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读书笔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更新时间:2023-08-24 06:19:16 人在看 0条评论

读书笔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爷爷作文(精选36篇))

美育教育的感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今安徽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1986年3月6日,朱光潜逝世。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为方便研究马列主义原著,他在花甲之年开始自学俄语,更在八十高龄之际写出《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学习研究一生不辍。

二、笔记摘录与思考:

1. 谈读书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思考:以往读书有些书目第一遍似懂非懂,后面读完就把这本书放到一边,其实正如老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价值的书完全可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再读一遍,每一遍定会有不同的体会。同时,在读到精彩处可以立刻标记,如有所思还可以做上笔记,阅读不是简简单单的用眼睛去看文字,更重要的是从这些文字中得到什么,能不能够有些许思考。

2. 谈动

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思考:生活中有快乐,有悲伤,不管是怎样的情绪,都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发泄出来,可以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唤起对生活的热爱,避免过度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从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当我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工作上,生活上的烦恼就会稍微轻松一些,重拾好的心情去处理琐事。

3. 谈人生与我

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物与我之中有一种生命的交流,深人所见于物者深,浅人所见于物者浅。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尝交感回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有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返求诸己。

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处就像朱老说的你能在世界中“取”多少,就看你能“与”它多少,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一分真心待人,人就拿一分真心待你。我们总是在抱怨为什么别人不能再对自己更好一点,却没有思考自己有给别人带来多少帮助。遇事不必责人,先反求诸己。

瓜子脸偏瘦的男生发型-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58697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4 06:19:1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