间,
元二在安西去世,此次的送别竟成了最后的诀别。
精品文档
2016
5/21
齐读整首诗
四、总结古诗,背诵掌握
1、自古以来,人间最美是真情,此时,整首诗前两
句写了渭城美丽的景色,让人读着欣喜,板书:喜。后两
句却把我们带入了忧伤的送别,让人感到悲伤,板书:悲。
这一喜一悲,在写法上叫做以喜衬悲,叫反衬的写法。
2、背诵古诗
自由读、背;同桌背;抽生背;齐背。
五、拓展延伸,喜爱古诗
1、古诗中,写送别的有许许多多,请看作业本上的
《别董大》
学生自由的读,读到了什么?
哪一句感受最深?为什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我们今天学的
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不一样?
抽生回答,讲评
齐读这首诗。
2、除了友情,人间的真爱还有许多,你能说说有什
么情,有哪些诗。母子情《游子吟》等等
3、课外自己可以找来读一读。
20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四上
精品文档
2016
6/21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
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是
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要运赴西北
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
不言而知。这首诗别具匠心的借别筵将尽,,手在即时的劝
酒,表达出对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久
频频祝酒,段段话别的情景.。教材的意图:
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的友情,二
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材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多音字:舍、更、朝;
、抓住“劝”字,感受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
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读背整首诗,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
良好习惯。教学准备:小黑板、杯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涌现了许
精品文档
2016
7/21
多著名的诗人,昨天,我们学习了,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是一首生:送别诗,以景抒情的方法,写出
了自己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板书:以景抒情、送别诗。
2、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首送别诗,王维的——出
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元二是谁?使的意思、安西是地方。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学生说,讲
评。
3、是呀,王维在京城长安,知道元二要到安西上任,
匆匆赶到渭城,为元而饯行,诗是怎么写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范读古诗,学生评。
2、你们也试一试吧?并出示要求:
、仔细读古诗,注意字音,把古诗读通。、想一想古
诗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看看注释。再读读、想想。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
4、检查自习情况
出示词语认读。客舍朝雨更尽
抽生读。重点舍、更、朝,为什么这么读?讲评。
精品文档
2016
8/21
齐读。
词语读的很好,看看古诗读的怎样?
抽生读。讲评、重点读通顺和正确。
齐读。
5、了解大意。
读了古诗,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他们在渭城的旅店中送别;劝元二再饮一杯;
出了阳关就见不了老朋友了。等等。
讲解大致的位置。王维在哪儿劝元二呢?到诗中找一
找。
三、品析古诗,感悟真情
、一二句
1、你找到了哪一句?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
3)读到了时间:朝指早晨,朝雨:早晨的雨
轻尘:细小的尘土。客舍:旅店
4)读到了春天,说理由。柳色新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抽生说。
带着你对春天的了解读这两句诗。读这两句。
3、除了诗中的春景,你知道的春天是怎样的?抽生
说、再读。
4、可是,在渭城、在这春光无限的季节里,元二却
精品文档
2016
9/21
要远行到安西上任,王维在这里劝元二。他是怎么劝的呢?
、三、四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读,读到了什么?
预设:
劝他再喝一杯酒。从这里你读到了什么?
依依不舍,从哪儿读到的?更尽、西出理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
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
阅读与背诵大量古诗,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
来理解诗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
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
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
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
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
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
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精品文档
2016
10/21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
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
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
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
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
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
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
精品文档
2016
11/21
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
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
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
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安西是个什么
地方?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
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
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
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
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
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4.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你
精品文档
2016
12/21
再来读读前两句。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
吗?
