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天津限购政策2019

更新时间:2022-12-29 03:29:13 人在看 0条评论

天津限购政策2019


2022年12月29日发(作者:浴场管理规章制度)

限购政策及其影响

作者:凤鸣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0期

本刊记者凤鸣

自2009年底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启动以来,住建部已经建立起一套以14个重点城市为

核心的房价监测体系。这14个城市,实际上是住建部第一轮督办限购令的依据所在。包括: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三亚、天津、杭州、大连、厦门、南京、温州、宁波、海口、福州。

所谓“限购”,由去年4月14日、9月29日国务院两次下发的楼市调控政策中提出,即

对本地居民新购商品房的套数进行限制,同时对不能提供1年社保记录和纳税证明的非本地居

民,禁止发放住宅按揭贷款。2010年4月的“国十条”提到: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

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其后只有北京限购,但是房价没跌。于是2010年9

月,多部委新政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须限购。其后超过20个城市限购。

后来楼市量价齐升。

无奈之下,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

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国办发1号文”),提出“明确房价控制目标、更大范围更加严厉

的限购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继续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工作。相比较之前的政策,1号文行

政手段继续升级,限购范围更广且更加严厉,同时,经济、金融、税收等手段全面升级,还落

实约谈问责机制,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向所有人表明了中央政府抑制房价的强大决心。

限购政策的影响效果

1.对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影响

分别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和微观角度来看,总结一下就是,限购政策给火热的房地产市场

泼了一瓢凉水。具体表现如下:各地在实施限购政策前形成短时间的住宅抢购风潮;限购城市

周边的非限购城市中出现批量外地购房者;强制投机性需求者和多套住宅拥有者退市,封杀他

们的买房资格;土地、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市场交易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商品住宅

市场价格涨幅趋缓;住房供求矛盾出现逆转,可售住宅库存增加;推迟自住改善性需求释放时

间,产生挤出效应;刚性需求和供给矛盾没有化解,只是延后、累积、叠加;市场观望、等待

的住房消费心理强化;批评、抵触限购;限购存在扩大化、长期化、制度化的趋势。

2.一线城市效果明显,二、三线城市效果递减

从调控的效果看,北京、上海好于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强于二、三线城市。越往下走,

调控执行的力度越弱。这是因为一线城市市场成熟度高,信息相对透明,管理机构资源集中整

合能力强,整个社会的关注度也高。经济现象也往往和政治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

3.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推行阻力膨胀

这些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往往是政策出台的当月、当季、当年效果好。时间越是远离政策出

台的节点,政策作用越差。限购政策也难以摆脱这种必然现象。限购政策可以扩大范围,也可

以延长时间,但这种行政措施是靠人而不是靠机制来维持的。

4.地方政府基本都是限购政策的反对者

限购政策推行,直接导致交易量下降,再引发交易费税减少,再波及土地批租受困,最后

再影响地方债务平台的还款能力。年初国家要求限购,狠狠督促才产生了40个城市。7月12

日国家又要求扩大,软硬兼施,也不过产生了台州、衢州两家,而且力度还在不断软化。排除

政治原因,基本上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从内心支持并主动要求限购。

5.从学理、法理上讲,行政强推限购缺乏支撑依据

房价上涨并不只是房地产业和开发商的原因,也不只是地方政府一厢情愿的原因,它和我

国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量和贷款数额、财政体制和政策等都密切相关,甚至我们的一些土地、

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也都在促进我国房价上涨。凡是放到市场上出售商品,

除战时和饥荒年月,一般是不能够轻易实行限购的。现在《价格法》还没修改,商品房不是实

行国家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而是实行企业定价。人民币是国家发行的,政府是不能够对人民限

制使用人民币。

6.住房市场交易量大幅度的萎缩并非房地产调控的初衷和目标

我们不能够把住房交易量大幅萎缩说成了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预期。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是希

望房价下跌,更多的老百姓买得起房,更多的商品住房能够满足富裕起来的中国城镇居民的住

房需求,而不是相反。好的政策一定是促进生产力的释放,而不是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7.限购为保障房建配赢得时间并不成立

将限购政策及其实施期限,与保障住房建设配租配售直接联系起来的说法是不能够成立的。

一个属于商品住宅,市场体系;一个属于保障住宅,行政体系。两者有关联,但两者是在两个

体系当中分别实施的,并不等于存在高度密切相关性。限购好了,并不等于保障住房也建设好

了。保障住房体系建立了,也不等于限购任务自然就完成了。

对限购政策实施的建议

中国各地商品住宅的市场价格波动,多年来总体上呈现共同快速上升的特点。导致房价长

期抬升的主要经济原因是:土地价格的长期上升趋势;开发、交易、持有环节费税的不断增加;

商品住宅品质逐步提高;居住区配套设施的高强度投入和完善;国家货币供应量的超发;温和

性通货膨胀长期和交替存在;地方发展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城镇化速度规模和城镇居民财产货

币的超预期等。

但由于商品住宅的不动产特性,因此导致各个城市商品住宅市场价格短期向上波动的原因

还是不同的。这些原因主要是:月度、季度性原因;中高档商品住宅短期内相对集中面市;外

地投资客户短期内相对集中涌入;与周边城市房价长期处于相对低谷,在某一时点形成住宅市

场价格的补涨;因政策原因导致短期出现市场抢购风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具有全世界、

全中国指标意义的盛会落地等。

综上所述,建议在住建部提出各地限购政策出台的门槛标准后,允许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实

行差异化的政策,具体有如下几点:

1、限购城市差别化

撇开月度、季度因素,当一个城市出现半年、一年以上的连续房价同比高位运行时,要求

该城市必须出台限购政策措施。

2、限购内容差别化

各地如推出限购政策,允许政策内容存在差别,力度存在差别,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矛

头指向导致房价高位运行的主要矛盾,不搞一刀切。

3、限购时间差别化

允许各地限购政策存在推行期限。如果市场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要求延长推行期限。

4、允许限价暂时替代限购

限价的好处是不损伤购房需求,限购的问题是对需求实行了多层面遏制。用限价回避或替

代限购,不对。但是限价能够有效控制住房价上涨,可行。不能够将限价和限购机械硬性对立,

无论是限价还是限购,只要能够控制住房价,就是好的政策措施。

5、强化对首套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

首套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总体上是正常的,应该给予市场上的满足和政策上的鼓励。当

然首套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之间也是存在着需求层次上的差异,也应该具有满足和鼓励的差

异。支持力度主要表现在:首付成数要低,贷款利率要优惠,各种费税要轻。

从长远来看,政府重在构建住房供应的“双轨制”,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和商品房体系。房地产市场最终也将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同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房价平稳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十

二五”期间,全国计划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加上已有存量房,将占全国城镇家庭总户数

的20%以上,而2010年年底,覆盖面还只有约7%。按照这种发展态势,至2015年末,我国将

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形成“两条腿”协调走路的良性格局。届时,包括限

购在内的诸多限制性政策,多数都会退出。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8-5609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29 03:29:1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