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勉一中读后感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描写春天的短句(精选50句))
朝花夕拾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
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
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
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
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
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
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
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
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
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
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
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
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
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
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
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
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
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
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
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我
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
《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
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
念啊。
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从我的眼前缓缓掠过,在这字里
行间,我仿佛体会到了些什么、感悟到了些什么……
早晨的落花,傍晚拾起,人到晚年来回忆青少年的往事,又该是怎样的情怀
呢?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就像是茫茫书海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但它所散
发的光芒却影响了整个中国。
《朝花夕拾》中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的场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大相径
庭,但它却写出了对当时那个时候封建社会的强烈憎恶,鲁迅犀利的文字并不含
蓄而是一剑指出当时社会的腐败。细细读来《朝花夕拾》,发现它是通过许多巧
妙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的。而每一个情节,甚至于一个极其细小的让
人几乎无法发现的小情节都蕴含着极深的道理。
《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在对往事深情
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
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
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
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
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看着《朝花夕拾》,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我。以前的生活,是那么的无忧
无虑,每天听着鸟儿脆耳的鸣叫声,闲暇时间还经常可以去小溪、湖泊中拿上几
块扁平的石头打水漂,喜欢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周末,总是要找蓝天白云、
绿水环流、绿树成荫的地方,好不痛快!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
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
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憎分明的鲁迅以战士的激情来写文章,永恒的生
命力会给读者更多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朝花夕拾》最大的魅力吧!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以文笔犀利、诙谐著称,可
谓是近代中国黑暗社会中的一支醒世之笔。而在读过《朝花夕拾》后,我认识到,
少年时与青年时的经历正是促使鲁迅先生后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朝花夕拾》共10篇散文,外加《小引》、《后记》各一篇。其中《狗、猫、
鼠》中,交代了鲁迅仇猫的原因,仇猫实际是鲁迅先生对猫一样凶残奴性角色的
讽刺与厌恶,也是他对现代评论的感情由来;《二十四孝图》是鲁迅先生对违背
人伦,毒害社会的“孝”的讽刺,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五猖会》则以童年看会
经历,含蓄的表达了他对封建教育与思想的不满;《无常》中,活泼可爱的无常
鬼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广大人民的喜爱,更有力地批判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竟使广大人民要到阴间寻“公正的裁判”。鲁迅先生之后的求学历程,则铺就了
他通向革命的一条道路。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用文学唤醒人们是必然的。因为
他童年时无论美好或否的记忆,都化作了他之后前进的力量,鲁迅先生善于从中
汲取教训,思考探索,对现实有进一步的认识。即使痛心,也能决心改变。
“朝花”虽然“夕拾”,但却并不晚。只要能领悟,总结经验,将回忆化作
力量,我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
当然,“回忆”并不单指个人,祖辈与父母的回忆,国家与民族的回忆,都
能给我们力量。
纵观古今,每一个王朝的覆灭,总能让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清明治国。
如秦与汉,隋与唐,元与明,皆是如此。新中国的大步迈进,也是以旧中国的残
酷记忆为力量,走上复兴之路。
而横览各国,每个国家必须重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若不从历史回忆中总
结经验。国家也不会长治久安。这就是全球推行历史教育,要求人们了解历史的
原因。
无论从国家发展还是个人成长,将回忆化作力量,都是人们必备的功课。
伟大的诗人杜甫,饱受国破家亡之苦,可他却没有因此颓废消极,而是满怀
救国的决心与志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他的诗句中,
书写出了杜甫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步步成长。
总而言之,回忆亦或美好亦或悲伤,能阻我们前进又能给我们力量。对于美
好的回忆,一味沉溺只会滞留不前。对于悲伤的回忆,一味伤痛只会抑郁难行。
将回忆化作力量,实是人进步的上上之策。
过去的只是回忆,而我们需面对的是将来。将回忆的包裹卸下,只留下经验
与力量与我们同行,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800字
1.朝花夕拾无常的读后感
2.《朝花夕拾》的读后感3篇
3.《朝花夕拾》的读后感范文
4.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00字
5.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初中
6.朝花夕拾经典的读后感受
7.《朝花夕拾》的读后感650字
8.《朝花夕拾》的读后感