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6.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
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
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
7.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
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
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
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
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
辛苦自不必说。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
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
精品文档
2016
13/21
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
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
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
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
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
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5.生齐读。
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
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
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
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
的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
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
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
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
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精品文档
2016
14/21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
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
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
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
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
生齐读
3.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
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
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
读。
4.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
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
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5.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
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
6.师:这两句中有一个生字:君。谁能组词?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
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精品文档
2016
15/21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
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
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
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
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2.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
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五、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
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
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
吟诵起这首诗。
2.古诗中还有许多是写送别的,请同学们读一读你
们课外所搜集到的送别诗。
六、布置作业,发散思维。
1.口语交际:除了饮酒,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说些什
么?说一说,演一演。
2.小练笔: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
五、总结升华
精品文档
2016
16/21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
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
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
累。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劝更
友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起凤街小学王瑞瑞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
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
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
间的深情厚谊。课前准备:
1、田字格
2、资料:诗人、地名
3、算珠、奖励
精品文档
2016
17/21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相见时
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
离别是泪水。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
使安西》。
2、板书课题。
3、指名读题。
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课题,你认为谁的读法是正确的。
为什么?
师:元二就是姓元排行第二。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
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如果姓董,排名
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吗?
师:谁再来读题?元二去干什么?
“出使”指什么?生:出差。安西_
4、讲解时代背景。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
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
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内地与西域往来频
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
举。
二、初读诗歌,掌握节奏。
1、出示多元学习单
精品文档
2016
18/21
23、全班交流
朗读诗,注意断句与节奏
多音字
出示“舍”“朝”字的两种解释,自己挑选解释,确
定读音。
交流王维的资料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永济人。他
少年聪慧,9岁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绘画,长于书法,
开创中国文人画画风,他的创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主要作品
三、交流诗意,想象画面
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结合注释与插图,想想诗中为我们描绘了
了怎样的画面?
1、出示多元学习单
2、全班交流
交流问题。
描绘前两句诗的画面。
①介绍折柳送行的习俗。
师引导: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飘飘洒洒的细雨和随风
摇曳的柳条,王维为什么选了这两种事物,他要向我们传达
什么呢?
精品文档
2016
19/21
师:雨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愁的感觉。
②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古代有折柳送行
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
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
就会产生离别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
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这一雨一柳搅扰着
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③指导朗读.
描绘前两句诗的画面。
师:让我们继续感受这送别。
师: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诗中有两句
直接写离别之情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王维浓烈的离别情
了吗?①师:王维要去的地方是哪儿?。生:要到安西去。
师: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个怎样的地方?体会路途
艰险。师:出示唐朝疆域图。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
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
间。
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
西南。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王之涣在
《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师:可见,玉门关外是何等的荒凉啊!而阳关以西
精品文档
2016
20/21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阳关以西就是安西的范围了。这一路
上云山浩渺,大漠茫茫,黄沙漫天,举目无亲,陪伴他的是
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唐朝著名诗人岑参曾经有诗云:
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依依不舍。
师: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
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
安地回来吗?张骞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
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
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
么话要对他说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1、背景音乐中学生写作。
2、交流、评议,指导朗读。
朋友,还记得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的快乐时
光吗?可现在,我们就要分别了。怎不让人伤感呢?来,再
饮一杯酒吧。
朋友,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
等着你去经历,你要保重啊。来,我们再饮一杯。朋友,我
真舍不得你啊,出了阳关,谁陪你喝酒,谁陪你聊天?来,
再饮一杯酒吧
精品文档
2016
21/21
朋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让我们就此分手吧。祝
你马到成功,早日凯旋而归。来,再喝一杯。
师: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病逝了,
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
你理解了王维的依依不舍了吗?、师:千杯送别的酒,万句
祝福的话。此时此刻已难以表达朋友间依依不舍之情。听,
是谁唱起了这忧伤低沉的曲子。
播放《阳关三叠》曲。
师:这是后人根据这首诗谱成的曲子叫《阳关三叠》,
也叫渭城曲。
2.在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再次诵读全诗。
听,这熟悉的曲子再次响起,让我们再次诵读,读出
你的感受。
六、比较送别佳句,体会不同风格。
七、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
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课后,
试着搜集更多的送别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