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秋窗风雨夕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1-20 20:53:33 人在看 0条评论

秋窗风雨夕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0日发(作者:传奇游戏名字(精选2000个))

《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对《红楼梦》

的影响辨析

文献标识码:A

唐诗对《红楼梦》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包括对作者曹

雪芹、主题思想、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境界的营造、作品

整体诗意化特征的影响等,这些已为红学界所普遍认可。唐

诗中,对《红楼梦》影响最明显也最突出的要算唐初的两首

著名长诗《代悲白头翁》及《春江花月夜》了。这一方面,

学术界谈得不多也不够深入。笔者认为,两首唐诗对《红楼

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其中诗词的影响,二

是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影响。

一、《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对《红楼梦》诗

词的影响

先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

对《红楼梦》中诗词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如果没

有《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就没有《红楼梦》中

最著名的诗歌《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也就不可能有

与此相关的《好了歌》和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词。

《代悲白头翁》与《葬花吟》的联系具有必然性,两者

在艺术手法上和具体的词句方面有太多的相似处。从艺术手

法上看,两诗都是以春天的桃李花作为起兴,主人翁都是豆

蔻年华的少女,因春花的随风飘落而感慨,进而与自己的命

运发生了联系,自哀自怜,从而表现了繁华即逝、美质不常

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悲剧色彩。再从具体的词句看,这种联

系就更明显了。不妨做一个对比:‚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

飞去落谁家?‛

(《代悲白头翁》)和‚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

怜?‛(《葬花吟》)都是七言句,又都是设问句式,由花及

人,过渡非常巧妙,把桃李花的特质与美丽少女联系到了一

起,为表达主题思想找到了一个象征性的意象。所不同的是,

前者这一意象没有贯穿始终,接下来泛化渲染了青春易逝、

人生无常、沧海桑田的悲剧。而《葬花吟》则主要通过桃李

花的漫天飘落,集中表现了林黛玉敏感的心灵、悲剧的体验,

意象是贯穿始终的,为表现林黛玉的不幸命运和《红楼梦》

的主题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

长叹息‛(《代悲白头翁》)和‚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

无释处‛(《葬花吟》),后者仿前者的迹象非常明显,‚叹

落花‛也好‚惜春暮‛也罢,其实都是归旨于‚明媚鲜妍能

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再来对比‚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代

悲白头翁》)和‚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葬

花吟》),两联也都是疑问句式,表现了美丽少女的不解与惆

怅,这里都有双重对比,人与桃李花的相似性对比,人面桃

花,美丽娇柔,但不同的是桃李花虽然易凋零,但是却可以

年年春天再开放,而美丽少女的青春,却是短暂易逝、不可

逆转、一次性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崔护在《题都城南庄》中对这一主题有了更集中的表现:‚去

