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大岭山森林公园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徐志摩最出名的散文)
大岭山森林公园清风坳服务区给排水设计
余瑞娟
一
、项目背景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东临惠州、博罗,南接深
圳市,西与广州番禺区隔海相望是穗港澳“经济三角”的中
心地区。地缘优势与亲缘优势(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众多)使
东莞市成为珠三角地区外商投资的中心之一,从而使东莞在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GDP以年均增长22%的速度持续发展,成
为中国城市与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同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加剧。如
果任由环境的日益恶化,它将成为未来东莞经济发展的制约
因素和瓶颈。在这种背景下,东莞把打造现代化制造业名
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
了实现生态绿城的战略目标,市委于2003年4月提出了“建
城、修路、治水、整山”八字方针,把五大山的整山工作列
为城建工作的重点之一。并提出了要按照“做通、做活、自
然、自由”的指导思想开展整山规划工作,具体要坚持突出
生态、强调保护、路网先行、分期开发四个基本原则。大岭
山的建设和保护,对形成环形城市带的“城中一片绿”的城
市生态安全格局和景观格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东莞
市生态绿城的战略目标,服务东莞市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二、项目概况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地处东莞市南部,珠江13的东北
部,正处于珠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北邻厚街,与莞城
相对,南接虎门、长安,与深 ̄JIl#l ̄望。总规划面积74平方公
里,横跨“四镇一场”(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林
场)。公园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以山水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为
主要功能,以“自然”、 “古朴”、 “野趣”为特色,集休
闲、康体健身、游览和科考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森林公园。对
改善城市环境,形成城市“绿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在主体工程项目包括62.4km车行
道和四个入13广场(虎门镇、厚街镇、长安镇、大岭山镇)
已竣工;31 km的登山步行道也基本完成,现正进行相关配
套工程的建设。现大岭山森林公园有六个主要景区:石洞景
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花灯盏~鸡公仔游览区、马山庙游
览区、白石山景区、灯芯塘景区,其中森林公园最高点茶山
顶海拔530.1 m。
清风坳休闲服务区位于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的西南
面,整个场地中部平坦,四周山地环绕,形成西侧和东南侧
两个沟谷地。场地北侧与公园道路相连接,但开口较小仅60
余m。场地中部现为苗圃场,西侧和南侧各有一条小水沟,
在 ̄PMSE集后穿过公园主干道流向北面水库。场地内现有一
条环路,为砂石路面。
三、建设目标
大岭山森林公园的发展定位是以东莞现代化制造业名城
为依托,以大岭山森林资源为主体,以山水自然生态保护培
育为主要功能,以“自然”、“古朴”、“野趣”为特色,
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大岭
山森林公园的发展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总体目标
是:塑造森林生态景观,形成由森林自然环境向城市人文空
间的良好过渡;构建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与公园景点共同
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完善和强化原有的环境结构和生态系
统,为周边的居民创造更好的室外活动空间;建立具有地域
性特征的高品质的综合环境和形象。近期目标是通过规划、
建设和管理,使得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得到很好的保
护和改造,使本区生态子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通过路
网建设、景观塑造、设施建设,使大岭山地区生态观光初显
雏形,成为东莞市市民和周边城镇居民康体健身、休闲远
足、登高望远的理想选择。
四、设计原则
1.生态原则
自然是最好的园艺设计师。景观的形成是自然力量的推
动造成的,自然作用是动态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演替均依
循自然法则。设计需要以自然作用的观念为基础,创造多样
且健康的景观环境。
2.景观多样性原则
以生态观念而言,多样性意味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我们居住的都市里都有天然林、池塘和沼泽、农田以及都市
原野地等动物的栖息场所,这样的景观环境是相当有趣且令
人愉悦的,它是不同时空的生态复合体。
3.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景观设计的重点不仅放在设计上面,也不仅放在自然本身上
面,而是放在二者的结合上面,把人和自然的和谐表现出来。新
的景观创造是自然和人文综合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一28一
五、给水工程设计
1.给水工程概况
大岭山森林公园休闲服务区属于未开发地区,规划区内基
图1 东莞市森林公园分布图
图3 清风坳休闲服务区现状分析图总平图
本无生活给水设施。该区附近没有市政给水管道,公园生活给
水和消防的水源需自行解决。园区内可利用的山泉和溪流水资
源,水质较好,可作为园区内生活设施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园区内管网以环状为主,辅以枝状,形成多水源给水管
网和单水源供水管网并存的分置供水系统。
2.设计依据
(1)《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
划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l 3-2006;《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 6—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GB 5001 5-2003;其它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2)各专业提供的设计图文。
(3)业主提供的基地市政条件资料。
