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古关系丶一翻丶

更新时间:2023-01-02 06:26:54 人在看 0条评论

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古关系丶一翻丶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写妈妈的作文(精选30篇))

1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网络培训-研修成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立足全面

务实基础,学校积极组织广大教育干部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

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注重特色

的同时,不断寻求创新发展。

在广大教育干部的助力下,学校正有条不紊地深入推进教育

评价的改革,构建出系列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有效地推动了教育

事业的科学发展,校园氛围的育人气息也得以不断营造。

虽然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科建设、学生的探究学

习等方面,在县区教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深化新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绽放着越来越辉煌的光芒,教育事

业终将会迈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

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将是一项必须

完成好的艰巨的任务。鉴于此,笔者针对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

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和实践。

一、立德树人,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完善立德

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

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

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

2

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学校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当下,

都要以立德树人、开拓创新为学校评价的根本,以培养出能挑起

民族复兴重担的时代新人目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总体方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应以教

师主导,以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来开展日常

的教学教育工作,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对新时期

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只有不断革新教育的

理念,不断适应新课改的指导精神,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

不断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升学的价值取向,才能更

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之

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使之勇于创新、

乐于创新。

二、要加学校的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1、加强学校党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等功能,能起到耳闻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新形势下,学校应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充分认

识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充分探究党建文化与校园

文化一体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积极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努力

推进学校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同频共振、共同进步。

校园文化,意指以学生为课程之本,在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导

下所展开的健康有意的活动而形成的文化。而学校的党建文化,

3

更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有着引领着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和发展

的作用。学校党建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

底蕴,以外来优秀文化为补充,并以充分体现人文内涵为价值取

向……这些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多元文化形式,让学校的党建文化内涵更丰富多样,让学校的党

建文化内涵更有精神底蕴。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

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

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是以立德树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

工作者,理应不断增强学生以党为荣,以党为明灯,积极拥护共

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稳步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学校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践行这一价值观教育,学校在学

习中代表一致通过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发展方案

——《2021年新丰县城第三小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及

发展方案》。此方案一通过,我们的心情都久久无法平静,因为

我们深深知道,只有建好课堂教学、网络思政、学科研究、管理

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功能平台和育人实施体系,才能更

好地构建出富有我校特色的、科学的、协同性高的思想政治工作

体系,才会具有更强大合力的、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才能为全面

4

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帮助教师修炼好内功,使之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人生

观的主渠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传统课程与新

课程为教师提供的发展环境的鲜明发差。新课程对学校的教育教

学结构触动是深层次的,它涉及教学目标的动态性、教学内容的

综合化、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新的环境中,原有的确定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课堂中的种

种不确定性。毫无疑问,这对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

师来说,无意识一场“革命”。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教

师面对开放的课堂、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然变得不会上课了;有

些教师始终难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老方法来上新教

材;还有很多教师对于改革抱有抵制态度,连新教材的新设计都

回到了原来的课程框架之中,更不要说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

的变革了。这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悖论:一方面教师是新课改的

依靠力量,另一方面教师却不自觉地使新课改的实施落入传统课

堂教学的框架之中。

我校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名师指导、专题讲

座、片区共同体教研”等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深入到课堂教学

5

的改革中来。使之深有体会到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适应新课程

改革带来的挑战,才能让新课程迈向具有开放的教学情境来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合理的互动结构;才能使之善于发现课堂

中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直面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挑战性等问题;

才能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浪潮中扬帆。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8-69559-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02 06:26:5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