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

旧笑春风。‛所以才有《红楼梦》中‚千红一窟(哭)‛‚万

艳同杯(悲)‛‚群芳髓(碎)‛的沉痛哀叹。前面是单联

句之间的影响关系,还有双联句之间的影响关系,譬如‚寄

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

颜美少年‛(《代悲白头翁》)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

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

吟》)。《代悲白头翁》中的意象对比要比《葬花吟》中的更

丰富,这里既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与风烛残年白头老者的共

时对比,也有自身‚红颜‛与‚白头‛的历时对比,把人生

短促、生命无常表现得很凄凉。《葬花吟》中的两联,不仅

运用了相同的对比手法,也延续了同样的悲剧意蕴,把林黛

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自哀自怜的心理表达了出来。‚一

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

发乱如丝‛(《代悲白头翁》)和‚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

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葬花吟》),

这里的相似性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句子顺序做了调整,但是

意思几乎是一样的,都是讲红颜少女的美丽短暂、难以常驻,

仿佛‚朝如青丝暮成雪‛。由此不难看出,《代悲白头翁》

对于《红楼梦》中第一诗人林黛玉的代表作《葬花吟》的直

接影响。

不可否认,唐寅《六如集》中的诗句对《葬花吟》也有

或多或少的影响。譬如‚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

知‛,‚一年三百六十日,寒则如刀热如炙‛,‚万片风飘

难割舍,五更人起可能留?妍媸双脚撩天去,千古茫茫一土

丘‛,‚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鬓边旧白添新

白,树底深红换浅红‛,‚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

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这些词句与《葬

花吟》中的句子颇多相合相似,而且有‚红楼‛二字,《红

楼梦》的书名或许也受此启发。但是唐寅诗句对《红楼梦》

的影响毕竟是间接性的,因为唐寅的诗句和诗意都受《代悲

白头翁》的影响。

另外,唐初张若虚的著名七言长诗《春江花月夜》对林

黛玉的另一首七言长诗《秋窗风雨夕》也是有影响的。林黛

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

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

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

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1]626。《春江花月夜》系初

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这里因为又

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要拟一个字面上与之

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两首诗的名称结构方式完全相

同,前者的中心词是‚江‛和‚夜‛,‚春‛和‚花月‛是

修饰词,后者‚窗‛和‚夕‛是中心词,‚秋‛和‚风雨‛

是修饰词,因此正确的读法应是‚春江?花月夜‛,而不是

‚春?江?花?月?夜‛。两者不仅结构相同,节奏一致,而且

对应词的词性和类属也是相同的,后者的‚秋窗‛对应前者

的‚春江‛,后者的‚风雨夕‛对应着前者的‚花月夜‛。

本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前者。最明显的,就是篇首

的起兴方式和篇尾的结句,它们之间的渊源是很明显的。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秋窗风雨夕》)

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

夜》),都是连用两个问句,句式相同。两者结句,后者是‚不

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秋窗风雨夕》)前者

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

后者模仿前者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春江花月夜》对《秋

窗风雨夕》的影响主要是语言形式方面的,而《代悲白头翁》

对《葬花吟》的影响是全面的,既有词句、格调、修辞手法

的影响,也有思想内容方面的影响。二、《代悲白头

翁》和《春江花月夜》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影响

唐初的这两首长诗不仅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两首代

表作有着形式和格调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两首唐诗对

《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葬花吟》《秋

窗风雨夕》《好了歌》、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红楼梦》

十二支曲和《芙蓉女儿诔》等来实现的。也可以说,《红楼

梦》的主题思想和悲剧氛围,以上作品基本涵盖了,而始作

俑者就是《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

中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

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集中表现了人生短促、好

景不长的无常悲剧。而《春江花月夜》尽管有‚江畔何人初

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样感叹人生短促、宇宙无穷的内容,但是诗歌超越了《代

悲白头翁》的绝望和悲叹,作品把写景、哲理和抒情完美地

结合起来,主要还是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美好爱情和人生

的珍惜叹惋,因此可以把这首诗看作一首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的优美的小乐曲。因此,这两首诗歌,把人生的悲剧性和

对于人生的热爱以及悲叹都表达了出来,而这也恰恰是《红

楼梦》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从表面上看,《红楼梦》

似乎看破红尘,一再提到人生的空幻,譬如‚此回中凡用

‘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

旨‛[1]1。《好了歌》更是演绎得具体形象化了:‚世人都

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

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

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

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对《好

了歌》的解注,把人生的无常感和梦幻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

致: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

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

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

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

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

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收尾?飞鸟各投林》又通过

十二钗的不幸命运,加强了这种人生空幻感: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

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

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

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生如梦,人生仿佛就是‚太虚幻境‛,生死、有无、

真假的界限在哪里?真可谓‚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

还无‛。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抄录下来,看到了人生变故、

悲欢离合、世事沧桑,‚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入情,

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1]6。

由此,《红楼梦》‚色空‛主题说大行其道。在佛教看来,

‚色‛是世间万物,当然包括女色,使人目迷心驰,但这是

瞬息生灭、虚幻不实的假象,从本质上看是空幻的,因此: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这样