3.设计原则
(1)按中远期规划设计,满足公园的用水要求。
(2)因地制宜适度分散设置供水系统,便于分期开发
建设。
(3)管道和给水设施尽量结合道路和建筑建设,力求
管线最短,投资最省。
4.给水工程设计内容
给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给水系统设计和消
防给水系统设计。
图2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总平图
图5清风坳体闲服务区给排水设计图
(1)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水源:主要以公园
水质较好的山泉和地面溪流作为自备的水源供公园生活和消
防用水。
(2)公园生活用水量计算:
表1公园生活用水量计算表
用水量
项目 数量 用水定额 备注
(m3/d)
最大日 游客用水
1000(人) 30L/人 30 游客数
综合运动馆 200 40L/人 8
治安服务楼 400 30L/人 12
管理人员 15(人) 2OOL/人 3
停车场及 40(辆) 400L/辆 16
车辆冲洗
浇洒绿化用水 2(ha) 30m3/ha 60
小计 129
未预见及 水量和
其他用水 X 15% 20
合计 149
由上表可知,大岭山森林公园休闲服务区设计生活用水
量为:149m ̄/d。
(3)公园消防用水量:
根据建筑消防规范规范可求得: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
20Us,一次消防历时2h,一次消防用水量:144m。;室内消防
一29—
用水量:1 5L/s,一次消防历时2h,一次消防用水量:108m 。
(4)系统具体设计:
由于公园占地面积较大,但用水较分散,为有 0于公园
分期建设需要,全区根据公园设施分布情况分多个给水管网
系统。给水系统供水方式有以下几种:
A: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山泉水通过我院专
为森林公园给水系统设计的水源取水口收集、并完成给水过
滤处理。
B:山泉经过过滤取水口过滤后到水泵吸水池,经水泵
加压到300m 高位水池。高位水池的水经给水管网供本公园
清风坳休闲服务区的生活和消防用水。
C:园区消防立足于自救,根据消防设计规范设计了室
外和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防水量为20Us,室内消火栓水
量:1 5L/s,水量和水压均由高位池水提供。
D:公园景区消防给水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下安装方式,
并注意泄水和试压。地下式消火栓结合景区布置在主干道和
次干道旁边,便于使用。公园景区内的建筑室内和重点防火
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装置。
E.另一部分的园区山泉水经给水管道,通过涌泉喷嘴
涌出,向园区景观水池供水,既满足用水需求又充分展示景
观效果,做到给水配套设施与园林景观的良好结合。
具体管线布置和设计详见图5清风坳休闲服务区给排水
设计图。
六、排水工程设计
1.排水工程概况
大岭山森林公园清风坳服务区所在地排水设施现状:雨
水排水为自然排水,雨水以山型分水线划分排水流域,利用
天然排水沟,溪流和河涌将该地区雨水排出。生活污水排水
设施几乎没有。本规划设计考虑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各成系
统。雨水最终排入景观水池,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
灌溉或排放。
2.设计依据
(1)《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 《室外排
水设计规范》GB5001 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 5-2003;其它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2)各专业提供的设计图文;
(3)业主提供的基地市政条件资料。
3.设计原则
(1)按远期规划设计,满足公园的排水要求。
(2)因地制宜设置排水系统,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和污水分别排放。
(3)管道和给水设施尽量结合道路和建筑建设,力求
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生化处理后加以利用,用于林木灌溉。
保证水资源循环利用,并保证污水零排放。
4.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雨水排水系统组成:
A:综合运动馆、治安服务楼和园区主干道采用 雨水
口——雨水检查井——雨水排水管道——水体
B: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园区红线边采用:雨水排水
沟——沙井雨水检查井——雨水排水管道——水体
(2)雨水水量计算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采用下列公式:Q=q F(1/s) (5.1)
2424.1 7(1+0.5331 gP)
q —— 丽一
其中:径流系数 :广场,路面:0.75一一0.9;停车
场:0.4;林地,绿地0.1一一0.1 5;
降雨历时t:l 5分钟;
设计重现期P:2年。
5.污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公园污水水量计算:参照公园生活给水设计水量(扣
除生活废水量和绿化浇撒水量)的80%进行设计。大岭
山森林公园清风坳休闲服务区设计生活污水排水量为:
149×0.80=120mYd。
园区内部的服务设施的生活污水离市政污水排水管道很
远。设计该部分污水就近由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多级污
水生物处理池),达到绿化灌溉水质用于公园林木灌溉。
达标
生活污水一多级污水生物处理池——_公园林木灌溉
排污管
图4森林公园公园内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作者单位: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1.4)
参考文献:
【1 J刘志武等 广东城市森林公园工程综合集成设计研
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J陈钰皓.广东城市森林公园服务设施生态设计.华
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
l3】房仕钢.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森林公园建设研究,中
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4】黑龙江省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化研究所 森林防
火工程技术标准.2()()9
【5 J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国
计划出版社,2005
管线最短,投资最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公园内远离市政污水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经小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