说来,《红楼梦》就成了用以宣传教义、类似于把善男信女

引入佛门的经变类文学。倘若真是这样,人们读了《红楼梦》

就会‚名言两忘,色相俱泯‛,‚身世两忘,万念皆寂‛(明

胡应麟语),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读者被里面的人物尤其是

金陵十二钗所感动,为她们的悲惨命运而痛苦。其实作者恰

恰不能忘情于人生的美好(亲情、爱情、锦衣美食、世间精

华),尤其是为万物精华之最的年轻美丽女性,她们不食人

间烟火,远离尘世,她们干干净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如花似玉,是理想国(大观园)中的超凡脱俗的真人。贾宝

玉从本质上与她们是相通的,他是女儿的知音和守护者,他

和她们的人生境界要高出凡人不知几许,因此他们的人生和

生命就有了审美意义。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

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一般认为,一个人能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但是,

冯友兰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有理

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天地境

界。‚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事

天’底。在此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

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

人者尽量发展,始能尽性。‛[2]贾宝玉可以说是达到了这

个境界的人,他能做到无我,他喜欢庄子,不慕求世俗的成

功,即鄙视功名利禄、仕途经济,把营营碌碌之人讥讽为‚禄

蠹‛,把真善美作为人生的标准,符合天地之大道,他不世

故,不计较个人恩怨,没有机心,贾环栽赃加害于他,他也

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鼓励晴雯撕扇解闷,于此都可以看

出贾宝玉的人生的超脱境界。但是,宝玉对人生的悲剧性,

又是体会得最深的,看到了人生的无可奈何,春花的飘零,

只是一种象征,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都为落花而伤感叹息,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实就是‚原应叹息‛,是对春

天的叹息,对青春的叹息,更是对人物命运的叹息。‚‘花

落水流红’!这就是一部《红楼》主题诗,也就是雪芹从王

实甫‘借’来的象征意象。它象征的是书中众多女儿,正如

春尽花残,日后纷纷飘落,随着水流逝去。这才是全书的总

主题,主旋律。‛[3]68整部《红楼梦》,内容是丰富的,大

观园里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仿佛是人间仙境,但是总体上,

是悲剧性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

独宝玉而已‛[4]201,正因为美好的青春、生命和生活的被

撕毁,才形成了《红楼梦》的大悲剧。在王国维看来,这是

《红楼梦》独到的美学价值。因为中国文化属于喜感文化、

家国文化,真正深刻表现人生悲剧命运的作品,除《红楼梦》

外几乎不曾出现。而且,这种悲剧既不是由于个别恶人所造

成,亦非盲目的命运的规定性所构成,是属于叔本华认为的

第三种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

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5]24鲁迅也认为:‚全书所

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

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4]204虽然《红楼梦》是中国

唯一没有历史和传说依傍的古典长篇小说,但是更符合艺术

真实,是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来构思的,其悲剧性更深刻、

更彻底、更具普遍意义,‚《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

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

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5]22。从表层看,《红楼梦》看破红

尘,万境归空,万念俱空,其实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热爱,

正是太过于多情与留恋,才有了大悲伤大悲剧。曹雪芹既经

历过钟鸣鼎食的显赫繁华,也经历过被抄家后的‚举家食粥

酒常赊‛的落魄。巨大的变故,使曹雪芹看到了世态炎凉、

世事的沧桑、人生的无常。但是曹雪芹没有走向消极厌世,

而是超越了个人痛苦和不幸,拥有了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

热情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人和事,并为世上所有美好的凋零,

唱一曲挽歌。所以作者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

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在上面

提到的《红楼梦》诗词作品中已经体现出来,而这些诗词在

章法语言上不仅受《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夜》的影响,

更重要的影响还在主题思想方面。三、《代悲白头翁》

和《春江花月夜》对《红楼梦》影响的必然性

《红楼梦》受初唐两首诗歌的影响,不是偶然的,这与

曹雪芹的唐诗修养和家世背景有关。

首先,作者具有丰厚的唐诗修养。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

扬州曾主持刻印《全唐诗》,家学渊源对作者的影响是根深

蒂固的,从《红楼梦》中涉及与唐诗有关的理论、意境、词

句等可以得到印证。虽然曹雪芹也受其他时代诗歌的影响,

但是唐诗无疑是作者浸淫最深的,《红楼梦》与唐诗关系最

密切,借鉴唐诗的韵文涉及唐代诗人26位,借鉴的频次往

往与唐代诗人的成就相关,依次为杜甫、李白、白居易、王

维、李商隐、李贺和杜牧。于此,也可以看出曹雪芹诗歌审

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高境界。另外,通过《红楼梦》第四十

八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诗的情节,集中表现了曹雪芹以唐诗

为典范,取法其上,写真情真意的诗学见解。林黛玉告诉香

菱:‚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

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

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

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

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

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1]664-665这也可以看作曹雪

芹的学诗心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但与其他三

部不同,它是一部诗意化的小说,充满了诗意的抒情色彩,

富于情感性,富于意境,具有整体诗意品格,‚雪芹著书,

‘大旨谈情’,这情并非哥妹之事,乃是为了千红万艳的不

幸遭遇与苦难命运‛[3]43,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命运、

情感与生命的意义。‚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

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眼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所谓

诗,不是指那显眼的形式,平平仄仄、五言七言等等,更不

指结社、联句、论诗等等场面。是指全书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诗的,所现之情与境也是诗的。我这儿用‘诗’是来代表中

华文化艺术的一个总的脉络与精髓。勉强为之名,叫做‘境

界’。‛[3]80

《红楼梦》大凡人物描写、心理刻画、服饰装束、园林

风物、家居摆设、节日风俗、宴饮歌舞、游园娱乐等无不呈

现诗的意境。试举‚芳官画蔷‛一例:‚伏中阴晴不定,片

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

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1]426,虽是

散文句式,但本质上却是诗意的,文字简约轻灵富于意蕴。

可见唐诗对曹雪芹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入骨髓的。作者受

初唐两首几乎是最著名诗歌的影响自在情理之中。

其次,曹雪芹特别看重初唐的《代悲白头翁》和《春江

花月夜》,与其身世经历有关。曹雪芹出身于富贵荣华之家,

曹家三代任江宁织造(曾祖曹玺为首任,祖父曹寅继任,其

父曹兆页第三任),在南京负责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因江

宁织造多由皇帝亲信的八旗人内务府大臣担任,称为‚江宁

织造部院‛,其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更受皇帝的信任,能

直接向清政府提供江南地区的各种情报,所以权势显赫。康

熙南巡,五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在任时有四次。雍

正六年,曹雪芹的父亲曹兆页卸任,大约十岁的时候,曹雪

芹随父从南京来到北京,后来家道巨变,沦落衰败。曹雪芹

中年贫居西郊,生活拮据,贫困潦倒,人生和命运的巨大变

故,促使曹雪芹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刻思考:他既看到了人生

无常及命运弄人,不必太过愚执;也看到人生美好值得留恋

的一面,并为红尘中的温柔富贵乡和大观园之理想国的消亡

而痛惜、怅惘。《红楼梦》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出世与入世

的矛盾。由此看来,作者认同《代悲白头翁》和《春江花月

夜》表达的主题就不奇怪了,前者是《红楼梦》里反复出现

的繁华为幻象、万事归空思想的渊薮,后者是《红楼梦》里

人生美好终值留恋的思想的前缘。《红楼梦》表面上是冷的,

内里是热的,作者为世间的至美至纯的消亡而不忍,而痛惜。

最后,作者的儒释道思想与两首诗的思想也有内在的联

系。儒家面向现实人生,具有现实人伦情怀,佛家道家疏离

现实和人生伦理,‚那红尘中却有些乐视,但不能永远依恃;

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

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

如不去的好‛[1]2。

曹雪芹对三种思想有融汇,也有思想矛盾,但是美好的

红尘人间终归是放不下了不却的情结,有深情热爱,所以有

大悲悯、大失落、大悲凉和大悲剧。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7-12636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0 20:53:3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